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     2021年01月28日 星期四
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新聞爆料

投稿郵箱

  • 網站首頁
  • 華澳人語
  • 兩岸觀察
  • 本澳新聞
  • 海峽兩岸
  • 中華大地
  • 百家臺
  • 海峽橋
  • 要聞
  • 特載

聯系方式

社址:澳門新口岸北京街174號廣發商業中心,6樓A & B

電話: (853)28717568、28717569


傳真: (853)28717564、28717572


電郵:correio@macau.ctm.net


採訪部:sanwaou@yahoo.com.hk


廣告部:sanwaouad@yahoo.com.hk


推薦閱讀

•國務卿蓬佩奧有「反華基因」..

•澳門博彩業發展:現狀、問題..

•新一屆全國政協澳門委員名單..

•中共政治局常委人事海外猜測..

•春節的意義、由來及傳說

華澳人語
更多>>

•港澳特首向中央述職在大不同..

•跨境賭博旅遊目的地「黑名單..

•葡國總統選舉澳門華人社會靜..

•在戰略上穩定人心,在戰術上..

•最大程度地堵防病毒進入澳門..

兩岸觀察
更多>>

•民進黨當局繼續對拜登大不敬

•軍機巡航台海周邊功能強大及..

•部桃醫院疫情將影響鄭文燦仕..

•罷捷倘成功就是民進黨中央「..

•韓國瑜復出傳言的心理投射並..

本澳新聞
更多>>

•特首視頻向中央述職 述對接..

•任職檢察官廿載 陳美芬下月..

•高教委專責小組 探討產學研..

•個資辦譴責綠洲控股

•竹灣海水現褐紅色勿下水

海峽兩岸
更多>>

•台海會否擦槍走火?國台辦:..

•外交部:敦促美方不向「台獨..

•台商無懼疫情持續在大陸拓展..

•國台辦:民進黨當局與蓬佩奧..

•國台辦:堅決支持對在台灣問..

要聞
更多>>

•國台辦:民進黨“倚美謀獨”..

•習近平:中美應該妥善管控分..

•國家衛健委: 防控形勢依然..

•美宣佈將重返《巴黎協定》 ..

