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萬長曾為澳台關係健康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蕭萬長曾為澳台關係健康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當馬英九正式宣佈其競選「總統」副手搭擋是專業財經官僚出身的蕭萬長後,台灣媒體所津津樂道的,是蕭萬長當年化解東南亞金融危機,及積極遊走兩岸推動「兩岸共同市場」的事跡。凡曾任「陸委會」和任副主委的馬英和曾任「陸委會」主委的蕭萬長搭擋競選正,副「總統」、倘能實現「政黨輪替,台灣向前行」的目標的話,當然是對兩岸關係的健康發展大有裨益。但不可不知的是,蕭萬長對澳台關係的良好發展,也曾起到重要的作用。

實際上,當年澳台航線之所以能突破「兩岸關係條例」的限制以「一機到底」、「換班號不換飛機」的方式實現兩岸間接直航,就是蕭萬長出任「陸委會」主委時的傑作。當年澳台航小勺談判時,「澳航」一方極力爭取以「換班號不換飛機」方式,「一機到底」地實現兩岸間接直航。雖然台方也看到了在「對等」原則下,換取得「長榮」、「復興」飛航客流量潛力巨大的澳台航線。幫助這兩家與李登輝關係密切的航空公司增加營收以至轉虧為盈的前景,但礙於「兩岸關係條例」的對兩岸直航的嚴苛限制,而使談判「卡殼」。

此時,澳門和台灣的談判代表想到了一個「解套」辦法,就是利用「澳航」的資本結構中有葡國資金的特點,將「澳航」定位為「外國客機」,及「兩岸關係條例」並未完全禁止外國客機經「第三地」飛航兩岸的灰色地帶,作為「澳航」可以「換機號不換飛機」飛航兩岸的申請理由。然而,「澳航」的葡國本所佔比率並不高,相反佔大股的是大陸地區的國有企業--「中航」。一方面,不符「兩岸關係條例」有關「外國客機」的定義要求,另一方面,也有「大陸客機飛進台灣」之嫌。尤其是「澳航」的機師和空服員,有不少是持大陸證照者,而在當時,台灣當局對大陸居民赴台仍採嚴格控制措施,倘按常規將會對經常執行澳台航線班期的大陸籍機組人員極為不便。

時任「陸委會」主委的蕭萬長,樂意看到澳台航線的開通及「澳航」間接飛航兩岸,並有心推動之。於是,他絞盡腦汁,想到了「解套」辦法,促住了「兩岸關係條例」中有關「外國飛機」在必要時可由在「交通部」報經「行政院」檢定為全部或一部之解除對飛航兩岸的禁制的規定,經與時任「行政院長」的連戰商量並取得其同意,終於核準了「澳航」以「一機到底」方式飛航兩岸。而在「澳航」大陸籍機組人員的入境問題上,他以「權宜」方式處理,同意執行航班任務的大陸籍機組人員入境,但只能在機場酒店住宿,不可離開機場範圍。

在蕭萬長主持之下,澳台航線中的「澳航」以「一機到底」方式飛航兩岸,終於突破了「兩岸關係條例」的限制,得以實施,而以「中航」為主要股本的「澳航」,也飛進了台灣。應當說,如果不是有「澳航」的「一機到底」航班,只有四十多萬人口的澳門,是難以「喂飽」澳門國際機場的。實際上,澳門國際機場和「澳航」的客源,大份是來自「一機到底」的澳台航線。由於方便,吸引了不少往來兩岸的台灣居民乘坐「澳航」班機,而「澳航」所執行的「一機到底」航班所搭載的乘客,也佔了兩岸乘客的較大比例。「長榮」和「復興」也看到了這個巨大商機,紛紛與「上航」、「廈航」等合作,以「換班號,換飛機」方式,進行兩岸「對接」,也接攬了不少往來兩岸的台灣旅客,業績大增,「復興」還因此而扭虧為盈。此後,更形成了澳台航線「一票難求」的盛景。這就使澳門國機場解決了「客源」的問題,並使客流量快速穩步成長,進而跨進全國機場的前二十名之內。

現在回想起來,如果不是有蕭萬長的積極任事,善於從現行法律中找到灰色地帶,使到「澳航」能夠實現兩岸間接直航,澳門國際機場及「澳航」就不會有今日的驕人業績。當然,「長榮」和「復興」也不會實現「錦上添花」或轉虧為盈。正因為如此,當年「長榮」在澳門舉辦澳台航班通航慶祝酒會時,還專門邀請已當選「立委」的蕭萬長來澳出席,並將其奉為主禮貴賓。而後來在港台航線續約談判時,新加入港台航線的「港龍」,也以其「兄弟企業」--「澳航」為榜樣(「港龍」的主要股東也是「中航」),爭取到了以「一機到底」方式飛航兩岸,這也使「港龍」的業績大為提升。

蕭萬長對澳台關係發展的貢獻,也體現在擬制「港澳關係條例」方面。香港、澳門回歸前夕,台灣當局面對這一「變局」,啟動了「港澳關係條例」的立法工作,並將港澳地區定位為有別大陸的「第三地」,為港澳回歸後繼續發展與港澳的關係「解套」。而草擬「港澳關係條例」的工作,就是在蕭萬長的「陸委會」主委任內啟動的,並派出了金神保、蔡英文、翁松燃等學者到港澳地區調查摸並徵求意見。後來,這三位學者又攜帶「初稿」到港澳進行諮詢。在「港澳關係條例」送交「立法院」審議時,蕭萬長任「行政院長」,與時任「陸委會」主委的張京育密切合作,接受「立法院」內政及民族委員會的質詢,促使藍綠「立委」順利通過「港澳關係條例」,使到港澳先後回歸,台港澳關係能不受兩岸關係的影響,繼續良好發展。

在「港澳關係條例」的諮詢過程中,筆者提出了澳門葡籍華人應與「外國人」有別的,及不能將在台工作澳門居民適用《就業服務法》有關規範外國人在台就業的規定等問題,並就此在本欄發表了一系列評論。據說,此建議也受到了蕭萬長的重視。後來,時任「陸委會」港澳處長的張良任(現已被任命為「陸委會」企劃處長),還在台北專門與?者單獨探討這兩個問題。在「港澳關係條例」草案最後完稿時,時任「行政院長」的蕭萬長,召集「陸委會」、「僑委會」、「勞委會」主管,商談「解套」辦法,最後確定以「華僑身份證明書」方式解決了此問題。

由此可以說,蕭萬長不但積極推動兩岸經貿關係發展,也為發展澳台關係作出過關鍵性的貢獻。由於他近年在出席「博鰲論壇」活動時,與澳門特首何厚鏵有良好互動,故相信他在當選「副總統」,並承擔起「經濟總設計師」職責後,更有利於澳台關係發展。

(台北專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