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     2021年01月28日 星期四
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新聞爆料

投稿郵箱

  • 網站首頁
  • 華澳人語
  • 兩岸觀察
  • 本澳新聞
  • 海峽兩岸
  • 中華大地
  • 百家臺
  • 海峽橋
  • 要聞
  • 特載

聯系方式

社址:澳門新口岸北京街174號廣發商業中心,6樓A & B

電話: (853)28717568、28717569


傳真: (853)28717564、28717572


電郵:correio@macau.ctm.net


採訪部:sanwaou@yahoo.com.hk


廣告部:sanwaouad@yahoo.com.hk


推薦閱讀

•國務卿蓬佩奧有「反華基因」..

•澳門博彩業發展:現狀、問題..

•新一屆全國政協澳門委員名單..

•中共政治局常委人事海外猜測..

•春節的意義、由來及傳說

華澳人語
更多>>

•港澳特首向中央述職在大不同..

•跨境賭博旅遊目的地「黑名單..

•葡國總統選舉澳門華人社會靜..

•在戰略上穩定人心,在戰術上..

•最大程度地堵防病毒進入澳門..

兩岸觀察
更多>>

•民進黨當局繼續對拜登大不敬

•軍機巡航台海周邊功能強大及..

•部桃醫院疫情將影響鄭文燦仕..

•罷捷倘成功就是民進黨中央「..

•韓國瑜復出傳言的心理投射並..

本澳新聞
更多>>

•特首視頻向中央述職 述對接..

•任職檢察官廿載 陳美芬下月..

•高教委專責小組 探討產學研..

•個資辦譴責綠洲控股

•竹灣海水現褐紅色勿下水

海峽兩岸
更多>>

•台海會否擦槍走火?國台辦:..

•外交部:敦促美方不向「台獨..

•台商無懼疫情持續在大陸拓展..

•國台辦:民進黨當局與蓬佩奧..

•國台辦:堅決支持對在台灣問..

要聞
更多>>

•國台辦:民進黨“倚美謀獨”..

•習近平:中美應該妥善管控分..

•國家衛健委: 防控形勢依然..

•美宣佈將重返《巴黎協定》 ..