•全國政協黨組舉行集體學習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海峽橋
海峽橋

「北漂台妹」 為台胞找到故鄉的家

  今年中秋,周思妤是在哈爾濱一個小鎮上度過的,這是台灣長大的她到過的「最北的地方」。
  經過一段鄉間小路時,周思妤看到地上有許多黑色小球,她以為是野果,打算撿起幾個看看。想到它們都躺在路中間,又覺得不太對勁兒。同行的《環球人物》記者趕忙提醒:這些「小球」其實是羊的排泄物。周思妤聽完一臉驚訝,不好意思地笑了。
  行走在大陸,方方面面的新鮮感始終環繞着她,這也是當初吸引她來大陸的原因之一。2015年,為了「看見更寬闊的世界」,25歲的周思妤從台灣一家電視台辭職,申請來到北京大學讀研。去年7月畢業後,她進入互聯網公司今日頭條,正式開始了「北漂」生活。
  工作地點在北京,但周思妤依然在做和台灣有關的事,她負責運營一個公益項目——「兩岸尋親」。1949年國民黨軍隊撤退到台灣後,因為種種原因,一些老兵及後代始終沒能回到大陸,至今仍與親人失聯。周思妤的工作是利用大數據、精準定位和推送功能,以手機彈窗「尋人啟事」的方式助力尋親。過去一年多時間,已經有67個尋親家庭在她的幫助下團聚。
  今年9月23日,中秋節到來的前一天,《環球人物》記者與周思妤共同見證了一場跨越海峽的回鄉之旅:60歲的老兵後人關儀鳳從台灣回到故鄉哈爾濱。兩個月前,正是周思妤幫她找到了失散已久的親人。
  讓「回不去的故鄉」回得去
  台灣到哈爾濱的飛行時間不超過4小時,關儀鳳和父親卻花了半個多世紀才走完。1949年,老家位於原吉林省阿城縣的關繼賢隨部隊遠赴台灣,直到1985年因肺炎離世也沒能回到故鄉。讓後代與大陸親人團聚,是他留下的遺願。然而,由於時間久遠、家鄉地址變更等原因,父親離世後的30多年間,關儀鳳依然沒能和對岸的親人聯繫上。
  2018年7月,事情出現轉機。關儀鳳偶然從社交媒體上看到大陸的「兩岸尋親」項目,就隨手發佈了尋人信息。她沒有想到,僅僅3天之後,項目負責人周思妤就幫忙聯繫上大陸的關家後人。得知消息後,關儀鳳激動萬分,早早地籌劃着回大陸一趟。思前想後,她挑了個好日子,決定在中秋節回鄉團圓。
  9月23日,關儀鳳搭乘的航班在哈爾濱太平機場降落。她家鄉的兄弟姐妹們早已等候多時,他們在接機口撐起一條橫幅,上面寫着「歡迎親人關儀鳳回家」。相見的那一刻,關儀鳳緊緊抓住親人的手:「我60歲才回到家,實在太晚了……」
  接機這天,周思妤特意從北京趕到哈爾濱。慶祝團圓的家宴上,關家後人不停地向她敬酒致謝。周思妤坐在關儀鳳身邊,與她分享在大陸的各種見聞,氣氛融洽得像一家人。第二天上山祭祖,周思妤全程陪同。當地剛剛下過雨,在山路上沒走多久,她腳下的白鞋就沾了不少泥。身邊的人提醒她,她卻一點也不介意,「這是回力的,很便宜,我出差經常穿」。關儀鳳爬到山坡上祭拜,周思妤也跟了上去,站在一旁安靜地拍照。夜裏回城住宿太遠,她就在鎮上單價128元的小旅館湊合了一晚。
  一次次出差,讓這位台灣女孩學會放下「精緻」。但來到農村,周思妤多少還是會有一些不適應的地方。比如旱廁,她就實在接受不了,要麼少喝水,要麼寧願憋着。除了生活上的這些小事,在農村還難免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情況。一次在湖南邵陽,周思妤陪同台胞家屬去墳地祭祖,路旁的草長得比人還高。走着走着,她突然看到草叢裏跳起來一條細長的蛇,嚇得扭頭就往回跑。「後來有人辨認出,那條蛇是有劇毒的眼鏡蛇。」回想起這件事,周思妤仍心有餘悸。
  跟時間搶人,為老兵圓夢
  「爸,媽,我是東發,我回來了……」
  91歲高齡的趙東發站在半山腰,凝望着父母的墓地。他想告訴父母自己是被抓去當兵的,並非故意不回家,但父母永遠聽不到了。1948年,趙東發為逃避國民黨軍隊徵兵獨自離開蘇州,不料在前往廣西的火車上被抓入伍,之後隨軍前往台灣,與親人失去聯繫。1987年,兩岸首度開放探親。為了照顧中風的妻子,趙東發只得擱置回鄉尋親的計劃。直到2015年老伴離世後,他才在女兒女婿的陪同下回到大陸。70年時過境遷,曾經的上海軍工路已是一片工廠。親人沒有找到,趙東發只能無功而返。
  2017年下半年,趙東發再次燃起尋親的念頭,他吵着要回大陸尋親,甚至決定獨自一人去上海慢慢找。晚輩們急在心裏,卻又實在想不出辦法。就在這時,女婿李仕偉從新聞上看到「兩岸尋親」公益項目。為了滿足岳父的夙願,他給周思妤發了封求助郵件。很快,「台灣九旬老兵大陸尋親」的消息被推送給上海、蘇州的部分今日頭條用戶。在熱心群眾與警方的幫助下,趙東發聯繫上生活在蘇州的妹妹。不久後,老人終於見到了闊別70年的親人。返回台灣前,趙東發親手捧着一座定製的獎盃交給周思妤,獎盃上印着「功德無量」四個大字。
