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     2021年01月28日 星期四
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新聞爆料

投稿郵箱

  • 網站首頁
  • 華澳人語
  • 兩岸觀察
  • 本澳新聞
  • 海峽兩岸
  • 中華大地
  • 百家臺
  • 海峽橋
  • 要聞
  • 特載

聯系方式

社址:澳門新口岸北京街174號廣發商業中心,6樓A & B

電話: (853)28717568、28717569


傳真: (853)28717564、28717572


電郵:correio@macau.ctm.net


採訪部:sanwaou@yahoo.com.hk


廣告部:sanwaouad@yahoo.com.hk


推薦閱讀

•國務卿蓬佩奧有「反華基因」..

•澳門博彩業發展:現狀、問題..

•新一屆全國政協澳門委員名單..

•中共政治局常委人事海外猜測..

•春節的意義、由來及傳說

華澳人語
更多>>

•港澳特首向中央述職在大不同..

•跨境賭博旅遊目的地「黑名單..

•葡國總統選舉澳門華人社會靜..

•在戰略上穩定人心,在戰術上..

•最大程度地堵防病毒進入澳門..

兩岸觀察
更多>>

•民進黨當局繼續對拜登大不敬

•軍機巡航台海周邊功能強大及..

•部桃醫院疫情將影響鄭文燦仕..

•罷捷倘成功就是民進黨中央「..

•韓國瑜復出傳言的心理投射並..

本澳新聞
更多>>

•特首視頻向中央述職 述對接..

•任職檢察官廿載 陳美芬下月..

•高教委專責小組 探討產學研..

•個資辦譴責綠洲控股

•竹灣海水現褐紅色勿下水

海峽兩岸
更多>>

•台海會否擦槍走火?國台辦:..

•外交部:敦促美方不向「台獨..

•台商無懼疫情持續在大陸拓展..

•國台辦:民進黨當局與蓬佩奧..

•國台辦:堅決支持對在台灣問..

要聞
更多>>

•國台辦:民進黨“倚美謀獨”..

•習近平:中美應該妥善管控分..

•國家衛健委: 防控形勢依然..

•美宣佈將重返《巴黎協定》 ..