•全國政協黨組舉行集體學習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百家臺
百家臺

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應「兩手抓」 劉紹滿

  面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澳門特區政府自疫情發生以來採取嚴格的措施,保住濠江六十多萬居民的人身健康,且已連續四十多日沒有新增確診病例,這離不開特區政府果斷決策及超凡的執行力,不僅筆者或是社會各界對新一屆政府的執政能力,尤其一直工作在前線的公職人員,均給予一百分的讚揚及認同。在中央政府的領導之下,內地各省份的疫情都基本在控制之下,且確認病例不斷「清零」,無疑本澳圍堵內地疫情的政策獲得成功,但面對國際疫情的「大流行」, 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兩手抓」的重要階段,一方面下階段更不可掉以輕心,做好嚴防境外疫情輸入的防疫工作;另一方面就是不能讓疫情繼續影響整體經濟運作,配合中央復工複產政策,推出「以工代賑」僅能解燃眉之急,長期讓博彩企業或中小企業「吊鹽水」,相信並非長久之計,應恢復內地自由行及外雇限制出入境等措施救市,並應根據內地疫情的變化,有序地適當調整防控措施。
  新冠肺炎疫情僅數月已席捲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澳門難以獨善其身。旅遊業是本澳支柱產業,疫情下中小企遭受嚴重衝擊。本澳旅遊市場小,長期以來均依託內地及周邊短途市場。現時即使本澳疫情受控,惟大環境未完全受控,旅遊業短期內亦難以恢復。本澳作為旅遊城市,近期訪澳旅客比過往急降八至九成,旅遊業成了疫情下的重災區,相關行業中小企生意亦一落千丈。疫情過後首要設法早日恢復原有的旅遊產業,重振經濟。有意見認為,現在內地很多地方已經復工復產,逐步恢復正常秩序。建議特區政府積極與國家相關部門協商,在疫情安全可控下,爭取早日重啟非重點疫區來澳自由行政策。政府亦應提前謀劃,未雨綢繆,做好短中期的旅遊業發展規劃,加強政策扶持,開發更多高品質旅遊項目,增加旅遊產品多元化,推動疫情過後吸引更多長線及海外旅客來澳,早日恢復旅遊市場正常運轉。也有意見指出,今次疫情對長遠旅遊政策發展是一次反思,建議長遠重新規劃旅遊政策及創新旅遊管理,做好旅遊軟硬體建設。尤其運用大數據,科學配置旅遊資源和優化城市休閒旅遊環境,吸引更多優質高端商務旅客,帶動本澳旅遊業高品質發展的同時,更好地平衡居民的生活。當下新冠肺炎的戰「疫」已進入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兩手抓」的重要階段,如何幫助中小微企「疫」境求生,不容忽視。穩住中小微企,也就穩住就業,穩住經濟的基本盤。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旅客銳減、居民消費意慾有待刺激,中小企經營受壓,營商環境未如理想,無論是龍頭產業博彩娛樂業或各中小旅遊業等各行各業產生了不同程度的衝擊,尤其是依賴外來旅客消費零售和餐飲企業的實體店,其生意額更出現斷崖式下跌,甚至跌至九成的慘況。其實,在疫情之下,特區政府不斷推出惠民及「雪中送炭」措施,幫助中小微企減負度過難關。例如當局會以工代賑措施設有2,000個帶津培訓名額,現時先推出與建築相關的7項課程,計畫於3月底開課;政府會密切關注疫情的變化,在具備條件及安全情況下,包括有建築業、零售、業餐飲等超過30項的培訓,爭取在4月也開課。對於該項措施,立法議員梁安琪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下,本澳支柱產業綜合旅遊休閒業及大多數中小企的寒冬仍未過去,幫助中小企「開源」才是當務之急。希望政府推行的各類大型城市基建工程、增加政府採購等能盡快全面啟動。同時,在環境許可情況下,加快職業技能培訓進程。本澳作為國際旅遊城市,整體經濟產業發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外界環境影響。雖經當局及社會各界不懈努力,本澳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因應目前疫情在全球爆發的趨勢,相信未來數月內,來澳旅客及相關消費還將呈低迷態勢。因此,本澳支柱產業綜合旅遊休閒業及大多數中小企的寒冬,仍未過去。在此情況下,當局也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支援中小企,例如加快審批企業援助計劃、調整各項援助計劃的還款措施等。梁安琪贊同當局及時推出紓困,有助於業界緩解資金流動壓力。但她指出,澳門客源較為單一,相關措施雖能一定程度上緩解企業壓力;但目前很多中小企尤其零售、餐飲、手信業,難以估計何時才能全面恢復正常營運,因此仍會可能出現停業、失業的情形。幫助中小企「開源」才是當務之急。她希望政府推行的「以工代賑」政策,各類大型城市基建工程、增加政府採購等能盡快全面啟動,透過政府力量提升內需、振興市場經濟。同時,在環境許可情況下,需加快職業技能培訓進程,實現在幫助企業開源之餘,亦能令更多失業、減薪的本地人通過相關措施,得以轉行就業、獲得勞務報酬,全面緩解因疫情導致的經濟下行。但筆者希望措施真是能夠達致「授人以漁」目的。
