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人終直接嘗到美式企業管理文化滋味 澳門人終直接嘗到美式企業管理文化滋味

近日網絡討論區上有關「金沙娛樂場大量炒荷官」的傳言,終得到「金沙」以發表「聲明」形式予以部份證實。其中證實的部份,是其承認確是近日解僱了一百六十名員工;而未予承認的部份,則是:一、解僱人數並未如網絡討論區所言的數百人之多;二、被解僱者是在屬於試用期內解僱,言下之意是他們並不受勞資關係法律制度的保護;三、被解僱者是因其工作和服務標準達不到僱主的要求,亦即這是屬於僱主掌握合法主導權的合理解僱,並不涉及僱主方的其他任何經營策略和計劃。

但即使如此,也足以使到本澳居民尤其是博彩業僱員真正地「見識」到了美式企業文化。實際上,澳門居民過去只是從新聞報導中,得知美國的大企業動輒就以種種理由,大批量地解僱員工,甚至截員率達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在工會談判權力及議價能力相當大的美國,尚且發生這樣的事,對澳門居民來說,實在是不可思議的事。惟美國畢竟距離澳門太遠,而有關美國企業大量解僱工人之事與澳門居民的切身利益又無直接關連,故澳門居民在閱讀或收看到類似的新聞報導時,都不將之當作是一回事。

然而,現在美國在澳門的博彩企業終於也玩起大量解僱員工的把戲來了,有一百六十多名澳門居民員工及他們背後的家庭,直接被美國企業大量解僱員工的「火」燒到。這才使到他們真正嘗到了美式企業文化的滋味,因而大驚小呼了起來。

其實,這次「金沙炒人」事件,只不過是美式企業文化的極小一部份體現。首先,正如前述,「金沙」是以「試用期內表現未符要求」的藉口「炒」人的,並不是象其在美國國內那樣的,對固定或長期僱員「下手」;其次,這次「牛刀小試」,只是「砍」了一百六十人,僅佔受僱用的七千六百名本地員工的百分之二,「規模」並不算大。僅就如這樣的「輕微情節」,澳門人已就大呼難以接受,倘若美國企業大規模裁員的管理文化在澳門重現,就勢必對澳門人的承受能力形成巨大的衝擊。盡管從目前各美式賭場的營運及發展狀況看,美國賭商不可能大批解僱已成為其「生財工具」的員工,但在美式賭場工作的本澳居民,還是要有「美式企業炒人文化」在澳門特區「發揚光大」的思想準備。

當然,美式企業文化的實質評價,並非全然是負面的。至少在企業營運狀況暢順,員工起到「賺錢機器」作用之時,企業主是有宏揚美國立國的民主、人權精神,以人道主義的手段來懷柔其員工的。實際上,據說「金沙」對澳門員工的管理和福利政策,就頗能體現人道主義精神,包括輪班時間、餐膳供應等,都頗有「尊重人權」的意味。而「永利」則更是敲鑼打鼓地公開宣揚其員工飯堂的豪華程度及洗衣房的免費服務優惠。這相對於本地家族式企業的不太尊重人權的管理方式,當然是有其可取之處。

但在「解僱員工」方面,正因為本地企業是家族式管理,卻又相對地人情味較為濃郁了。據說,「澳娛」以及其子公司「澳博」,就是奉行不主動裁員的政策,其員工可以一直做到老以至是「做到死」,也不用擔驚受怕「被解僱」的問題。但另一方面,「澳娛」、「澳博」在員工管理及員工福利方面,又不如美式賭場那樣尊重人權了。因此,「澳博」如要在未來的「挖角潮」中穩住員工,就須處理好上述人情味與尊重人權之間的矛盾,在適當提高員工待遇的同時,將在惜留員工方面的人情味,延蔓到對前線員工的輪班時間安排、在值餐膳、制服清洗灈……等方面。

香港報章昨日報導,「金沙」的「開國功臣」之一,前營運總裁麥輝霆在兩個月前離開「金沙」後,已於日前與何鴻燊密會,「賭王」有意招攬他,實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策略,配合「新葡京」的落成開業,為「澳博」部署新一輪反擊攻勢,化解「金沙」等美式賭場對「澳博」的威脅。如果此消息屬實,「澳博」就不但是要利用麥輝霆的經驗及對「金沙」招數的了解,進行商業競爭,還應當讓麥輝霆操盤,調整其員工政策,將尊重人權的理念引進「澳博」的員工管理。

回頭談到「金沙」解僱一百六十名員工的問題。有跡象顯示,這已成為某些工運團體利用來爭取出鏡機會的契機及工具。實際上,自「五一」遊行後的對口招工活動中,暴露了工運團體在遊行中提出的一些訴求是「偽訴求」之後,再加上有傳言謂參與「五一」遊行的部份人員是「有償服務」的,使到「五一」遊行的正當性 和合理性大打折扣,故而工運團體此後的活動就漸趨稀疏,其出鏡率也大為下降。而這宗「金沙炒人」事件,就像一場「及時雨」,使到其中一些工運團體又抓到了「恢復露面」的機會,演出了「遞信」之類的戲碼,終於又上了久違了的電視屏幕。

值得注意的是,傳說個別街頭活動的「攪手」,也意欲利用「金沙炒人」事件,串聯被「炒」人員上街遊行,以延續「五一」遊行的「軍威」。這或許是只顧按美式企業文化機械地處理員工事務,並不了解澳門社會政治情況外籍的管理人員,所始料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