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     2021年01月19日 星期二
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新聞爆料

投稿郵箱

  • 網站首頁
  • 華澳人語
  • 兩岸觀察
  • 本澳新聞
  • 海峽兩岸
  • 中華大地
  • 百家臺
  • 海峽橋
  • 要聞
  • 特載

聯系方式

社址:澳門新口岸北京街174號廣發商業中心,6樓A & B

電話: (853)28717568、28717569


傳真: (853)28717564、28717572


電郵:correio@macau.ctm.net


採訪部:sanwaou@yahoo.com.hk


廣告部:sanwaouad@yahoo.com.hk


推薦閱讀

•國務卿蓬佩奧有「反華基因」..

•澳門博彩業發展:現狀、問題..

•新一屆全國政協澳門委員名單..

•中共政治局常委人事海外猜測..

•春節的意義、由來及傳說

華澳人語
更多>>

•方向明才行穩致遠,鬥志堅必..

• 特府公署反擊美國所謂報告..

•主客觀原因導致打贏爭奪青年..

•違法所得之澳門身份證理應予..

•保安人員不得組織工會符合國..

兩岸觀察
更多>>

•新形勢下對台工作有新對策新..

•同是罷免案,黃捷與王浩宇有..

•罷免案無論是否通過都具有正..

•吳怡農主攻「立委」是除笨有..

•蓬佩奧最後猖狂一跳摔了大跤

本澳新聞
更多>>

•中聯辦昨舉行新春酒會 傅自..

•幼兒首入學五千三人登記

•羅:首季有疫苗抵澳 高風險..

•對接國家“十四五” 賀一..

•怪癖男偷拍同性如廁

海峽兩岸
更多>>

•外交部:決定對惡劣美方官員..

•RCEP簽署之後 學者建言..

•2020年兩岸貿易額同比增..

•克拉夫特同蔡英文通話 外交..

•國台辦嚴厲批“獨”亦更關懷..

要聞
更多>>

•汪洋:促進兩岸融合發展  ..

•習近平:中美應該妥善管控分..

•華春瑩:希望美方尊重科學 ..

•美國拜登新政“特規拜不隨”..

•栗戰書:歡迎柬埔寨把握中國..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家庭醫藥
家庭醫藥

化痰佳藥化橘紅

  化橘紅,又名化皮、化州橘紅、化州陳皮、柚皮橘紅、毛化等,主產於廣東西南部與廣西接壤的化州縣。那裏屬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以盛產紅橘聞名於世。
    把化州紅橘的橘皮晾乾或曬乾,就是化痰良藥橘紅。化州橘紅紋細、色紅潤而皮薄,多有筋脈,入口芳香,入藥以此為貴。明清時期,化橘紅被列為宮廷貢品。本品性溫,味辛、苦,具有消痰、利氣、寬中、散結、除寒發表的功效,主治吐水、胸脹、胸悶,除入湯劑外,還可製成丸劑、散、顆粒等。
  李宗仁的化橘情結
    關於化橘紅治病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早在1921年,兩廣軍閥發生混戰,李宗仁率領的部隊路過廣東化州。其時正值六月,天氣炎熱,加上下了幾場大雨,暑濕纏綿,官兵中許多人患了感冒、頭痛、支氣管炎、胃腸炎等病症。李宗仁本人也嘔吐反胃,咳嗽不止。人們都說中了邪,一時間人心惶惶,軍心不穩,弄得李宗仁一籌莫展。其時,化州賴家橘紅園主人聞聽此事後,派人送去上好的毛橘紅,並囑煎茶給病人飲用。有病的官兵飲過之後,症狀漸消,元氣也恢復了。李宗仁也很快康復,從此士氣大振,一連打了幾個勝仗。在慶功宴上,李宗仁深情地說,除將士們表現英勇之外,化橘紅功不可沒。
    幾度風雲變幻,1965年7月,李宗仁先生沖破層層艱難險阻,毅然從海外返回祖國。幾十年的戎馬生涯,諸多往事都如煙飄散,惟獨化州橘紅仍深深印在他的腦海中。1966年春,李宗仁先生偕夫人郭德潔女士特地來到廣東化州,重訪當年的賴家橘紅園,老藥農高興地接待了這位遠方來客,並告訴李先生,橘紅樹的種植面積較往年不斷擴大,作為化州的特產,除供應國內市場外,還遠銷海外。李先生聽後非常欣慰,臨走時還不忘帶回正宗化州久制的橘紅果。
  橘紅的食療方
    橘紅既可入藥,也可製成可口、健康的食品,在此介紹數則:
    1.橘紅糖。橘紅細粉100克、白糖500克。將白糖加水適量,入鍋熬至稠時,加橘紅粉調勻,再熬至能拔絲時,倒入塗有植物油的瓷盤中,攤平,稍晾涼,用刀切成長條,再切成小塊即成。每日3次,每次3小塊,可治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咳嗽多痰等症。
   2.蜜橘紅。將橘紅1000克、蜂蜜250克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黃色時,加入適量蜂蜜拌勻,再炒至略帶焦黃色,取出,晾乾。本品有止咳、化痰功放。
   3.橘紅酒。橘紅18克、白酒500毫升。將橘紅切成小塊,裝入紗布中紮緊口,與白酒同裝入酒瓶中,封口,置7日即可飲用。每晚睡前服一小盅,可治療慢陸支氣管炎、哮喘等症。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5-11-20 05:33:03
上一條:寒潮來襲防急病  下一條:動脈硬化,就像水管生了鏽
人民網 中國小記者 新華網 中國網 中國經濟網 中國新聞網 央視網 光明網 騰訊網 新浪網 網易 鳳凰網2
首頁 廣告服務|版權隱私|新聞爆料|關於本報|會員中心|網站地圖

Copyright © 新華澳報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