  那一輩老兵被捲入一場歷史洪流中。儘管兩岸探親自1987年便已破冰,但人生境遇殊途,並非每個人都能在有生之年找到對岸的親人。周思妤告訴《環球人物》記者,目前健在的赴台老兵已經很少了。相當一部分老兵是沒有找到親人,帶着遺憾離世的。因此對於每一位尋親的老兵和老兵後人,她都竭盡所能去幫助。2017年3月至今,「兩岸尋親」項目一共幫助70個家庭團聚,其中67例由周思妤主導完成。這意味着,至少有數百人在她的幫助下與親人相見。
  在只有她一位正式員工和兩名實習生的情況下,項目組依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2018年2月,「兩岸尋親」幫助老兵後人李尚穎找到失聯80年的大陸親人,這是求助者中失聯時間最長的一例;2018年6月,項目組幫助台灣百歲老兵找到徐州89歲的妹妹,這是求助者中年紀最大的一例;2018年9月,江西籍赴台老兵陳竹生尋親,周思妤僅用半小時就幫他找到了老家的親人,這是尋親用時最快的一例……
  談到「兩岸尋親」項目,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曾這樣評價:「繼通郵、通航、通商後,互聯網已經成為連接兩岸同胞的第四通。」
  做一件「正確且溫暖的事」
  兩岸親人團聚通常選在一些寓意美好的傳統節日。每到這時,就成了周思妤陪人團圓的日子。今年的元宵節、端午節、清明節和中秋節,她全都在外地出差。儘管如此,周思妤並不覺得有什麼遺憾:「看到失散這麼多年的親人團聚,我同樣很開心!」
  一個個成功案例,給周思妤帶來不小的名氣。由於經常有媒體來採訪,她被辦公室的同事們笑稱為「網紅」。只不過她這樣的「網紅」,不是在表演,而是在腳踏實地做實事。
  每天一走進辦公室,周思妤就開始不停地打電話。收到求助信息後,她首先要聯繫對方進行核實,符合條件的再編寫尋人啟事,通過「精準地理推送」技術彈窗到特定地區。同時,她也會視情況跟當地誌願者合作,或是向警方求助。每次電話接通,尋親者總是迫不及待地從頭講起。周思妤會像聊天一樣,引導他們說出最關鍵的信息。一個電話通常是半小時以上,有時晚上回到家,她還在不停地跟家屬溝通。周思妤開玩笑說,電話打得多了,她的「台灣腔」都變了味兒。
  同樣發生變化的還有周思妤的家人。「以前在電視台工作,媽媽不會特意去看我做的報道,只有在地震時才會關注一下,確保我安全。現在,只要看到和我有關的報道,她都會收藏在手機里」。
  在周思妤自己看來,這兩份工作其實有很多相通之處。做記者時,她會經常報道一些正能量的事,例如公共服務、社會福利組織等。手頭運營的「兩岸尋親」項目,公共價值與社會責任仍然是她在堅持的東西。當採訪變成陪伴,她同樣可以接觸到不同的人,讓生活變得更加豐富。
  來到大陸後,周思妤對互聯網行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北大學習之餘,她先後申請到鳳凰網、新世相、樂視網和今日頭條等公司實習,攢下豐富經驗。漸漸地,她發現大陸的互聯網行業與美國不相上下,「我覺得這是台灣最需要學習的地方」。
  周思妤還記得,大二的時候,一位老師曾當着全班學生的面問了一個問題:「怎麼會有學生跑去大陸念傳播呢?」「現在我覺得,其實來大陸也是蠻值得的。像耶魯大學校長和『臉書』創始人扎克伯格這樣的大咖,我在大陸就有機會去聽他們現場演講。」兩岸交流這麼密切,周思妤覺得台灣的年輕人需要看看大陸到底在做些什麼。她會跟台灣朋友建議:「來大陸吧,無論學習還是工作都是不錯的選擇。」
  自從來到北京,周思妤已經有3年沒在家裏過生日了。她計劃下個月回家一趟,好好陪陪父母。見證過那麼多次團圓,如今她更能體會到「家」的意義,也意識到自己真的是在做一件「正確且溫暖的事」。
(祖一飛/文)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8-11-24 04:05:32
上一條:兩岸新青年 融合發展謀未來  下一條:北京發布惠台55條進一步落實同等待遇
人民網 中國小記者 新華網 中國網 中國經濟網 中國新聞網 央視網 光明網 騰訊網 新浪網 網易 鳳凰網2
首頁 廣告服務|版權隱私|新聞爆料|關於本報|會員中心|網站地圖

Copyright © 新華澳報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