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欄月來多次分析指出,台灣當局最近一段時間的「務實外交」策略,已有所調整,就是套用美國「人權高於主權」的謬論,以「不能將二千三百萬人民的人權排斥在國際體系之外」為由,運用自己在「政黨輪替」過程中所採用的「地方包圍中央」的「成功經驗」,採用「以聯合國所屬國際組織包圍聯合國」、「以單項性政府間國際組織包圍聯合國」的手法,向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國際勞工組織、人口委員會、婦女地位委員會等聯合國的專門機構,及世界衛生組織等與聯合國有聯系的政府間國際組織,發起密集的「入會進攻」。尤其是在台灣以「台澎金馬單獨關稅區」名義獲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這個與聯合國有聯繫的政府間國際組織之後,更是加大了這一行動的力度。
最近,台灣當局從其以「中華民國監察院」的名義獲准加入「國際監察組織」,而中國國務院監察部卻被該組織否決入會申請的事例中,更是受到「鼓舞」和啟發:在國際上有一些政府間或民間的國際組織,其宗旨及入會條件是不利中國加入的,但卻是向台灣當局大開方便之門。如果台灣當局趁此之便搶佔這些「陣地」,就可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一、可以增加台灣當局加入國際組織的數量,打破其在國際上的「孤立」處境;其二、台灣當局加入這些國際組織並取得發言權和表決權之後,就更不利於中國申請入會;其三、由於中國不能入會,台灣當局就可在該國際組織中,使用「中華民國」的「國號」,甚至趁「正名運動」之機,乾脆自稱為「台灣」,而不用像在一些兩岸同時參加的國際組織那樣,「被迫」使用「中國台北」的名稱那麼「委屈」,並還須與北京就「CHINAES
TAIBEI」究竟是譯作「中國台北」,還是「中華台北」那樣爭論一番。
實際上,由於中國憲法規定中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及奉行「四個堅持」,具有與西方標准不同的特有國情,故一些以西方標准為宗旨的專業性國際組織,是對中國的入會申請關閉大門的。比如前面提到的國際監察組織,其章程就規定,申請入會的國家,其監察機構必須是獨立於政府之外並與政府平行,還須可以直接接受人民的申訴。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監察部,卻是國務院亦即政府的下屬機構,而且不能直接接受人民的申訴,只是在國務院信訪局收到人民的申訴後才轉交到監察部或中共中央紀律檢察委員會處理。而台灣地區的監察機構「監察院」,是與「行政院」平行的機構,而且可以直接收受人民的申訴。因此,國際監察組織否決了中國的入會申請,而批准了台灣當局的入會申請。台灣當局將此視為「務實外交」的「勝利」,著實地吹噓了一番,並爭取到國際監察組織的授權,由「監察院」國際事務小組於去年十二月翻譯出版了《第七屆國際監察組織年會論文選輯》一書。
昨日台灣當局又有新動作。「副總統」呂秀蓮應「國際自由聯盟」之邀,以貴賓身份出席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舉行的「國際自由聯盟」第五十一屆年會。據台灣「外交部長」簡又新昨日在記者會上宣稱,這是三十年來「中華民國副元首」首度正式參加歐洲「無邦交國」的國際性會議。呂秀蓮還將在大會開幕典禮上致詞,說明台灣二千三百萬人民「極積參與國際社會的決心」,展現「中華民國」政治民主、經濟自由和尊重人權各方面的卓越成就……云云。雖然「國際自由聯盟」只是一個由世界各國自由派政黨在英國成立的國際組織〔民進黨是該組織的觀察員〕,而非政府間國際組織,但由於它擁有六十七個國家的八十四個政黨會員,在國際上擁有一定的政治影響力,再上它曾於去年向陳水扁頒贈「二零零一年自由獎章」〔由吳淑珍前往代領〕,故台灣當局與這個「國際自由聯盟」的互動關係,將會對中國的國家統一大業造成政治干擾。其負面後果不應忽視。
由此,我們不應忽略如下的嚴峻現實:一些國際組織因其禁止墮胎、廢除死刑、實施大赦、禁止出售囚犯勞動產品等的主旨,與中國國情有所抵觸,而令中國不符其入會條件,或是中國並無意加入,而台灣當局卻是將會趁此空隙樂於加入。實際上,台灣當局已由「行政院研考會」進行關於「廢除死刑」的研究,而「法務部」也栽示各監獄禁止指令囚犯作有償勞動,只可組織囚犯從事公益性的勞動……等。這除了是出於「人權」、「人道」的考量之外,也是為了能夠使台灣當局得以參加相關的國際組織。
台灣當局的這一政策,已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據台灣「外交部」編印的資料顯示,台灣當局現時擁有會籍或參與的政府間國際組織,有世界貿易組織〔WTO〕、亞洲開發銀行、亞洲科技合作協會、亞太糧食肥料技術中心、亞洲生產力組織、亞非農村發展組織、亞洲蔬菜研究發展中心、亞洲稅務管理暨研究組織、亞太經合組織〔APEC〕、中美洲銀行、東南亞中央銀行總裁聯合會、國際棉業諮詢委員會、國際畜疫會、國際種子檢查協會、亞太防制洗錢組織、亞洲選舉官署協會、國際防制洗錢聯盟〔艾格蒙聯盟〕、國際監察組織。
台灣當局以「觀察員」身份參加的國際組織,則有美洲開發銀行、美洲熱帶鮪魚委員會、國際大西洋鮪類資源保護委員會、南方黑鮪保育委員會、中美洲議會、中美洲議長論壇、中美洲統合體等。至於台灣當局已經參加的非政府間國際組織,則有科技類九十七個,醫療衛生類二百二十一個、農林漁牧類四十二個、宗教哲學類五十九個、社會福利類四十五個、教育類二十一個、新聞類三個、文化藝術類三十個、法律警政類十個、工會類八十個、交通觀光類二十個、休閑娛樂類二十六個、婦女童軍聯誼類八個、商業金融財經類六十八個,工程類十六個、工業技術類二十九個、電子機械類十一個、礦業能源類十二個、研究發展管理類六十九個、生態保育類十七個、體育類九十九個,共計九百八十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