•全國政協黨組舉行集體學習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中華大地
中華大地

改變歷史的一刻鐘:中美宣布建交前後

  從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到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這兩個長期隔絕的大國實現了第一次握手。從中美兩國交往大門打開的那一時刻開始,這兩個擁有不同的歷史、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理念的國度就經歷著風風雨雨的磨礪。
  要轉播好這場比賽實况的最大難題有二:一是如何介紹美國?「文革」中曾經把中央電臺的體育實况轉播作爲「大毒草」進行批判,由此而停止了轉播。
  直到1970年7月恢復轉播時,解說却離開了「實况」的現場,大講對方國家的政治、經濟、歷史,大講兩國的友好往來,從而體現「突出政治」、「友誼第一」,爲了與「技術第一」、「錦標主義」劃清界限,到了體育比賽的實况轉播不報比分的荒唐地步。可是轉播中美乒乓球賽如何介紹對方的政治、經濟?不能「駡」,也不能說好話;如何講友好交往?雙方敵對了20多年。
  二是要不要報比分,又如何報比分?中美乒乓球隊之間的水平不是差一點半點,而是太懸殊了,一邊倒地報比分不又是「錦標主義」、「分數掛帥」了嗎?
  周總理多次過問新聞報道和轉播之事,4月12日針對轉播中的問題指出:「轉播詞少一些,不要那麽多形容詞,怎麽打就怎麽說,不要說什麽高超、精湛的球藝……說自己沒個完,說人家就那麽幾句。」總理的指示一下子解放了我們的思想,卸掉了包袱,「怎麽打就怎麽說」,緊扣現場,一切從實際出發。周總理說:比賽要有勝負,我們都勝不好,要讓他們贏一點,還要教會他們。不僅如此,4月13日凌晨,周總理還審閱、修改了這場轉播稿的開頭部分,並作了批示:「解說詞太長了,我已經都給你們改了,不要那麽多形容詞。」有了總理的指示,那場乒乓球賽轉播得很精彩。人們似乎不是在聽在看球賽,而是新奇地在看美國人,在看另一個世界。
  基辛格秘密訪華 播《公告》不溫不火
  美國乒乓球隊來訪才過去3個月,7月15日的下午,中央電臺軍代表神秘地告訴我:「美國總統國家安全助理基辛格來我國訪問,明天(16日)將發表一份《公告》,宣布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你先做好播出《公告》的準備。」
  《公告》的播出時間是由中美雙方商定的,定於北京時間7月16日上午10點播出。這對我們來說不是廣播的好時間,這時候的聽衆不多,又不作預告,不容易引起注意。這更多地是考慮到美方的要求。北京時間16日上午10點,正是美國15日晚上10點,這無疑是美國廣播電視收聽和收視率最高的黃金時間。
  16日上午10點鐘,中央電臺準時播出了《公告》:
  周恩來總理和尼克松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博士,於1971年7月9日至11日在北京進行了會談。獲悉,尼克松總統曾表示希望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周恩來總理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邀請尼克松總統於1972年5月以前的適當時間訪問中國。尼克松總統愉快地接受了這一邀請。
  中美兩國領導人的會晤,是爲了謀求兩國關係的正常化,並就雙方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
  《公告》中的每個字都經過反復推敲。最大特色是突出了「尼克松總統曾表示希望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然後才是周恩來總理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發出邀請的。「你要來,我才邀請」,是特意向世界表明尼克松來訪,美國方面是主動的。
  在中央電臺播出《公告》的同時,尼克松總統走進了設在洛杉磯的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的播音室,在當地時間下午7點鐘,面對新聞記者和美國觀衆,發表被他稱爲「事關國家大局的重要的」簡短公告。這消息像一陣飓風迅猛吹遍了美國和西方世界。
  中央電臺首播《公告》之後,隨之對《公告》的整個播出做出安排。《公告》播出一輪(24小時)7次,不多不少,不冷不熱;《公告》重播的排列次序安排在一次新聞節目的中間偏下位置,不高不低;緊挨《公告》的上下,不排列反美的消息和文章,氣氛適宜;新聞節目的提要中只用標題《公告》,不摘發內容,不突出哪一方面;中央電臺全天節目淡化反美氣氛,减少反美內容的文藝節目,也不把反美的內容都剔除乾淨,不給人以錯覺,産生誤導。
  尼克松出訪要建轉播站 中國政府堅持主權原則不讓步
  美國憲法規定,總統在,權力不能交給任何人,不管他走到什麽地方,都要隨時辦公,同白宮保持密切的聯繫。
  所以,尼克松出訪一些國家,在訪問期間坐自己的「空軍一號」專機,有一套完整的通信設備。我們强調中國是主權國家,凡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來訪,在中國境內必須坐中國的飛機、中國的汽車。美方懷疑中國人的能力,我堅持主權原則,不作讓步,最後還是由中國提供專機和紅旗轎車。
  接待尼克松作了精心安排。那時中國經常舉行盛大的迎賓活動,機場舉行隆重歡迎儀式,市內尤其是在十裏長街舉行夾道歡迎。但中美是未建交國家,尼克松的來訪不是國事訪問,檢閱三軍儀仗隊,但不組織歡迎群衆,不獻花,也不通知各國駐華使節。尼克松車隊經過的沿途,北京街道和天安門廣場,既不組織群衆歡迎,又不能無人,爲此有意做了安排。
  美國總統的出訪總伴隨著强大的輿論,每天舉行新聞吹風會,要通過衛星傳遞廣播電視節目,並隨時進行廣播電視的現場轉播。這在當時,對我們都是新鮮事兒。
