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江龍惡炒地產使提升居民素質計劃泡湯 過江龍惡炒地產使提升居民素質計劃泡湯

在昨日的立法會答問大會上,有議員向特首何厚鏵提出,在本澳經濟發展的同時,不少市民尤其是基層人士的生活壓力亦隨之增加,市民的生活素質未能「水漲船高」地得以提升。何厚鏵在回應時承認,經濟發展未必使所有居民都能夠受惠,民間可能存在怨氣。特區政府在澳門經濟發展初期,要特別注意負面問題的發生。不過,何厚鏵又認為,現時的物價雖然上升,但是員工的平均工資水平亦得到提升。

這段答問內容,使筆者回想到在過去幾年間,筆者與台灣朋友之間,也曾有過的探討。

多年前,一位台灣官員剛派駐澳門。他曾對筆者透露自己的這麼一個疑惑:從澳門的人均GDP值看,水平並不低於台灣,事實上澳門公務員的薪資水平也高於台灣〔按:澳門的大學畢業生倘能考取高級技術員,月薪起點為二萬一千五百元;台灣的大學畢業生倘透過高考進入公職,起薪點相當於澳門元八千多元;台灣部長級官員的月薪連公費,折合為澳門幣五萬多元,司局長則折合為澳門元三萬多元〕。但是,無論是從市面的繁華程度,還是從普通居民的生活品質看,不但是不如台灣的同等水平,而且也未能反映人均GDP的應有水平。

當然,台灣地區仍是由中國民黨執政,台灣地區的經濟狀況尚佳。而澳門則尚未回歸,由於爆炸、兇殺等惡性治安事件頻仍,街景十分冷清,當然是無法與台灣當時的繁華情況相比。至於居民生活品質未能反映人均GDP水平,筆者則以自己有局限的認識作解釋:一、澳門地區的GDP數值,由博彩業所構成的佔了較大比例,其中有三成多的收入轉為政府庫房收入,〔這也是公務員可以享受高薪的財政來源保証〕,餘下者大部份落入賭場老闆的手中,小部份則流入一萬多名員工的袋中,大部份居民並未能直接分享其成果。二、澳門GDP構成來源另一部份的出口工業,由於原始工序是在內地進行,但在計算出口數值時卻又把這部份生產價值也一併計算進去,故就含有「水分」,並未能反映真正的「本地生產總值」。

不久前,又有另一位台灣朋友提出了同樣的疑惑:澳門的人均GDP已超越台灣,實際上民進黨上台後,經濟沉淪,大不如前,但從居民的生活品質看,似是澳門居民仍不如台灣「估計主要是指台北市」民眾。

此時,由於澳門博彩業開放,發展迅速,其在本地區生產總值中所佔份額進一步擴大,而出口工業則繼續萎縮,即使是仍含有「水分」,但對GDP整體水平已構不成影響。因此,除了是博彩業發展成果未能惠及所有居民的理由可以繼續成立之外,其餘的解釋,已失去說服力。

但是,卻出現了新的因素,令到普通居民的生活品質並未因整體經濟的成長而得到提高,相反還有所下降,發生了明顯的「剪刀差」。這些「新因素」,頗為複雜,而其中最顯著者,有如下幾點:

一、回歸前,雖然澳門經濟低迷,但由於鋪租便宜,故小型企業仍能苟延殘喘下去。現在,雖然澳門整體經濟向好,但由於在「過江龍」炒熱地產虛火,鋪租飛升,致使許多經營飲食、零售的小型企業捱不起貴租,紛紛關門大吉。員工從加入失業大軍,到經培訓後轉投其他行業。老闆加入打工隊伍。

二、雖然該本澳有八成居民已自行置業,但仍有二成居民是租屋居住。除其中一些是租住政府社會房屋外,大部份是租住市場住宅。受「過江龍」炒熱地產影響,租金一再調升。即使是如何厚鏵昨日所言工資有所調升,也彌補不了租金上升的「損失」。

三、即使是已「居有其屋」的即八成居住,在子女長大,及追求較佳居住品質之下,本已有「細屋換大屋」或加置房產之意。但由於樓價飛升,使他們的夢幻破滅。實際上,有讀者朋友向筆者訴苦,表面上看,澳門目前整體經濟亮麗,但就個人買樓能力而言,卻遠不如澳門經濟低迷之時,因為其時一方面澳門樓價相當低廉,二來政府實行四厘利息津貼。而現在,澳門居民的收入增長水平,卻追不上樓價提升水平,而且銀行利息也跟隨美國一再提升,政府也取消了四厘利息津貼。就此角度而言,居民的「購樓生活品質」,是今不如昔。

持平而論,澳門居民是幸運的。由於澳珠相鄰交通方便,而珠海的消費水平較低,澳門居民是充分享受到「澳門賺錢,珠海消費」的好處。何厚鏵昨日所說的「物價上升」的因素,其實對居民生活素質影響不大。故而在理論上說,澳門整體經濟增長,人均GDP水平也大幅提高,澳門居民的生活品質也應「水漲船高」地得到提高。但除了是受到大部份居民並未能直接享受到賭業發展好處的局限之外,鋪租樓價的急升,已經吞噬了整體經濟和人均GDP成長的成果,從而使到特首何厚鏵和特區政府為發展澳門經濟及提升居民生活素質所作的努力,都付諸東流。

如果「過江龍」惡炒地產的現象繼續下去,即使特首何厚鏵懷有提升澳門居民生活素質的良好願景,也即使特區政府為提巷升居民生活素質推出更多的措施,也是枉然,白幹一場。相反,還有可能會威脅澳門社會和諧擴大貧富差距,製造社會不穩。

〔發自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