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這幾天的內地地方報章,發現各地黨政首長都將「高房價」列為破壞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負面因素。其中,廣州市委書記林樹森把開發商哄抬房價直斥為「搶劫」,並在最近召開的廣州市建設工作會議上明確表示,不能讓開發商哄抬樓價。北京市長王岐山也把「炒樓團」哄炒房市導致房價虛熱急升指為「合法犯罪」。深圳市政府為此出台了四項規範樓宇交易行為的措施,其中包括認購書必須從國土局網站下載統一文本,商品房項目必須全部即時上網公開銷售,新開樓盤不得提前登記、集中開盤、分期銷售等。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則向省有關部門建議,購買單套面積一百二十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必須按照「豪宅」的標準繳納房價百分之三的契稅。廣州市地方稅務局則下發《通知》,規定個人轉讓住房增值部份需要據實徵收百分之二十的個人所得稅。深圳市政府則從另一角度採取措施壓抑樓價,就是將在市內建設規模更大的經濟適用房〔類似澳門的「經濟房屋」〕,規劃建築面積九十萬平方米,六千七百一十套經濟適用房。正在進行的廣州市人大會議,也決定啟動已退出市場三年的經濟適用房計劃。
林樹森將開發商哄抬樓價斥之為「搶劫」,含有兩個涵義;一、開發商是以散布「政府將停止賣地」的謠言,來作為哄抬樓價的手段的,帶有「詐騙」性質,與刑事犯罪分子的搶劫罪行,已無多大差異。二、樓價被抬高後,群眾的購房利益嚴重受損,更難按原定家庭計劃改善居住條件。使到市民怨聲連連,不利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且,開發商哄抬樓價,等於是從百姓的口袋中掠奪更多的財產,簡直是「劫貧濟富」,亦即是明火執仗的「搶劫」犯罪行為。
這也就難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最近的一份國情分析報告指出,近年來城市居民的收入增加了,生活和政治條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為何他們卻仍是怨氣上升,心情不暢?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的負擔加重了,而負擔加重增長的速度,遠大於收入增長的速度。而城市居民的最大負擔,就體現在住房、醫療及子女教育這三方面。
這就顯示,在過去的幾年間,內地的醫療改革和教育改革所走的」產業化」道路,是一條損害百姓利益的錯誤道路,這個責任應由政府來承擔。而反映在住房方面的與中央「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基本要求相抵觸的現象,盡管與黨政部門的失誤有一定關係,但主要還是因開發商攫取最大利潤的商業行為所致,其主要責任則應由唯利是圖的開發商來承擔。
如將關注視線轉移回澳門,我們就可發覺,澳門居民何其有幸,在樓價、醫療、教育這「三大負擔」中,「教育負擔」已基本得到卸除。因為澳門特區政府早就實施了學前教育至初中教育的免費教育,最近又決定將之分別上延至高中及下延至幼稚園初班,這項德政受到全澳市民熱烈歡迎。就連正為內地教育問題殫思極慮的溫家寶總理,也向特首何厚鏵大贊「了不起」。
醫療方面,雖然尚未能盡如人意,但目前實施的對六十五歲以上老人的免費醫療制度,仍是體現了「以民為本」的精神。但願在醫療改革中,不要重走內地「醫療產業化」的死路。特首何厚鏵與社會文化司長崔世安切以為記!
但在樓價方面,澳門居民就享受不到在教育範疇方面的喜悅了。實際上,目前澳門樓價已被「過江龍」地產商哄抬飆升,也已成了損害「澳人」利益及生活品質,妨礙特區政府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負面因素。這個問題如果繼續以「市場經濟」為由放任自流,特區政府在其他方面有再多的更亮麗表現,也都將會被其「一票否決」掉。
有人認為,澳門居民已有八成自置樓房,樓價急升對本地居民影響不大。這只是以絕對化、凝固化的觀點來看問題。實際上,過去已自置物業的居民,其中有不少是在當時的社會及個人環境條件下購置住房的,帶有「權宜」、「將就」的性質,因而居住品質相當低下,尤其是祐漢新村及舊式經濟房屋的住戶。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拼搏之下,他們有了一定的積蓄,也就產生了改善居住條件的意願。但受到「過江龍」房產商哄抬樓價的影響,他們的願望已經泡湯。
另外,即使是一些居住條件不錯的居民,因為子女長大,必須分房起居,也有「細屋換大屋」的需要。但在「過江龍」房產商哄抬樓價之下,他們的「換樓大計」也紛紛破滅。
最令人深以為憂的是,「過江龍」房產商哄抬商鋪租、售價的行為,已成為砍殺向中小企業頭上的「大刀」,扼殺澳門的傳統特色產業和零售產業。實際上,現在不但是消費旺區板樟堂一帶,由於鋪租被抬升數倍,許多零售店紛紛遷出甚至是被迫「執笠」,而且在高、雅、美地區,不少店鋪的老商號因捱不住貴租而無法續約,但「待價而沽」的「過江龍」房產商又無法招引到新商號進駐,而致十室九空,成了這些「過江龍」房產商張貼招租廣告的「看板」。更為嚴重的是,一些具有澳門特色的傳統產業手作坊或飲食小店,因捱不起貴租而紛紛結業,使到剛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澳門歷史城區」,只剩下幾幢歷史建築的「外殼」,而真正地「遺失」了那些具有澳門特色的小食店、手作坊等傳統產業的「內涵」,這就使「澳門歷史城區」淪落為失去「生命」的「木乃伊」。而且,這批傳統特色產業的消失,等於是一批中小企「滅亡」,因而更為坐實了特區政府只是一味依賴博彩娛樂業,並不注意「適度多元」發展各業經濟的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