  疫情對本澳經濟衝擊大,政府認為本澳振興經濟措施將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是提振信心,上月已公佈援助中小企措施;第二步是提振內需,透過發放電子消費卡刺激市民消費,以及協助中小企;第三步是待疫情穩定的情況下,通過引客措施增加中小企生意額,亦會進行基建工程等,穩經濟、保就業。政府預料整個計劃會預留五千筆合共約一百億元予中小企申請,由政府貼息。政府亦計劃減免會計師、導遊及保險從業員等專業人士的註冊費,現正草擬相關行政法規。另外,銀行亦已推出面向自僱人士的低息貸款。政府將推出中小企業銀行貸款四厘利息補貼計劃,每家中小企貸款額上限二百萬元,利息補貼期最長三年。有中小企認為措施能起到緩解資金壓力的作用。利息補貼下,中小企約等於是無息貸款,的確令人心動。多些流動資金傍身,可解決周轉應急難題。有經營餐飲的中小企表示,疫情下生意受影響,幸好本澳疫情有所緩和,生意逐漸恢復。但由於餐飲業的運作模式是每日收現金,月底才找數,充足的現金流相當重要。逆境下倘可申請中小企銀行貸款,有助減輕資金壓力,估計至少可維持多三個月至半年的資金。且政府加碼的利息補貼計劃,在目前利息約兩厘下絕對足夠,進一步達到援助中小企的目標。是次政府推出四厘利息補貼,該將爭取向銀行貸款二百萬元,希望有資金傍身,令店舖運作更順暢和安心。若能成事,三年期利息不少,也是一筆龐大開支,但有政府幫助則無後顧之憂,當然,仍要視乎銀行最終批覆。在疫情下,政府選擇以補貼部分開支減輕中小企壓力,又以消費卡提振內需,從減輕中小企精神和財務壓力方面著手,而非一味的派錢援助,這也令中小企明白做生意存在風險及資金壓力,令其自強起來。
  值得一提就是,近日中小企業商界普遍都反映出一個問題就是,當局日前推出的外僱入境14日隔離致中小企百上加斤,令人資十分緊缺,影響服務,希望政府因應疫情緩和市道回暖,適當調整相關限制政策,企業並冀放寬外僱出入境助復甦。其實,有意見認為,十幾萬外僱是澳門經濟正常運作的組成部分,將他們阻隔在珠海打擊了澳門經濟復甦,同時有關政策帶有歧視成分,為甚麼?因為從政策看到,對持香港證件及外國護照的外僱(如越南、印尼、尼泊爾、泰國等),基本上不需要付費隔離就可以直接入境本澳工作,只有經內地入境的外僱才需要隔離,正正這就是在珠海居住的國內外僱受到最大影響,政府在制訂政策時有否考慮?與此同時,澳門人進入珠海如每天不超過3次可免除醫學檢查,而國內非重疫情區域來澳旅客只需作醫學檢查就可以放行,那麼為甚麼在珠海居住的外僱要如此看待?政策存在不公及歧視成分;也有意見指出,大部分國內外僱在珠海巳租房居住,有部分已經成家立室及生兒育女,現時因工作問題暫時搬來澳門居住,離開家庭及子女,他們本身收入比澳門人的工資低一大截,現時在澳生活需要加倍支出,變成雙重負擔和打擊,為了保著飯碗,身心俱疲,是澳門特區政府的良好政策嗎?在情在理,在現時澳珠兩地疫情穩定的情況下,特區政府可考慮讓此批外僱人士每週或每天返回珠海一次,與家庭團聚,體現特區政府的家庭和睦政策。外僱不能進來,但為留住人才,企業又不能完全斷薪,起碼要預支一部分生活費,結果雪上加霜,加重了企業負擔,苦況何時能夠解決?外僱確實對特區發展作出貢獻,那麼政府應實際考量,在現時澳門和中山、珠海疫情紓緩的情況,亦應該在政策上消除不合理的處理方法,盡快與珠海市政府溝通,讓這部分外僱可以每天進出澳珠1次,但需測量體溫和填寫健康申報表;且建議澳門政府應體恤民困,知悉民心,不要作繭自縛自捆手腳,更不要追求過度的安全而自傷經濟復元進度。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對不少中小企而言,「客流就是生命」,生意更出現斷崖式下跌,還需面對高額的租金及日常開支,營商者收入大減,為節省開支,有企業聲稱可能會裁員,甚至有企業表示,雖未有裁員計劃,但生意每況愈下,未知還能支撐多久,不排除日後有裁員打算,先向高層職員「開刀」。亦有企業指最壞打算會裁減三分之一人手,包括本地員工及外僱。若出現過多裁員的現象,自然就會影響民生,甚至影響社會穩定,屆時真正是考驗當局的智慧。有意見指,特區政府在疫情所實施的嚴格防疫措施見效,令本澳疫情受控,現階段更是清零。觀乎內地,廣東疫情趨穩定,認為是時候清晰臨時性「隔離外僱防疫措施」時間表。有意見期望政府盡快釋出實施該項臨時措施的時間表,讓企業有心理準備。建議可先放寬相對安全地如珠海、中山的外僱往返,使用出入境申報、觀察體溫等方式,針對高溫外僱人士作醫學檢測。有意見也認為政府有必要加大對中小微企的扶持力度,推一次性資助款項,又或豁免今年僱主的外僱社保基金等,減輕中小企入不敷支的壓力。澳門作為開放型經濟體,亟需旅客支持,經濟回復,需自由行、旅行團相關政策措施重啟,建議當局先針對廣東一帶旅客作為目標客源,應盡早構思規劃及公佈疫情受控後如何刺激旅遊經濟。
  面對無情疫情的衝擊,對本澳各大中小企業或廣大居民而言,真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居民擔心的是失業及安康,企業的經營環境雪上加霜,而擔憂何時閉業。本澳屬於國際旅遊城市,經濟結構較為單一,「花無百日紅」,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足以讓企業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發揮到極低,特區政府在「輸血」搶救之時,企業用「家底」自強不息,積極應對「疫」境求生。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應「兩手抓」,是符合中央復工複產的政策。現廣東各地區的疫情已緩和,與本澳最近的珠海及中山等地區已經超過二十多天沒有新病例,是時候應取消外僱入境需隔離措施及開通自由行來救市了,同舟共濟走出困境,讓社會經濟逐步復甦。當然,但在全球疫情蔓延下,還需毫不放鬆抓緊各項防控工作,將主要精力應對國外的疫情,重點應與中央一道做好嚴防境外輸疫的工作。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0-03-18 03:57:16
上一條:宜盡早規劃如何刺激旅遊經濟復甦   鄒玖勝  下一條:從二月博彩收入蒸發近九成說起 劉紹滿
人民網 中國小記者 新華網 中國網 中國經濟網 中國新聞網 央視網 光明網 騰訊網 新浪網 網易 鳳凰網2
首頁 廣告服務|版權隱私|新聞爆料|關於本報|會員中心|網站地圖

Copyright © 新華澳報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