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堅分子不應為一己私利淪為政治反對派 中堅分子不應為一己私利淪為政治反對派

特首何厚鏵日前在經濟委員會與人力資源委員會聯席會議上發表的一番談話,在澳門政界和媒體中引發強烈反響。他們依據自己的基本立場或認識水平,分別作出了不同的解讀。其中,《華僑報》昨日刊出署名「悟塵」的《「中堅力量」未領會特首戰略》一文,較為敏銳、精準地捕捉到了何特首在這個談話中所要表達的其中一個主要論點:何特首呼籲及要求愛國愛澳中堅力量,無論是從特區政治格局出發,還是以本澳長治久安的要求來衡量,都應當在「澳人治澳」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作用。中堅力量及其社團領袖應以「拿個心來為澳門」的大公無私心態,正確落實中央的政策和「澳門基本法」,確保「一國兩制」事業立於不敗之地。

實際上,盡管何厚鏵在這番談話中,是左右開弓,既痛斥了一些政客以將政府推向對立崖邊,從中謀取本身政治利益的行為,也批評了中堅力量中的某些人,不但缺乏承擔感,在社會事件中逃避責任,而且還為了未來選舉需要,參與了政客們的「嗆政府」行動,直把自己當作了「反對派」。但由於在民主社會中,政客作為「反對派」,批評政府、反對政府政策,已是民主政治常態,故這並不值得大驚小怪,因此這並非是何特首這番談話的重點。相反,作為參與「澳人治澳」的中堅力量,某些人卻把自己擺到了「反對派」的位置上,跟隨著政客的調子翩躚起舞,甚至是要與「反對派」比手段激烈、比口號激進,那才是值得高度關切的問題。如果不及時指出並設法予以糾偏,對於「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事業的健康順利發展,並不是一件好事。

這是因為,盡管「澳門基本法」已經為澳門特區設定「行政主導」的政制,因而雖不反對但也並不鼓勵政黨政治,但基於澳門地區長期「半個解放區」的政治態勢和習慣趨向,使到有不少傳統愛國愛澳社團的代表,透過被委任為行政會委員、立法會官委議員,及被任命為各類諮詢機構的成員等方式,得以參與「澳人治澳」的工作。愛國愛澳社團實際上已與特區政府結成了「當政聯盟」,隱然有了「當政黨」的雛型。與此同時,盡管因澳門特區尚未出現政黨政治之故,澳門並不存在「反對黨」,但以民主政治的機制,澳門卻存在著一批「反對派」。他們有的是圍攏在「類政治團體」的周圍(說其是「類政治團體」,是因其有「政治團體」的政治主張和行為,卻未按法律規定的程式進行「政治團體」登記),有的則是為維護個人或小眾利益而結社集會,開展「游擊戰」。因為他們是以「反對派」自居,也就必然會對政府的政策和施政,提出批評意見,甚至是進行壓力行動。但只要他們是依法活動及提出訴求,那也是民主常態,並不值得大驚小怪。何況,比起鄰近地區的「反對黨」或「反對派」來說,他們的言行算是「斯文」得多了。除了是「五一」遊行算是「出軌」之外,其餘的各類言行並沒有甚麼值得非議之處。因此相信,以何特首所擁有的高政治智慧及寬厚的政治胸懷,相信這些「反對派」的反對活動,並非是他這番談話所要針對的人和事。而本應是特區政府的「生命共同體」、「當政同盟」的愛國愛澳中堅力量,竟有人為了未來的選舉利益,也有樣學樣,角色錯置,有意無意也扮演「反對派」的角色,利用一切機會來向特區政府施加壓力,以致「親痛仇快」,干擾特區政府依法行政,那才是令人痛心疾首。相信,這才是何特首這番談話所要指出的問題。

應當說,特區政府的施政並非是完美無瑕,最近還出現了一些失誤甚至是明顯的錯誤;也應當說,「當政同盟」有權批評特區政府並指出其失誤、錯誤之處。但既然是「當政同盟」,就應是理性地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而不是欠缺理性、主觀武斷,把批評庸俗化,甚至是採用「反對派」的手段,為反對而反對。幸好,澳門特區尚未實行政黨政治。否則,這種做法是違反「當政黨」的黨紀,應受紀律處分的。事態嚴重的,還將會被開除出黨。

其實,不要說是與並不認同特區政府全部施政理念及政策的「反對派」相比,就是與基本上認同和支持特區政府的施政理念和政策,但卻並未在組織上參加傳統愛國社團,或即使是參加了但因受資歷限制以至遭受排擠的人士相比,「中堅力量」已經佔盡了社會政治的便宜,幾乎壟斷了參與「當政同盟」的所有政治資源。即使是不以「當家者不鬧事」的「最低標準」來衡量,這些既得利益者仍「這山望見那山高」、「貪心不足蛇吞象」,意圖攫取更多的政治利益,倘未如願就以「反對派」的態度來襲擊特區政府,那就是除了政治立場不正確之外,政治道德也已是淪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