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換屆宜注意增強參與度及擴大參與面 政協換屆宜注意增強參與度及擴大參與面

隨著澳門區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選舉會議成員登記工作的啟動,相信為明年初全國政協和各地省級政協換屆的澳門區委員調整、增補的醞釀和準備工作,也開始進行。實際上,近月來坊間就有許多關於這方面的傳說,而一些抱有為國家和家鄉的建設出力;積極參與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抱負的人士,也「鴨子划水」地進行積極活動,一些同鄉會或地域聯誼會也向家鄉的統戰部門推薦了「新人」名單。

其實,有關換屆調整的訊息,早就已經公開。今年三月在中聯辦召開的傳達「兩會」精神會議上,中聯辦主任白志健和特首何厚鏵就談到了政協換屆調整的問題,並指出換屆時必會有人退,有人留;有人進,有人升。按照一般理解,「退」當然是指「年齡到線」或代表職務變化而引致的卸任。前者,由於有明確的任職年齡限制,人們很容易比照本澳具有全國政協及各省級政協委員身份的人士的年齡進行「對號入座」,猜估得「十九不離八」。後者,則較為複雜,有的人雖然因職務調動而失去原來的「代表」身份,有的人則是因其仍具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及影響力,或是本人不願謙讓,而未必會有退意。

然而,這幾年來,由於澳門居民的愛國愛澳意識高漲,更多的澳門居民有意參加人民政協的工作,以報效國家和家鄉;也由於各行各業各領域湧現了大批在社會上有地位,在政治上有影響,在經濟上有實力,在學術上有造詣的新人,形成了人民政協的強大後備軍;更由於澳門地區愛國愛澳事業「薪火相傳」的需要,必須讓更多的有為青年參與人民政協的工作。因此,這就使到政協委員名額呈現「僧多粥少」的情況。如果只是憑藉讓新人填補「退下來」委員空缺的途徑來作安排,恐怕難以適應這種實際情況,也無法滿足新人積極參政議政的渴望。

因此,澳門中聯辦有必要向中央相關部門反映上述情況,爭取中央相關部門決定,進一步適當增加全國政協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省級市政協的港澳委員的名額,及目前尚未有港澳委員的新疆、青海、西藏、西安等省級和副省級的政協,也安排港澳委員,並藉此吸收港澳居民中的在政治上有影響,在社會上有地位,在經濟上有實力,在學術上有造詣的中生代人物參加人民政協的工作,使愛國愛港/澳事業得以「薪火相傳」。

可能會有人說,以人口比例計算,港澳地區的政協委員名額,已是較多,比內地不少地方都顯得較為「優惠」。但從港澳居民具有鮮明的統戰性,高度的智力、經濟實力密集性,及突出的代表性,以及與台灣及海外也具有密切聯繫這些特殊優點,以至他們在履行「政協章程」時所能起到的作用來看,其實比例仍不算高,甚至可說是偏低。比如,在廣東省政協方面,以港澳與廣東的密切地緣、親緣及血緣關係,回歸後廣東省政協港澳委員的名額卻不但沒有增加,相反還遭到削減,就顯得疏離了人民政協的職能與任務。

這幾年來,中央政府在經濟上向港澳兩特區提供了許多優惠,包括「CEPA」協議,內地居民赴港澳「個人遊」,讓港澳參加「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及在跨境大型建設政策上向港澳特區傾斜等。這些措施,正在收到正面積極的效果。港澳居民在享受到其所帶來的好處之時,加深了愛國愛港/澳的感情。

但在政治上,卻未見中央有類似的「優惠措施」推出。除了國家副主席曾慶紅提出了要與民主派人士溝通,及向若干民主派人士返內地探親、參加學術活動開放「綠燈」之外,力度似是仍有不足,連愛國愛港/澳人士參加內地政協的願望也未能最大程度地予以滿足。因此,適當增加全國政協和地方政協的港澳委員名額,也可說是政治上的「CEPA」--更緊密聯繫政策,相信也將會起到正面及積極的作用。甚至其無形影響,可能會比經貿上的「CEPA」還要深遠。

人民政協組織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所要求的「宣傳和參與貫徹執行國家關於統一祖國的方針政策,積極開展同台灣同胞和各界人士的聯繫,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實現」。由於地理及歷史的原因,港澳居民中有不少人與台灣同胞甚至是政界、經濟界、學術界的上層人士有著千絲萬屢的關係,或是在台灣地區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為著加大對台灣工作的力度,中央有關方面似也宜從寄望於台灣人民,做好台灣人民的工作方面考量,充分利用港澳居民的這些有利條件,吸收其中的有代表性人物參加人民政協的工作,發揮他們的特長,「積極開展向台灣同胞和各界人士的聯繫」,向之宣傳「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以促進祖國統一大業早日實現。

除了全國政協和各地省、副省級政協適當地增加港澳委員的名額之外,還宜落實第二十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的精神,讓更多的「新階層」參與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工作。實際上,在現有澳門區三十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和二百多位省級、副省級政協委員中,宗教界、專業界、科教界、文體界人士偏少,與營造愛國愛澳、社會和諧氛圍輿論密切相關的新聞傳播界人士也不多。宜趁換屆之機,在繼續維持以工商界人士為主的基礎上,適當增加「新階層」和宗教界人士名額,擴大參與面。另外,已選擇中國籍的葡裔居民,也應有代表參加人民政協的工作。

另外,也宜在政協換屆中,體現「均衡性」的問題。比如,在調整廣東省政協的澳門委員名單時,盡量做到省內二十一個副省級市和地級市的澳門鄉親,都有代表參與,並將這個「地域代表」融匯到「界別代表性」及「功能性」之中。盡量避免現在一些地級市名額較多,另一些地級市則是「零紀錄」的欠均衡情況。

為了避免「八仙過海」的混亂情況,尤其是防避類似「陳繼傑式」的人物混進人民政協,內地各地統戰部門在推薦安排澳門居民出任全國及各地各級政協的委員時,也宜先與澳門中聯辦溝通協調,以利於統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