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智庫交流邁向制度化

“智庫”又稱“思想庫”,它是由專家組成的公共研究機構,為決策者在處理社會、經濟、科技、軍事、外交等各方面重大問題出謀劃策,提供最佳理論、策略,方法作為參考。隨著海峽兩岸關系逐步發展,面臨的共同利益和問題越來越多,兩岸智庫間的交流也逐步出現制度化。常態化趨勢。

首次“亮相”

11月2日,首屆兩岸智庫論壇在位於臺北的台灣大學社科院國際會議廳舉行。該論壇由台灣競爭力淪壇、福建東南競爭力研究院、台灣綜合研究院、中華經濟研究院主辦,台灣民主基金會贊助。

論壇主要圍繞“兩岸智庫合作,何者可先試先行”、“面對全球化之競爭,兩岸智庫如何攜手共創未來”、“兩岸智庫如何積極有效地整合,提出兩岸共同的規劃願景”等議題展開討論。

對幹兩岸智庫如何攜手合作共創未來的問題,與會兩岸學者一致認為,雙方應共同為兩岸關系正常穩定發展,充分發揮重要的影響,做出具體的貢獻。與會學者建議兩岸智庫間的合作應“先行先試”,使論壇機制化、常態化,為兩岸決策階層提供決策依據和建言。

此次論壇主要由兩岸民間智庫參與研討;經濟面、文化面先行交流,政治爭議性的問題則擱置不談。論壇中甚至提到了非常具體的兩岸合作問題。如福建發展研究中心綜合處負責人就提出:希望兩岸智庫加強合作,推進平潭綜合實驗區更好更快地發展。

“先行先試”

“先行先試。是本次論壇中出現最多的詞之一。福建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閩椿在論壇上指出,民間智庫應該要在兩岸智庫交流合作方面繼續、“先行先試”。台灣綜合研究院研究三所所長戴肇洋也認為:長期以來,兩岸在互動往來上,許多公共政策常常因政治因素糾葛而衍生障礙,為能排除這些困擾,兩岸智庫可以扮演“先行先試”的角色。比如兩岸敵意的降低,僵局的緩和,互信的建立乃至於統獨爭議消弭等議題,均可以透過兩岸智庫“先行先試”進行深度廣泛交流合作,厘清在政治立場上彼此存在的歧見,扮演協助兩岸協商溝通與謀求共識的橋梁。

兩岸智庫的研究議題,應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先從兩岸都能接受的,比如現在正進行的經濟合作交流議題開始,逐步進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研究以及兩岸現代文化的統合研究,最後進入兩岸政治互信、政治交流、政治協商、政治統合的研究。對於涉及兩岸政治、軍事的敏感性議題,兩岸智庫應從有利於實現中華民族複興的歷史高度出發,其觀點應該是善意的,這樣才能化解矛盾,凝聚共識,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至於兩岸智庫的合作交流架構,兩岸智庫可以進行互訪考察、學習觀摩、舉辦研討會等定期交流活動,等積累互信後,再推動共同議題研究、共同培訓、互換人才、合組智庫、共同發展等等。兩岸智庫應該在對等尊嚴、互利互惠的基本原則下,積極進行各項交流合作,共同為兩岸關系正常穩定發展充分發揮重要的影響與具體的貢獻。

勇於面對敏感議題

有學者指出,兩岸智庫要勇於面對兩岸敏感性議題。

面對兩岸敏感性議題,體制內的智庫通常側重于解釋各自的立場和政策,表面上看,好像各講各話,甚至出現激烈的辯論和爭執,但兩岸智庫能夠坐在一起討論研究兩岸敏感議題,本身就是一種最奸的交流,只有面對面討論問題,才能瞭解彼此的想法。

雙方應該積極面對兩岸關系良好的局面,本著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精神,妥善處理複雜敏感的問題和政治分歧,進一步增進互信。比如,兩岸智庫可以就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對兩岸軍事部署的有關問題進行接觸交流,以開創兩岸和平發展。兩岸智庫可以累積經驗,以備兩岸有事之時可以共禦外敵,早日破解兩岸政治難題。

交流將制度化、常態化

近年來,兩岸智庫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最引入關注的是去年11月13日至15日,由台灣太平洋文化基金會在臺北舉辦的“兩岸一甲子”學術研討會。這是迄今為止層級最高的兩岸智庫之間的直接對話。

參加研討會的兩岸學者可謂名家雲集,集一時之勝。台灣方面參與的許多學者,不是國民党現任“立委”。國民党智庫成員或前國民黨官員,就是與藍營交好的重量級學者。

大陸方面的學者不僅層次高,而且代表性廣泛,在兩岸學術交流中前所未有。代表團團長鄭必堅曾任中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退役中將李際均曾任中央軍委辦公廳主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退役少將潘振強,是原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大陸知名外交家,前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曾任外交部發言人與駐荷蘭、瑞士。法國大使;馬振崗教授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前駐英國大使。

他們以及其他多位在涉台事務領域非常有影響力的學者,被台灣媒體形容為大陸赴台“史無前例的重量級代表團”。

盡管在研討中兩岸學者對於一些敏感的問題還有激烈的爭論,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前駐外大使和前解放軍將領以及過去不被扁政府允許入境的大陸重量級學者,如今能夠順利登陸台灣,與台灣學者討論敏感的政治、軍事和外交議題,本身就是兩岸關系一項重大突破,為兩岸交流寫下了新的一頁。兩岸學者針對外交和軍事等敏感議題展開對話,本身就具有開創性的意義。連過去兵戎相見的將領,都能坐下來坦誠交換意見,那麼兩岸就沒有什麼克服不了的障礙,兩岸也一定能夠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共同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

“首屆兩岸智庫論壇”中的“首屆”一詞更是反映了兩岸學者對這種智庫交流形武制度化和常態化的強烈期待。兩岸智庫論壇上的身影均來自兩岸民間智庫,學者們希望下次能擴大到兩岸官方智庫參與,將兩岸智庫論壇常態化、制度化。可以先整合兩岸民間智庫,和半官方智庫的力量,在兩岸輪流舉辦兩岸智庫論壇,等條件和時機成熟之後,再由兩岸權威性官方智庫接手舉辦。每屆淪壇可以根據兩岸形勢變化和需要制定不同主題,為兩岸決策階層提供決策建議。

隨著海峽兩岸交流的不斷擴大和加深,兩岸共同利益越多,兩岸智庫的角色就越顯重要。只要兩岸智庫合作,就能規劃出共同的願景,兩岸民眾就越能互相包容,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就越不可逆轉。無論是分歧還是共識,兩岸智庫學者們同台交流、碰撞的觀點最終都將成為兩岸決策時的重要參考,其影響將是深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