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台新航約應考慮增加松山台中馬公航點 澳台新航約應考慮增加松山台中馬公航點

隨著台北市長選舉日漸迫近,幾位有志於參選台北市長的藍軍「立委」如蔣孝嚴、丁守中、賴士葆,及非「立委」郝龍斌等,再次炒熱了台北市松山機場飛港澳航線的問題。但此議題遭遇兩個重大障礙。其一是政治層面的,「陸委會」以「妨礙國家安全」及「將國際航線降低為國內航線」為由,予以阻攔。其二是法律層面的,即現行台港、台澳航線受台港航約、台澳航約所規限,倘要增加航點,必須修約。前一個問題,由於已有過半「立委」連署提案松山機場增台港澳航線,故即使「陸委會」阻撓,但只要「立法院」通過相關法案,「陸委會」也將徒呼荷荷,並須按「法治」原則,被迫執行「立法院」通過的法案。而後一個問題,恰好遇到澳台航約延期半年,有關方面宜趁此機會,重新考量澳台新航約的內容,除了維持現有航點之外,增加松山、台中、馬公〔澎湖〕、花蓮等航點,使澳台航線加重「國內航線」成分,有力地抗衡「兩國論」和「一邊一國論」。

關於松山機場增台港澳航線的議題,目前有好幾個方案。最早提出此議的台北市長馬英九,主張松山機場應是持續扮演兩岸航線的城市機場,亦即除了增台港澳航線之外,也應作為未來兩岸「直航」後,台灣地區與對岸大陸各航點對飛的一個基地機場。郝龍斌則支持松山機場作為兩岸及港澳航線的「短期性機場」,待高鐵和機場捷運通車後,仍應由桃園中正機場擔任兩岸和港澳航線永久機場的角色,松山機場現址則比照紐約中央公園闢建為大面積公園綠地。蔣孝嚴等藍軍「立委」則與郝龍斌相反,認為應將台北飛港澳航線的飛降機場從桃園中正機場轉移到台北市松山機場,下一步就計劃把松山機場改為兩岸直航機場。此構思已獲得包括民進黨「立委」〔十三人〕在內的一百一十六名「立委」支持,超過「立委」半數。

蔣孝嚴指出,目前台灣地區每年經過港澳往來大陸的民眾,約有三百六十萬人次,三分之一以上是從大台北地區過去的。在桃園機場捷運未完成前要搭機赴港澳,十分浪費時間與金錢。而改由松山機場作港澳航線的航點,將可節省一個小時車程,並將可大為便利於台北市南港科學園區的廠商,縮短經港澳往返兩岸的時間。蔣孝嚴又指出,在一九七九年之前,松山機場是國際機場,此時所有國際航班里都經過「總統府」附近起降,故所謂「危害總統府安全」之說,並不成立。而由於松山機場曾經是國際機場,設備絕對可以應付港澳航線。松山機場每天可以容納五百九十五個航班起降,但由於經濟不景氣,目前每天只有二百八十五個航班,就算把每天往返港澳的六、七十個航班全部搬過來都不成問題。未來更可視情況,把松山機場列為兩岸直航機場之一 ,給台商帶來更大的便利性,並可以促進兩岸經濟交流。他還指出,這項提案不涉及兩岸關係,或是任何的意識形態,完全是一個便民的提案,方便民眾前往港澳地區,而無須修法。提案通過後,交付「交通部」執行即可。

但遺憾的是,藍軍「立委」急於求成,在「立法院」於「三合一」選舉後復議時,急於將該提案列為首天審議議程,並還要將之逕付「二讀」。而民進黨因「三合一」敗選,竟以拖延該提案作報復,民進黨黨團與台聯黨黨團聯手反對,「松山飛港澳案」闖關失敗,但民進黨和台聯黨團建議並由王金平裁定將提案交付朝野協商。四月六日,四個月的協商期將滿。國民黨黨團已表示,屆時不排除直接訴諸表決,讓「松山飛港澳案」完成「三讀」。

在行政部門方面,「交通部」與「陸委會」的態度存在顯著差異。「陸委會」一方面聲稱尊重「交通部」的技術評估,但另一方面卻又認為松山機場是國內機場,如增飛作為國際航線至少也是「兩岸特殊航線」的港澳航線,將會坐實「台灣是中國一部份」。另外,松山機場距離「總統府」很近,飛國際航線容易發生「九一一效應」。

「交通部」在評估「松山飛港澳案」時,並未涉及政治層面問題,而是從技術層面考量。最初,「交通部」擔心松山機場的跑道、設備不能應付大型飛機及大量客流。後來考慮到未來高鐵開通後,島內交通方便,乘坐島內航線的乘客將會銳減,正好騰出空間讓松山機場接納港澳航線,而且還將可大幅增加港澳航班。

「交通部」所考量的另一個技術問題,是航權問題。目前的台港和台澳航約,限定起降機場為中正和小港〔高雄〕機場。如增加松山機場為航點,就必然涉及到航約修改問題。

也是湊巧,原定於去年十一月三十日屆滿的澳台航約 ,由於受「三合一」選舉影響,台北市航空運輸商業同業公會未能安排人員磋商新約,雙方決定同意將現行航約延長半年,亦即到五月三十日止。倘四月六日「立法院」通過「松山飛港澳案」,澳台兩地民航總局就宜考慮在新航約中,增加松山、台中、馬公、花蓮等新航點。倘錯過了此次航約談判,又得再等五年。故此,澳門特區政府相關主管部門,應盡早籌劃此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