電話: (853)28717568、28717569
傳真: (853)28717564、28717572
【新華社北京7月12日電】國家主席習近平12日在釣魚臺國賓館會見來華出席第十八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的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
習近平指出,中國歐盟構建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夥伴關係的共識正在落地生根。雙方在重大國際事務上保持著戰略對話,共同為改善全球經濟治理、促進世界可持續發展作出了積極努力,在加強中歐各自發展戰略對接方面達成重要共識並付諸行動。中歐雙方要不斷深化互利共贏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習近平強調,中歐要用大智慧增強戰略互信,最根本的是要抓住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抓住各國人民對和平與發展的共同訴求,堅持走合作共贏之路。中方支持歐盟和歐洲一體化進程的政策不會改變,樂見繁榮和穩定的歐盟和英國,願同歐方繼續攜手致力於和平與發展。中歐要用大視野拓展合作。歡迎歐方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雙方要加強發展戰略對接,加強交流互鑒和互利合作,推動彼此合作邁向更高端。中歐要用大胸懷化解難點問題。雙方要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原則,以建設性方式管控和減少分歧。
習近平指出,中歐有必要加強在二十國集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多邊框架內協調和合作,希望歐盟如期履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第十五條義務。希望中歐雙方共同推動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取得成功,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完善全球經濟治理作出更大貢獻。
習近平強調,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在任何情況下不受所謂菲律賓南海仲裁案裁決的影響。中國不接受任何基於該仲裁裁決的主張和行動。中國一貫維護國際法治以及公平和正義,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堅定致力於維護南海和平穩定,致力於同直接有關的當事國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根據國際法,通過談判協商和平解決有關爭議。
圖斯克和容克表示,歐盟同中國日益高度相互依存,當前形勢下,歐中加強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十分必要。英國公投結果和退歐進程不會影響歐中關係發展。歐方願繼續同中方在廣泛領域推進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為促進世界和平、安全與繁榮發揮積極作用。歐方願保持中國最大貿易夥伴地位,加強雙方在創新、環境、數字經濟、綠色增長等領域合作。歐方會履行自身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內承擔的義務。歐方期待同中方共同努力,推動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取得積極成果。
國務委員楊潔篪等參加會見。
南海仲裁結果宣佈判定太平島為礁
中央社昨日報道:「菲律賓對中國」南海仲裁案,常設仲裁法院今天公佈結果,稱中國大陸在9段線範圍內主張的歷史權利沒有法律依據,而南沙群島的所有海上地物,包括太平島在內,均為礁岩。
常設仲裁法院臺北時間下午5時在官網公佈仲裁結果,其中指出,南沙群島的所有海上地物,包括:例如太平島、中業島、西月島、南沙群島、北子島、以及南子島,都是法律上的礁岩,不能擁有專屬經濟海域,或大陸棚。
南海仲裁出爐恐升高區域緊張
荷蘭海牙常設仲裁法院(PCA)今天就菲律賓針對中國大陸在爭議南海廣大戰略區域開採資源所提仲裁案作出裁決,否定中國大陸對南海所提九段線主張,勢將引發北京反彈。
常設仲裁法院表示,中國大陸在9段線範圍內主張的歷史權利沒有法律依據,而在南沙群島的禮樂灘(Reed Bank)附近開採資源侵犯了菲律賓的主權。
中國大陸在這個區域軍事上日益專斷,引起多個較小鄰國憂心;它並在南海對抗美國。今天的判決結果將進一步升高本區緊張態勢。
南海對北京和華盛頓都具關鍵利益,中國大陸和美國經常在區域內軍演,上個月雙方才互控對方挑釁。
區域內5國對全球最具開採價值油氣田及重要漁場,提出相互重疊的領土主張。儘管北京不理會判決,但因這是南海爭端首宗法律爭訟,判決結果自有其重要性。
大陸在南海建造人工島、派遣巡邏船驅趕菲國漁船,正在持續擴張勢力,反映當地350萬平方公里海域的權力平衡正在發生變化。
菲國在2013年提出的仲裁案,焦點集中黃岩島(Scarborough Shoal)和南沙群島的礁石和人工島法律地位如何。馬尼拉的15項訴求當然也要求仲裁庭針對所謂「九段線」的地位作出判決。中國大陸根據這項擁有69年歷史的疆界主張,聲稱約85%的南海為其所有。
