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延東向傳統愛國社團敲響培養新人警鐘 劉延東向傳統愛國社團敲響培養新人警鐘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劉延東前日上午在會見澳門青年聯合會理事和澳門大學學生代表,贈予「立志、成才、建功」六字真言,要求廣大澳門青年立民族復興之志,以澳門繁榮、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為己任,自覺把自己的理想追求同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和民族振興的偉大事業緊緊聯繫在一起,使愛國愛澳的優良傳統薪火相傳,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之後,當日傍晚在會見澳門各界社團代表時,又呼籲澳門各界社團要培養年輕一代的愛國愛澳人才,為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鞏固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澳人治澳」,提供強大的力量支持。

這是一記響亮的「警鐘」,直接向澳門傳統愛國社團施以「培育新人,薪火相傳」的壓力和責任。如果說,胡錦濤主席在慶祝澳門回歸五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區第二屆政府就職典禮上提出的「要著眼長遠,加緊培養澳門發展所需的各類人才」,「要重視和加強參政議政人才的培養,確保愛國愛澳力量後繼有人,始終保持朝氣和活力」,被傳統愛國社團誤判為這是澳門特區政府的任務,以為是不關他們的事,而未能認真領悟及重視,依然故我,繼續大搞論資排輩的那一套,使到社團內的年輕人難以脫穎而出,以致耽誤寶貴及關鍵時光,使到多數傳統愛國社團的青年人才狀況根本不適應形勢發展所需的話,那麼,劉延東的這記「警鐘」似是折射了中央對此現狀已有所不滿及不耐煩,只好由主管統戰事務的劉延東直接向傳統愛國社團「擊一猛掌」,敦促它們「要適應新形勢」,加緊培養年輕一代的愛國愛澳人才了。倘若傳統愛國社團仍然未能從這記響亮的「警鐘」聲中清醒過來,仍然大搞「來來去去這班人」那一套,那就不配侈言甚麼「愛國愛澳」,只能說是「愛自己權位,愛自已名利」,干擾和阻礙愛國愛澳事業的後繼有人、薪火相傳。

實際上,自胡主席兩年前提出了「要重視和加強參政議政人才的培養」要求之後,多數傳統愛國社團本身的扶掖新人、新老交替工作,未見有長足進展。為此,各傳統愛國社團中的青年成員,在難以「突圍」之下,只好另謀出路,另行組織跨界別、跨行業的全澳性青年社團,並以比各界傳統愛國社團更高漲的熱情,更充沛的精力,更充足的幹勁,投入到愛國愛澳事業的各項社會活動,以鍛煉自己參政議政的才幹。

然而,盡管這種方式也是培養治澳人才的途徑,但畢竟這個途徑仍然缺乏在本界別社團中的鍛煉,缺乏本界別群眾的認受性,以至「民意」基礎並不雄厚。因此,最佳的做法,仍應是「跨界別全澳性青年團體」與傳統愛國社團培養本界別青年人才雙管齊下,互為補益,使之既有全澳性社會事務的歷練,又有其在本界別傳統愛國社團的「搖籃」孕育經歷及民意基礎。

實際上,目前澳門的傳統愛國社團,雖然有工聯總會等社團較為注意扶持新人上位,但多數社團仍是在搞「論資排輩終身制」這一套。一些七老八十的老人家,仍在念念不忘「擔凳仔,(左手右牙)頭位」,擔心一旦離開社團負責人的職位,將失去「剪綵做嘉賓」及攫取各種政治特權以至個人私利的機會,而死賴不退,導致造成「有位」者未能「有為」,「有為」者卻未能「有位」的畸況。這種把社團當作是「私人財產」的作為,與中央要求澳門特區注意培養治澳年青人才的呼籲,實在是南轅北轍、背道而馳,更無法在社團運作中營造一種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的氛圍。因此,除了特殊需要者之外,一些老人家以種種冠冕堂皇的「理由」來為自己死賴位子的作為作掩飾,表面上是「愛國」得很,實質上卻是走向了其所標榜的「愛國」的反面--「廢除終身制」是國家政策,既然連國家政策都要違背,還有甚麼顏面去高唱「愛國」調子!

培育愛國愛澳的新生人才,這是「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得以繼續全面、準確地貫徹下去,「愛國愛澳」事業能夠一代一代向下傳的基本保證。實際上,「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事業是一項長期(最少是五十年)的偉大工程,需要經過幾代人、十幾代人以至幾十代人的難苦努力。加強對年輕社團骨幹的培養是「澳人治澳」事業後繼有人的重要保證。這也就需要「從娃娃抓起」,大力進行愛國愛澳的教育,使新一代青少年從小就建立起立足澳門,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世界觀,及守法奉公,謙虛謹慎,團結合作的良好作風。與此同時,特區政府以至整個社會尤其是傳統愛國社團,也須改善機制,讓有潛質的優秀人才能夠脫穎而出。尤其是社會上要克服「終身制」、「家長制」等不良意識,營造一種對青少年一代「傳幫帶」的良好氛圍,大公無私地對優秀青年人才「扶上馬,送一程」。如果連那些到了應是「退下來」年齡的人,自己都死霸住席位不放,又如何談得上「薪火相傳」?

因此,自詡為「最愛國、最愛澳」的各個傳統愛國社團,都應認真咀嚼及領會劉延東的有關談話內容,認真做好加強愛國愛澳團結,壯大愛國愛澳隊伍,及培育愛國愛澳新人的工作,為「澳人治澳」建制輸送具有「接班」意義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