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宗源林樹森黃瑤會見貴州省政協港澳委員 石宗源林樹森黃瑤會見貴州省政協港澳委員

一月十九日下午,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石宗源,省委副書記、省長林樹森,省政協主席黃瑤,省委副書記王富玉,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長龍超雲,副省長吳嘉甫等,在貴州飯店會見並宴請了出席省政協十屆一次會議的省政協港澳委員。

出席貴州省政協十屆一次會議的澳門委員林昶、馬建章、高展明等參加會見。其中林昶作了發言。他引述陳毅元帥著名詩詞說:「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共飲一江水」。貴州省在珠江的上游,澳門特區在珠江的下游,是一衣帶水的親戚。近年澳門特區每逢冬春季節,都遭受鹹潮之苦。貴州省人民和政府發揚大公無私風格,無償實施「壓鹹補淡」,使澳門居民安然渡過飲水難關。澳門居民「飲水思源」,十分感謝貴州省人民和政府的無私援助,特首何厚鏵也曾經表示要回饋貴州人民。

林昶在發言中說,石書記來自國務院,具有全盤大局觀念,準確了解中央決策精神;林省長來自改革開放前沿廣東省,充滿改革開放意識和豐富經驗。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既高瞻遠矚,又務實細緻,特別是看到了制約貴州省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交通不便,制訂了系統完整的改造交通計劃,首先修建貴陽至廣州快速鐵路和高速公路,正是「火車一響,黃金萬兩」,「要致富,先修路」。

林昶還就貴州省改革開放三十年後新前景提出了幾個思考問題:一、「引資」與「引智」。改革開放的前三十年,集中在招商引資,貴州省成績斐然。今後,既宜繼續「引資」,更應注意「引智」,引進新的知識,新的思維,新的觀念。建議省委、省政府成立非建制性的智囊機構,幫助貴州省闖出改革開放的新局面。其中,石書記可運用在國務院的關係,邀請中央各部委的專家;林省長利用過去在廣州市任職時所建立的港澳台及海外關係,邀請各方面學科的學者;組成建制外智囊團,分學科進行專題研究,出謀獻策。

二、見物更要見人。改革開放已經三十年,今後的奮鬥目標不能單獨追求GDP。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十七大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更強調人的幸福觀和滿意度。貴州省最大的優勢是生態環境,但貴州省最大的危機也是生態環境。目前,廣東等沿海省市為了落實可持續發展,正對能源耗量大、污染嚴重的企業進行改造,其中有部份實力較弱的中小企業,正醞釀遷往內地和東南亞國家。貴州省應避免「饑不擇食」、照單全收,引進新的污染源。

三、重點發展與多元補強。《政府工作報告》中,將發展煙酒工業作為重點項目來抓。這是為了解決貴州省的財政收入來源,關係到吃飯問題,無可厚非。但也宜注意經濟多元全面發展,以重點帶動全面,避免經濟安全結構失衡。林省長過去在出任廣州市委書記時,力抓汽車工業。建議貴州省以軍工工業為依托,與廣州市合作,進行汽車零件的代工。   

四、優惠政策與懲教。改革開放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招商引資。三十年來,內地各地政府採取優惠措施,吸引外商投資。其中大部份外商在賺取合理利潤的同時,也幫助了當地經濟發展。但有一些外商因不了解中國國情,誤踏法網。當然也有極少數外商,懷著「撈了一把就就走」心態,使用不當違法手段。另一方面,大多數地方政府是衷誠與外商合作,採取優惠措施;但也有個別地方政府的地方利益保護主義嚴重,甚至是患了紅眼症,利用一些外商的小錯誤無限擴大,將人民內部矛盾打成敵我矛盾,甚至是巧立名目,侵吞外商資產。希望貴州省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對因不了解法律政策的外商以教育為主,如不是觸犯「刑法」者,盡量避免懲處,以創造更好的投資環境。

五、引進來與走出去。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來,貴州省主要是招商引資。今後,宜在繼續「引進來」的同時,也宜「走出去」。比如,貴州省民族醫藥發達,苗藥資源豐富。而苗藥至今尚未發現有「耐藥性」的問題,也不存在中成藥遭外國市場保護主義者所指的「重金屬」問題。建議貴州省利用澳門特區計劃建立國際中成藥檢測中心及中醫藥研究中心的平台,借船出海,與澳門製藥企業在珠澳跨境工業區合作,將苗藥的半成品在此製作成品及包裝,以「中國澳門製造」的標籤,及澳門的產地來源,打進國際市場。

石宗源在認真聽取港澳委員的發言後強調,推動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不光要有好的政策措施,還要從具體的事情抓起,切切實實地把各方面工作做細做好。他指出,長期以來,各位港澳委員心繫貴州、關心貴州,為貴州建設和發展建言獻策、出資出力,做了很多積極而富有成效的工作。在今後的工作中,希望港澳政協委員繼續為貴州多辦實事,辦好事,辦善事,為貴州的發展和民生的改善多作貢獻。

林樹森在講話中指出,各位港澳委員在經濟實力、知識水平、對外聯繫等很多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關心貴州,為貴州的建設發展多提寶貴意見,與全省人民一道共同把貴州的事情做好。

黃瑤希望政協港澳委員切實履行好政協委員職能,聯繫貴州實際,為加強貴州與港澳地區的交流與合作,推動貴州的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多作貢獻。

(貴陽專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