紐約霍夫斯特拉大學(Hofstra University)國際法教授古舉倫(Julian Ku)認為,仲裁庭針對「九段線」合法性作出裁定,暗示仲裁小組法官「決定放手一搏」。他說:「九段線被裁定無效,這鼓舞了所有其他國家提出的理論。」
儘管仲裁庭沒有執法機制,但菲國的勝利可能激勵領土主張同樣重疊的台灣、越南、馬來西亞和汶萊,也提出類似的仲裁案。
中央社12日電:對於海牙常設仲裁法院在南海爭議上對中國大陸作出不利的仲裁結果,有專家預期,北京方面除了不承認外,還會有後續反擊動作。
香港亞太研究中心祕書長李風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說,對於大陸和台灣來說,仲裁結果是「很糟糕的事」。
他說,兩岸都應對此有所警愓,有必要發出一些聲音。
就北京方面而言,他指出,北京當局已即時發表聲明,重申不接受、不承認「這項非法裁決」。
除了重申立場外,他預期北京方面還會有後續反擊動作,包括在輿論上提出其立場觀點,爭取各方支持,以及在軍事上有所準備。
他說,大陸國防部發言人楊宇軍下午回應解放軍在南海的演習時,就首次提到,「演習針對海上可能出現的情況,立足打贏資訊化海上局部戰爭,開展實兵檢驗性訓練,旨在提高海軍履行使命任務的能力」。
他指出,早前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被問到演習時,只說「有關軍演是中國海軍根據年度計畫進行的例行性演練」,並無明確針對性。
但楊宇軍下午的發言卻提到「海上局部戰爭」,顯示北京方面的備戰態勢有所提升。
但李風認為,北京當局在應對這次事件上,只會把矛頭指向前菲律賓總統,將事件與現任總統分開處理,以爭取解決陸菲關係的空間。
新華社:南海仲裁非法無效 中方不接受
中央社臺北12日電:中國大陸官方媒體今天下午5時5分發出快訊報導,「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仲裁庭12日作出非法無效的所謂最終裁決。」
新華社報導,「對此,中方多次聲明,菲律賓共和國艾奎諾三世政府單方面提起仲裁違背國際法,仲裁庭沒有管轄權,中國不接受,不承認。」
南海案 陸:不會和仲裁庭發生法律關係
中央社北京12日電:南海仲裁結果出爐在即,外界關切大陸是否會接受裁決書。大陸外交部發言人陸慷今天說,大陸不會和仲裁庭發生任何可能產生法律意義的關係,不會接受仲裁庭提供的任何資料。
中國大陸外交部下午舉行例行記者會。有外媒詢問,荷蘭海牙常設仲裁法院(PCA)先前表示,南海仲裁案裁決書會發給各當事方,大陸已表態不參與仲裁,是否會收到裁決書副本?
陸慷表示,大陸從一開始就不承認、不接受南海仲裁案,所以「不會跟這個所謂非法的仲裁庭發生任何可能產生法律上意義的司法程序關係,我們也不會接受它提供的所謂任何不管是什麼樣的材料」。
被問及大陸會怎麼看待南海仲裁結果,陸慷重申,仲裁庭從一開始就是建立在菲律賓違法行為和非法訴求的基礎上,存在不具備合法性,做出的一切裁決「都是徒勞的,沒有任何效力的」。
至於仲裁結果可能產生的影響,陸慷說,若造成地區矛盾被激化、緊張被升級,負面影響顯然不符本地區國家共同利益;大陸堅定維護自身主權與安全利益的政策不會改變,也將堅持「雙軌思路」解決南海問題的政策。
陸慷並表示:「如果有任何一方敢採取挑釁行為,挑戰中方的利益,那麼中方採取堅決的應對行動,也是不會變的。」
被問到仲裁結果出爐後大陸有無和菲律賓對話的計畫,陸慷表示,大陸注意到菲律賓新政府展現願意和陸方儘快舉行雙邊對話,「管控雙方一些問題」的意願,「當然對這個我們是敞開大門的」。
南海仲裁出爐 北京市下令進入戰時狀態
中央社臺北12日電:面對南海仲裁案裁決,中國大陸除在南海舉行大規模演習外,還陸續傳出各軍種進入戰備狀態、召回休假官兵,甚至連北京市政府也下達通知,要下屬單位12至17日進入「戰時狀態」,全天值班。
大陸從軍方到北京市政府的上述動作,除被認為與南海仲裁案有關,外界也有不同猜測。像是軍演,就被認為意在宣示南海主權及不接受裁決結果。
至於下達「戰時狀態」,則可能與防止民間情緒被燃起而導致失控的維穩考量有關。
陸媒報導,中共海軍在海南島與西沙群島間的南海海域日前在進行實彈演習,轄下南海、東海、北海3大艦隊齊聚展開攻防對抗演練,中共海軍司令員吳勝利、政委苗華、南部戰區司令王教成、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副參謀長王冠中等4名上將同時在場,引發高度關注。
海外華媒博訊網11日進一步傳出,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以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身分要求共軍全體「做好一切準備」,且全軍進入二級戒備,南部戰區則進入一級戒備,海軍南海艦隊、火箭軍和空軍進入「戰前狀態」,戰略核潛艇部隊進入一級戒備。
海外華媒多維網今天報導,由北京市突發事件應急委員會辦公室11日發出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值守應急和信息報送工作的緊急通知」被公佈在網路上。內容指12日上午8時至17日深夜12時,各單位部門進入「戰時狀態」,必須全天候值班,應對突發情況。
同時還須加強訊息收集和報告工作,如有狀況要第一時間向應急辦報告,「加強現場秩序及管控」,且要加強應急技術系統保障,做好大功率電台和應急移動指揮車的使用保障。
其中「大功率電台和應急移動指揮車的使用保障」一項,被認為是因應一旦發生群眾聚集事故,官方能在第一時間內趕往現場控制狀況的具體象徵,一如2012年9月間因釣魚台事件,在大陸各地爆發的反日遊行示威。
對於上述網路報導,大陸官方媒體並未證實或否認,同時也沒有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