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中華總商會前日舉辦「二零零七澳門工商業座談會」。這個一年一度的「工商界大騷」,是中華總商會的重點會務之一。「中總」希望能藉此向工商界各行業提供一個溝通經營信息的平台,暢談過去一年的經營成績及經驗,大吐經營困難和教訓的「苦水」,使業內人士得以總結經驗,發揚成績,吸取教訓,克服困難,以利再戰,促進澳門經濟產業的適度多元發展。因此,盡管「工商業座談會」的形式是數十年如一日,但它就像人們每天都要吃飯和呼吸新鮮空氣那樣,須臾不能或缺。不那麼恰當地套用「賭王」何鴻燊經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就是「橋唔怕舊,最緊要受」。只要「工商業座談會」的內容能對政府的經濟領域施政有參考、啟發作用,也只要它能在本澳工商業各界中能起到交流訊息、鼓舞鬥志的作用,這個形式就將是永葆朝氣,即使是「舊」,也如陳年醇酒,益發香洌。
當然,今年的「工商業座談會」,也「靜靜起革命」,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那就是首次有美資威尼斯人澳門股份有限公司的代表,以國際會議展覽業的代表身份,作「行業代表發言」。盡管發言者陳榮基是一名華裔人士,也盡管他只是「威尼斯人」下屬的一級主管部門的負責人,但這已足以突破了澳門中華總商會的店號會員除「澳博」外,大多是中小企業的老形象,而且還是來自於美資企業。這有利於「中總」這棵百年老樹煥發新枝,並增強其代表性。因此,「中總」將陳榮基的發言列為六位「行業代表發言」者之一,並排序在「博彩業」代表、「澳博」董事蘇樹輝的前面,而曾在澳門工商業界中享有較高地位的毛織毛紡業、航運業等二十多個行業只能是以書面發言,顯然是給予「威尼斯人」這家美資企業較高的地位和「禮遇」。當然,也寄托了澳門工商界對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憧憬和追求--陳榮基所代表的「國際會議展覽業」,正是澳門特區經濟未來「適度多元發展」的希望所在。
工商各業代表的發言調子,就像二十多年前的名曲《上海灘》所詠唱的那樣,「又有喜,又有愁」。「喜」的是去年澳門特區整體經濟或各行業經營都有長足的發展。正如「中總」副理事長林金城在致「歡迎詞」時所言,去年澳門特區得到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實施了一系列有利於澳門持續發展的政策措施,如「個人遊」範圍繼續擴大,「CEPA」及其「補充協議」的全面實施;「泛珠三角」區域間合作的有力推進,珠澳跨境工業區的設立;「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在澳門的成功舉行等,無一不為澳門的發展注入新活力、拓闊新空間,這一切皆令澳門的投資環境得到大幅度改善,城市競爭力明顯增強。應邀出席「工商業座談會」的經濟財政司司長譚伯源更是向全澳居民「報喜」:去年本地生產總值增長速度有所加快,估計增長率會超過百分之十五。
「愁」的是澳門經濟發展遇到了更為尖銳的矛盾和挑戰,成為阻礙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絆腳石。這些,連作為政府代表的譚伯源司長,也已洞若觀火,並明確地指出矛盾和挑戰的內容所在:一是發展不平衡問題。主要表現為部份行業和企業快速發展,而部份行業和企業發展卻相對滯後,特別是部份中小企業經營日趨艱難,甚至難以為繼。二是人力資源不足制約經濟發展。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經濟規模擴大,人力資源日趨短缺已成為各行各業普遍性的問題,難以滿足經濟持續發展的需要。三是通貨膨脹呈現上升的苗頭,對經濟進一步發展,特別是一些行業和企業發展造成壓力。去年通脹率為百分之五點一五,通脹上升加重企業經營成本和居民生活負擔。
其實,在譚司長所歸納的「三大矛盾和挑戰」中,最關鍵的還是「人力資源不足」的問題。它是諸矛盾中的主要矛盾,由於人力資源不足,聘請不到僱員,導致部份中小企業經營日趨艱難,甚至連老闆也要被迫「摺埋」去做打工仔。因此,只要解決了人力資源不足這個主要矛盾,其他次要矛盾也就將會迎刃而解,「一通百通」。
然而,盡管中小企業大吐「人手不足」的「苦水」,但工運和勞工團體卻反其道而言之,大喊「反失業」,反對輸入勞工,甚至還以此作為上街遊行向政府施加壓力的理由。如果特區政府受這種「民粹主義」所桎梏,而不敢放開手腳,在切實保障本地工人就業權利的前提下,按照實際需要擴大輸入外勞,中小企業的經營就將面臨災難性的前景。尤其是今年中「皇冠」、「威尼斯人」開業,明年中「銀河」揭幕,吸扯大量本地就業人口之下,人力資源嚴重短缺的矛盾就將更為尖銳,還將會有更多的中小企業慘遭「滅頂」。
如何能令反對輸入外勞的工運和勞工團體口服心服,實際上是再也沒有藉口反對和阻攔輸入外勞?看來,只有採用「羅拔度模式」,才能徹底解決問題。--回歸前,來自山頂醫院的立法會議員羅拔度,曾在立法會上炮轟前澳葡政府的衛生政策尤其是山頂醫院的營建管理。於是,當時的衛生暨社會事務政務司安娜庇莉絲頒發批示,著令當時兼任衛生司諮詢委員的羅拔度,去調查他所「炮轟」的事項,而偏偏這些事項又是在他的主要職責範圍之內。這個調查報告,就成了「回力標」,最後挨「轟」的還是羅拔度自己。
因此,澳門特區政府經濟行政主管部門也不妨「思想再解放一點」,採取類似「羅拔度」的模式,邀請反對輸入外勞的工運及勞工團體,組織「人力資源儲存供應庫」。每逢有企業申請輸入外勞時,應先向這個「人力資源庫」要人。倘在一定時限內無法提供企業所需要的勞動力,政府就可批准企業的輸入外勞申請,而工運和勞工團體則不得有異議。這樣,就既可解決工運和勞工團體所稱的「失業」問題,並使工運和勞工團體的種種口號失去其正當性,也可使各業企業得到充足的人力資源供應,呈現多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