  美國總統事先特意安排在美國聽衆和觀衆最多的黃金時間播放總統訪問的消息,現場轉播總統的活動。爲此,美國的廣播電視技術人員提前幾個月來到北京、上海,建立衛星地面轉播站。對此,我們是積極支持的。但同時又堅持不能在中國的土地上建立美國的轉播站。
  經談判達成協議:地面轉播站由中國建,把美國的設備買下來;美國租用這個轉播站,建站和租站所付的費用大致相抵。不僅如此,美國運來的大型電視轉播車也必須交給中國的司機駕駛。對此,美國人大爲惱火,揚言中國司機駕駛不了,中國司機當場登車表演,他們無言以對。
  堅持主權,成了以後中美關係宣傳報道中的一項重要原則。
  冷靜報道《公報》反應 涉美宣傳發生微妙變化
  1972年2月17日,尼克松總統離開白宮,啓程來中國訪問,美方發了消息。但美國是未建交國家,我們對尼克松的訪問事先不作預告。
  第二天,毛主席催問:尼克松起程這麽久了,消息爲什麽不發?新華社趕寫了消息送周恩來總理審批。消息原稿中說:「美利堅合衆國總統尼克松和他的夫人2月17日乘飛機離開美國首都華盛頓來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訪問。」周總理審稿時,在「來」字之前加了一個「前」字。周總理說:「有‘前’字,廣播念起來順口。」
  2月19日,中央電臺播出了這條消息,共播出7次。
  1972年2月21日11點30分,尼克松總統乘坐的「空軍一號」降落在北京機場,周恩來總理等前往迎接。尼克松走下旋梯,向周總理伸出手。周總理說,您的手伸過世界上最遼闊的海洋來與我握手。尼克松說,一個時代過去了,另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
  中央電臺在中午12點搶先播出了尼克松到達的簡訊,隨後播出了詳細報道。
  尼克松總統到達不久,毛澤東主席立即會見。毛主席很有興致地談形勢談哲學,由原來預定的20分鐘延長到70分鐘。中央電臺、北京電視臺和《人民日報》等都在最顯著的位置迅速作了報道。據當時拍片的北京電視臺李華回憶說:「平常主席會見外賓的片子只拍3分鐘,可這段片子我破例拍了7分鐘。還爲美國三大電視網提供了圖像。」
  在尼克松總統訪華期間,中央電臺及時播出了歡迎宴會、周總理與尼克松總統的多次會談、尼克松總統及夫人的參觀、觀看《紅色娘子軍》等活動的報道。應該說,報道量並不大,嚴格掌握每條消息,也沒有氣氛的渲染,但却一直處在緊張狀態中。
  尼克松在北京期間,按照日程安排24日去遊長城和定陵,正趕上連續下大雪,爲保證一路安全,按照周總理的指示,從釣魚臺到八達嶺80多公里的路途上,幾十萬群衆連夜奮戰鏟冰掃雪。美國媒體十分驚詫,紛紛贊揚中國人民高度的組織性。登上長城的尼克松不禁感嘆,這是他終生難忘的時刻。但在遊覽定陵時,冰天雪地的,一些兒童穿著毛衣,不合時宜地在那裏遊戲、打撲克,表現出刻意安排的痕迹,周總理對此向尼克松表示歉意。後來,基辛格在回憶錄裏,非常贊賞周總理當時的坦誠和直率。
  後來的報道隨著會談的升溫而升溫。2月27日在上海簽署了《中美聯合公報》,我方提出要美國與臺灣斷交、廢約和撤軍「三原則」上都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開創了中美關係的新紀元。
  《公報》的發表給過去傳統的「反美」宣傳帶來了政策和策略上的變化,講「美國」、「美國政府」多了,而講「美帝」少了,點尼克松的名字更少了。對「美帝國主義立即從臺灣滾出去」等提法作了相應的變化,《公報》發表後全球戰略的提法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由過去的「美蘇兩個霸權主義國家」的提法改爲「蘇美兩個霸權主義國家」。
  轉播「宣布中美建交」 前後不到15分鐘
  1978年12月16日10時(北京時間),中美雙方同時宣布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認並建立外交關係。
  事前,15日晚,廣播局局長張香山召集會議說,明天上午10點有重要廣播,宣布中美建交,並由華國鋒總理舉行中外記者招待會,中央電臺要準時播出,內容事先要絕對保密。
  出於保密,15日明確不作預告。16日上午8點55分,又匆匆决定發預告,9點中央電臺趕發了「今天上午10點鐘有重要廣播,請注意收聽」的預告。事後得知,原先中美商定都不作預告,後來聽到美國的電臺已播出「有重要政策聲明」,我們也决定發預告。
  在人民大會堂宣布中美建交公報時,中央電臺作了現場轉播,前後不到15分鐘,是中央電臺歷史上時間最短的現場轉播。隨後又由播音員夏青、林茹分別播出了中美建交公報和中國政府的聲明,共6分50秒。中央電視臺同時播出,《人民日報》趕發了號外。公報中明確宣布:「美利堅合衆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宣布建交公報後,華國鋒總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招待會回答了中美關係問題。中央電臺曾經提出轉播招待會實况,但出於穩妥、安全,沒有同意轉播,中央電臺於12點30分播出了錄音實况,落在了外國記者報道之後。
  中美建交是雙方戰略利益需要的結果,機密性很高,但爲什麽會在1979年1月1日建交之日前公布建交信息?事後得知,一是擔心泄密,當時美國輿論已有風聲;二是趕在22日美國國務卿萬斯與蘇聯外交部長葛羅米柯會談之前,製造輿論;三是美國看准了中國的市場,急於與中國做生意。
  中美建交後不久,1979年1月28日,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對美國進行正式訪問,中央電臺及時作了報道,對中美關係的宣傳又一次掀起高潮。
(胡偉/文)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1-01-12 02:29:07
上一條:中韓建交:韓嚴格保密「滴水不漏」  下一條:內地省部級人事連鎖調整 多位到齡省委書記卸任
人民網 中國小記者 新華網 中國網 中國經濟網 中國新聞網 央視網 光明網 騰訊網 新浪網 網易 鳳凰網2
首頁 廣告服務|版權隱私|新聞爆料|關於本報|會員中心|網站地圖

Copyright © 新華澳報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