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其琛講話內容顯見北京對台政策趨向成熟

第七次全國台灣同胞代表會議昨日在北京開幕。據新華社的消息說,這次會議將審議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台聯」〕第六屆理事會工作報告,選舉產生「台聯」第七屆理事會。但並未提及是否將會選舉產生台灣省出席第十屆全國人大的代表。據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通過的《台灣省出席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協商選舉方案》,台灣省暫時選舉代表十三人,由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台灣省籍同胞派代表到北京協商產生。而在全國三十一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央黨政軍機關中,現有台灣省籍同胞三萬六千多人。參加協商選舉會議的代表確定為一百二十二人。根據台灣省籍同胞〔包括各地駐軍中的台灣省籍同胞〕分佈情況確定的分配名額,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常委會負責組織協商選定。

看來,選舉台灣省出席全國人大的代表的協商選舉會議,是一回事,而全國台灣同胞代表會議,又是另一回事。實際上,「全國台聯」與全國總工會、共青團、全國婦聯、全國記協等一樣,是一個人民團體。具體來說,是台灣各族同胞的愛國民眾團體。其宗旨是: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廣泛聯絡國內外台灣同胞,增進鄉親情誼,同心同德,積極促進全民族的大團結,為實現和平統一祖國,為振興中華,建設現代化的、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繁榮富強的偉大祖國而貢獻力量。而「台聯」的任務則是:團結和聯絡國內外台灣同胞及其民眾團體,幫助他們了解政府對台灣的方針政策和祖國大陸的情況;向政府反映海內外台胞的愿望和建議;積極促進在台灣和海外的台灣同胞同祖國大陸同胞開展經濟、文化、學術、體育等各項交流活動;增強台灣各族同胞同祖國大陸各族同胞的愛國大團結;密切聯繫居住在祖國大陸的台灣同胞,鼓勵他們勤奮學習、努力工作、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祖國多做貢獻;配合有關部門接待來祖國大陸探親、訪友或定居的台灣同胞;協助台灣同胞來祖國大陸進行貿易、投資等活動。而選舉台灣省出席第十屆全國人大的代表的協商選舉會議,則是一個臨時性的會議,兩者性質完全不同。

第六次全國台灣同胞代表會議,是於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二十日至二十四日在北京舉行的,出席會議的全國台胞代表為二百四十九人,比本次會議多八人。在上次會議中,代表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到會致賀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委員羅幹;而今次則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在層級上是稍有提升。

更引人注目的是,五年前羅幹發表的談話內容,是再次呼籲台灣當局與大陸舉行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的談判,希望台灣當局認真回應北京的建議和主張,及早與北京進行政治談判,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什麼問題都可以談。而錢其琛昨日在致賀時則著重強調:具有光榮愛國主義傳統的台灣同胞始終是保持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基礎力量。在促進兩岸關係發展、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過程中,我們寄希望於廣大台灣同胞。我們充分理解和尊重台灣同胞的當家作主的愿望和要求,廣大台灣同胞的這一要求,與極少數人搞「台獨」有著本質區別。不管發生什麼情況,我們都要切實維護台灣同胞的合法權益。

錢其琛與羅幹的講話的呼籲或寄希望對象不同,當然是由於前後五年間台灣地區的政治局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五年前是台灣地區仍由中國國民黨執政,雖然李登輝的「台獨」真面目正逐步暴露出來,但執政當局卻仍是公開表示遵守「一中憲法」,也不反對與北京進行政治談判,故羅幹講話的基調,是「寄希望於台灣當局」。而現在已是由死抱「台獨黨綱」不放的民進黨執政,陳水扁更是提出了「一邊一國論」及「推動公投立法說」,使「寄希望於台灣當局」已成為「不可行」。因此,錢其琛的談話就特別強調,「寄希望於廣大台灣同胞」。

「寄希望於廣大台灣同胞」,這才是抓住了解決台灣問題的根本。由於台灣地區實行了全民普選的政治制度,台灣當局的權力是來自於選民,只有認真做好台灣人民的工作,使廣大台灣民眾都樹立起搞「台獨」不得人心、搞「台獨」沒有出路的觀念,才能抑制台灣當局的「台獨」傾向,並讓他們在選舉時拋棄堅持「台獨」立場的候選人。實際上,在台灣政壇上就有這樣的說法:什麼力量最大?選民力量最大。因為官員怕「立委」,「立委」怕選民。從這個說法中,可知決定台灣命運的,是廣大民眾,而不是台灣當局的上層人物。當然,要讓人民群眾發揮力量,就應做好台灣人民的工作,讓廣大台灣民眾都明白搞「台獨」沒有出路的道理,並切實維護台灣同胞的合法權益。

錢其琛昨日的談話內容,似是反映了北京對台政策、策略的重要調整。聯想到近來北京在對待陳水扁拋出「一邊一國論」及吳淑珍到美國活動等問題,採取了較為冷靜、理智的態度,顯見北京的對台政策已經趨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