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不設前提之說其本身就是預設前提

陳水扁可能是受到美國政府嚴格限制其在「過境」美國時的言論行動,為了向一味催促台灣海峽兩岸「不設前提恢復接觸談判」的美國人「示好」,以爭取在訪問中美洲「友邦」後返程再次「過境」美國時獲得「放寬限制」的待遇,也可能是陳水扁慨嘆於在這次出訪前,曾精心設計的在美國與胡錦濤「不期而遇」的計劃,得不到美方的接受和支持而無法實現,亦有可能是善於「變變變」及大搞「鐘擺策略」的陳水扁,在剛說過他在二00二年提出的「台灣中國,一邊一國」八字絕不會收回、改變,雖然得到島內外「台獨」原教旨主義者喝采,但卻同時又堵死了他仍未死心放棄的建立「歷史定位」之路,因而再次「自我否定」一次,於前晚在美國邁阿密與當地僑領晚宴時致詞聲稱,他心中一直有著兩岸關係的美好愿景,就是一個「民主台灣」和「人權台灣」能夠與一個「民主中國」和「人權中國」和平共存,互惠共榮。他也愿意再次展現誠意和善意,邀請對岸的領導人不限時間地點、不設前提條件,雙方握手和解,理性對話,共同開啟兩岸民主與和平的機會之窗…云。

盡管陳水扁已經說過許多次愿與中國大陸領導人江澤民、胡錦濤進行「世紀性會面」,直至不久前還藉著本年度「APEC」非正式領導人會議在韓國釜山召開,而以希望能與胡錦濤會面為理由,要求韓國向他發出與會邀請及入境簽証,但他每一次的「發表愿景」,都是「喊話」的性質居多,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目的是製造宣傳效果,當然也有陷大陸領導人於不義的動機,企圖將台海緊張態勢及兩岸領導人未能實現「世紀會面」的責任,推卸在大陸領導人身上。當然,更是要製造兩岸是「對等政治實體」的假象,以凸顯台灣當局是「獨立主權國家」的「國家定位」。

其實,大陸方面並不反對兩岸領導人會面,相反還希望能促成這種「世紀會面」,以促進台海和平,有利兩岸發展。不過,基於「一個中國」的歷史和現實及國際環境,這種會面是應在台灣當局必須回到「一個中國」立場,並承認「九二共識」的情況下進行。這一點,無論是江澤民還是胡錦濤,都說得很清楚。也並非是什麼「苛刻條件」,而是天經地義。在野的中國國民黨、親民黨和新黨的領袖,就是因為承認「一中」及「九二共識」,均能歷史性地「登陸」並與胡錦濤會面及發表共同愿景。而身為當政者的陳水扁,如能象連戰、宋楚瑜、郁慕明那樣,承認「一中」──即使是對「一中」的內涵與大陸方面有不同見解,也就必能在全球矚目之下,與胡錦濤「雙手握手和解、理性對話」。而且,由於民進黨是「在朝黨」,掌握台灣地區的實際管治權,亦即是所謂的」擁有公權力」,故相信陳水扁的「登陸」就將會比連戰等人的規格更高,亦即獲得更高的禮遇,攜回更好的「大禮」。何止陳水扁的千秋功名就垂手可得,他夢寐以求的「歷史定位」也必可建立。說不定,他還將可與胡錦濤一道,雙雙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為炎黃子孫爭光。

然而,極為渴望能建立千秋功名的陳水扁,卻受困於其本身的意識形態,尤其是受縛於島內外「台獨」原教旨主義者的反彈,一直與近在咫尺的「歷史定位」擦肩而過。本來,在經歷去年底「立委」選舉的教訓後,陳水扁也曾確是想過走既不會得罪「台獨」原教旨主義者,又可獲北京方面諒解的「第三條道路」,以彈性解釋「一中」原則的辦法,來實現「與胡錦濤握手」。因此,他與宋楚瑜達成了「十項共識」,也委請宋楚瑜在「搭橋之旅」中向胡錦濤傳話。但在「台獨」原教旨主義者的激烈反彈之下,他又縮了回去,而且在「鐘擺效應」中又回到「一邊一國」的老路上去,自己堵死了實現「胡扁會」之路。

今次,陳水扁的「鐘擺」又擺回來了。但他似乎是自作聰明、自以為是地吸取過往「一邊一國論」的「教訓」,首度提出「不限時間地點、不設前提條件」實現兩岸領導人「握手對話」。然而,所謂「不設前提條件」,這本身就是「前提條件」,因為這等於是要迫使或誘使北京放棄「一中」原則及「九二共識」,承認「一邊一國論」及「台獨黨綱」。另外,「不限時間地點」之說,也可被視為「前提條件」──因為「不限時間地點」的潛台詞,就是否定和拒絕北京的「不需要借助國際場合」、「不應在第三地」。兜兜轉轉,原來陳水扁只不過是以「掩耳盜鈴」的手法,繼續推銷其「不放棄、改變一邊一國論」及「在第三地實現胡扁會」的基本立場。因此,他的所謂「展現誠意、善意」,其實已是逆詞正說,實質上是毫無誠意、善意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