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     2019年12月10日 星期二
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新聞爆料

投稿郵箱

  • 網站首頁
  • 華澳人語
  • 兩岸觀察
  • 本澳新聞
  • 海峽兩岸
  • 中華大地
  • 百家臺
  • 海峽橋
  • 要聞
  • 特載

聯系方式

社址:澳門新口岸北京街174號廣發商業中心,6樓A & B

電話: (853)28717568、28717569


傳真: (853)28717564、28717572


電郵:correio@macau.ctm.net


採訪部:sanwaou@yahoo.com.hk


廣告部:sanwaouad@yahoo.com.hk


推薦閱讀

•澳門博彩業發展:現狀、問題..

•新一屆全國政協澳門委員名單..

•華府任命梅健華是為應對臺北..

•當局應釐清海一居事件當中的..

•春節的意義、由來及傳說

華澳人語
更多>>

•拒絕港美商會頭面人物入境理..

•澳門實踐「一國兩制」成就離..

•韓正會見新一屆政府管治團隊..

•將「一國兩制」納入國家治理..

•形成廣泛國家認同是澳門成功..

兩岸觀察
更多>>

•蔡英文對香港暴徒的雙重標準

•「卡神案」正在發酵藍綠展開..

•泰簽生變新南向政策再受挫

•台灣民眾黨要吞併時代力量?

•曾永賢帶走一段兩岸密使秘史

本澳新聞
更多>>

•何厚鏵:澳門與祖國 同呼吸..

•婦聯辦聯歡餐會賀雙慶

•以美食為媒促兩地交流 川澳..

•司警應用新資訊傳播 大學校..

•政府重開經屋申請 工聯議員..

海峽兩岸
更多>>

•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完成號次..

•高雄市警方核准挺韓國瑜遊行..

•2019年臺灣政局研討會在..

•長三角一體化邀台商參與 推..

•臺盟十届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

要聞
更多>>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 習總..

•習近平:中美應該妥善管控分..

•中方回應美涉華言論: 勸美..

•李克強:推進改革創新  提..

•韓國瑜稱未來可考慮黨政合一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要聞
要聞

柯拒絕郭柯配郭王合作還有戲嗎

 
  【香港中通社8月16日電】據台媒16日報道,臺北市長柯文哲在接受電台訪問時透露,有意參選2020年台灣大選的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與前臺灣「立法院長」王金平都找過他當副手,但他拒絕,幷表示支持郭台銘參選,自己則「安安心心當臺北市長就滿意」。至此,柯、郭、王在2020會如何合作已有三分之一的確定性,剩下的郭、王會如何動作?仍是未知數。
  據瞭解,雙方幕僚都沒有把話說死。郭台銘幕僚、永齡基金會執行長劉宥彤表示,郭台銘沒有要求位置、名利,到現在沒有參選準備,現在談配搭、位置,都是臆測。王金平的幕僚則只是斬釘截鐵地否認,幷沒有請柯文哲擔任「副手」。
  有親民黨議員在接受訪問時表露出挺「郭王配」的意願,稱爲了避免親民黨「泡沫化」,建議黨中央搭配郭台銘或者王金平,以親民黨推薦的方式解决他們參選需要連署的問題。無論「郭王配」還是「王郭配」,親民黨都會全力動起來輔選。
  郭王合作有可能嗎?台灣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潘兆民16日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采訪時直言,因爲中國國民黨內部的分裂無法整合,導致韓國瑜的聲勢在下降,從而拉抬郭王二人;現在看來,所有態勢逐漸對郭王開始有利,因此兩人很有可能會合作。
  然而,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曲兆祥認爲,現在柯、郭、王在合作的結構上困難點在于郭王,更直指核心的話,應該是在王。因爲柯文哲已經抱持著一個「成功不必在我」的看法,他不在乎職位,只希望形成一個三人聯盟。
  「但郭王兩人都不想做副手。」曲兆祥進一步分析指出,王金平因爲年紀比較大,也公開表示即使當選也只做一任,很明顯,他把這次「大選」看做是人生重大的選擇或者最後的歸宿。而對郭台銘來說,他在「國家的發展上有一定的使命感」。
  曲兆祥補充道,對郭來講,看上去三人結合的所有經費也是由他出,做副的實在是犯不著,爲何要背一個違背黨【國民黨】的罪名和他們結合?至于王金平,雖然他局部性的實力是有的,但想在「大選」中完全靠這個東西贏是不可能的,而且他的民意也是三人之中最低的,沒有條件當「老大」。所以他們兩人的矛盾比較大,都想爭做正的。
  若如此,就給民進黨一個很好的機會。潘兆民坦言,韓國瑜手中的選票是國民黨中的「鐵桿藍」,以及中老年已退休的工作人員,比例僅約國民黨中的三分之一,頂多約20%的選票,是不可能當選的。更何況現在綠軍手中有太多「牌」,「萬箭齊發」。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9-08-16 23:40:10
上一條:美經濟受貿易戰拖累 特朗普想止戰不容易  下一條:白:新疆教培體現國際 反恐去極端化原則理念
人民網 中國小記者 新華網 中國網 中國經濟網 中國新聞網 央視網 光明網 騰訊網 新浪網 網易 鳳凰網2
首頁 廣告服務|版權隱私|新聞爆料|關於本報|會員中心|網站地圖

Copyright © 新華澳報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