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香港《紫荊》雜誌報導,香港特區政府教統局局長李國章以書面形式向該刊透露,香港特區政府將同意容許留學生兼職工作,以減輕學生的經濟負擔,讓他們獲得相關的工作經驗,為畢業後投入勞動市場作好準備。
香港特區政府的這一決策,對澳門特區政府具有很大的啟迪作用。尤其是在澳門各行各業的人力資源缺口甚大,而且澳門勞動人口的普遍文化教育水準偏低的情況下,讓在澳門就讀的外地學生也能半工半讀,就不但可以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及讓他們在畢業之前就可獲得一定的工作及社會經驗,而且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工源緊缺的問題。正是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實際上,據統計暨普查局最近公佈的數據顯示,澳門的失業人口只有一萬餘人。但與此同時,據各業商會自行統計,澳門的勞動力缺口遠遠超過此數。尤其是在未來幾間大型賭場酒店落成之後,需要四萬至五萬名僱員。也就是說,即使是目前報稱失業的一萬餘人全部都去填充這個勞動力缺口的「大洞」,也無法填得滿。更何況,目前報稱「失業」的一萬餘人是屬於「結構性失業」,亦即是因受年齡、文化水平、技能、身體健康狀況等因素限制,而未能投入已經轉型的勞動市場。再加上其中有若干人寧願去做工作時間「可操之於己」的「車仔黨」,也不肯去打「受人指使」及「有限制時間」的工,甚至還有人寧願去領取各種社會福利津貼,也不願去打工。因此可以預料,在未來幾年間,澳門勞動力市場將呈現供不應求的緊張狀態。其實,即使是在目前,已有不少中小企業大嘆「請人難」甚至是大喊「救命」。在此情況下,允許在澳門高校就讀的外地學生半工半讀,應能幫助澳門解決部份的勞動力缺口問題。
目前,在澳門高校就讀的外地學生中,以內地居民為主。據《北京青年報》和《羊城晚報》報導,目前在內地招生的澳門高校共有六家:澳門大學、澳門理工學院、旅遊學院、澳門科技大學、澳門鏡湖護理學院和亞洲(澳門)國際公開大學。其中,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可招預科生和研究生,亞洲(澳門)國際公開大學可招研究生。去年報名人數四千多人,注冊入學人數也有一千二百多人。預計今年的招生人數將會持續增長。相比香港,澳門高校的學費較低,每年約為四萬至六萬多元,在生活費上與內地差別不大。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有關規定,內地學生持的是學生簽注通行證,沒有居民身份證,因此不可以在澳門工作,也不可半工半讀,多數學科也沒有實習機會。由於沒有勤工儉學的機會,高校都設有不同的獎學金項目。不過,澳門近年來經濟迅速發展,社會繁榮穩定,對人才的需求將逐步擴大,勞務市場將進一步開放。畢業生在澳門的就業機會很多,只要辦妥勞工證即可,享有與澳門居民同工用酬的待遇。
按此報導推算,如以澳門六家高校平均每年錄取一千多名內地學生,及基本學制為四年計算,目前在澳門高校就讀的內地學生,大約有四千多人。這相當於各業商會測算的勞動力缺口總數的一成左右,對於解決勞動力緊缺問題,可以「止到咳」。反正,目前補充勞動力的其中一個途徑,是輸入內地勞工,為何卻要讓這些現在人已在澳門的寶貴勞動力資源,白白地浪費掉呢?
值得注意的是,在澳門六家高校就讀的內地學生,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而且他們所修讀的學科,多是本澳一萬多名失業人口未能掌握的專業知識。故讓他們半工半讀,並不構成「侵佔本地失業工人就業機會」的問題。那些喜歡舉辦「壓力行動」的工運團體要對此借題發揮,也難有藉口。
應當說,允許外地留學生半工半讀,這是國際慣例。即使是對非本國居民就業限制甚嚴的美國,也網開一面。倘考慮到內地「大款」或「貪官」的子女大多是選擇到歐美留學,到澳門就讀的內地學生的家境並不富裕,半工半讀就可減輕他們的學、住、食費用負擔。另外,允許他們半工半讀,尤其是在政策上規定他們應當到與其所修讀學科「對口」的企業及工種勤工儉學,也可使他們提前有實習機會,提早熟悉自己未來的專業工作。
其實,相關政策還可進一步放寬,應當允許在澳門高校就讀的內地學生畢業後,可在澳門工作。亦即如有僱主願意聘請,應當允許他們以「技術性外地聘員」方式留在澳門工作。並在一定時限後,倘是沒有犯罪紀錄,應考慮給予他們和其他「技術性外地僱員」一道轉換澳門居民的身份。
這是因為,澳門特區勞動人口的平均素質不但十分參差,而且整體水平也比不上鄰近地區。這本身就並不適應澳門作為一個特別行政區的政治地位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正因為澳門勞動人口整體水平較低,致使其中參政議政的精英代表,其政治以至是基本常識水平也是偏低。今後,隨著澳門特區以博彩業為龍頭,會展、服務等行業多元結構模式的發展,澳門需要更多的高素質人才。但這已不能單靠由本地區居民中產生,必須向內地徵求大批高素質人才。但與其按現行的輸入技術性勞工模式,輸入在內地就讀的學科並不一定與澳門經濟發展所需求專業技術完全相對應的人才,不如「度身訂做」,讓在澳門高等院校就讀的內地學生,學習本澳所需的專業知識,畢業後再留澳工作。由於專業對口,更為有利於推動澳門經濟多元及高質發展。更重要的是,當他們轉換澳門居民身份並住滿七年取得永久性居民資格、享有參政權利之後,將會促使澳門參政議政人才的平均素質躍上一個新台階,更加切合實施「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及依法治澳、依法施政、依法行政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