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

2010年是兩岸關系沿著和平發展軌道穩步前行的關鍵之年。年內,在胡錦濤總書記六點意見的指導下,兩岸關系在多個領域取得了巨大進展,兩岸政治互信進一步深化,兩會制度化協商模武不斷創新,兩岸經濟合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兩岸大交流格局已基本形成,島內贊成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民意基礎繼續增強。展望2011年,盡管影響兩岸關系發展的消極因素不容低估,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勢頭將更加強勁。

一、兩岸雙方共同努力推動兩岸關系邁向新階段

一年來,兩岸雙方不斷釋出善意,努力強化互信,積極推動兩岸關系深化發展。

(一)大陸在胡總書記“六點意見”的指導下,積極鞏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大局

一是牢牢堅持全面貫徹“胡六點”講話精神。一年來,從中央領導到地方各級涉台部門,繼續堅持全面貫徹落實胡總書記“六點意見’重要講話精神,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主題,同時在遵循“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基本原則和堅持“先易後難、先經後政、把握節奏、循序漸進”的基本思路指導下,從兩岸民眾最需要、最迫切的實際問題做起,不斷強化政策措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大力推動兩岸關系保持良好發展的勢頭。二是繼續深化‘寄希望於台灣人民”方針,推動兩岸互信向縱深發展。一年來,黨中央堅持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方針,並繼續將其作為對台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次直接面向島內普通民眾發表善意講話,有力地推動了兩岸互信向基層縱深發展。2月春節前夕,胡總書記在視察台商企業時重申“凡是對廣大台灣同胞有利的事情,我們都會盡最大努力去辦,並且說到做到”;3月兩會期間,溫家寶總理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要充分關心台灣中小企業和廣大基層民眾的利益,特別要照顧台灣農民的利益”,充分體現了大陸領導人理解、信賴、關心台灣同胞,積極為台灣同胞辦好事、多辦事的誠意和決心。三是繼續加大惠台政策的力度和範圍。一年來,大陸在積極落實之前宣佈的一系列惠台政策以及兩會達成的各項協議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惠台政策力度,繼續推出一系列實實在在的政策措施,包括再開放6省區赴台旅遊,繼續增加大陸遊客赴台旅遊規模;進一步擴大對台產品采購範圍及總量;繼續增加兩岸直航航班及航點,便捷兩岸交流交往;積極推動大陸企業赴台投資,為台資企業登陸提供便利;特別是在ECFA商簽過程中大幅讓利等,獲得了島內各界的普遍肯定與支持。四是積極妥善處理涉台敏感外交問題。一年來,在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大陸靈活妥善處理了台參與國際活動問題,包括再次允許台以觀察員身份出席世界衛生大會(WHA)、彈性靈活處理連戰、錢複等重要人物出席國際會議、邀請台灣在時隔40年後參加上海世博會和參加廣州亞運會等,不僅向島內傳達了最大的誠意和善意,獲得了島內民眾的普遍肯定,而且壓縮了民進黨借機炒作“統獨”議題的空間。

(二)馬英九當局總體上繼續推動積極開放的大陸政策

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持續深入所帶來的豐碩成果已成為馬英九當局施政績效的最大亮點,因此馬在年內總體上仍延續了積極開放的大陸政策,多次發出改善和發展兩岸關系的信號。

一是在政治上,面對民進黨等“台獨”勢力的強力幹擾,馬堅守住了“九二共識”和反對“台獨”的政治立場,多次重申“‘九二共識’是兩岸關系的基石”,並明確表示“雖然有些人對目前的大陸政策有所質疑,但這是一個正確的政策,我們會擇善固執,持續推動”。此外,馬在多個重要場合強調“中華民族意識”,稱“兩岸都是中華兒女”,“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分享與傳承共同的血緣、語文、歷史與文化”,並針對青海玉樹地震災情主動表示了希望提供援助的意願。二是在對外關系上,馬當局延續了上臺以來所推行的務實彈性的“活路外交”策略,不僅不在國際上與大陸對抗,反對國際上的“雙重承認”,不再提案申請“重返聯合國”,而且積極主動與大陸溝通協商敏感的涉台問題,促進了兩岸在國際事務方面和解與合作。三是在兩岸經貿關系和交流上,馬當局繼續保持積極開放的態度,積極肯定並參與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大力主導通過“陸生三法修正案”,正式承認大陸學歷;放寬島內保險公司在大陸設立分支機搆的條件;公開主張放寬大陸赴台旅遊限制和增加兩岸直航航班,進一步擴大兩岸“三通”交流。特別是馬在推動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過程中態度堅決,不僅要求各行政部門加大力度密集到地方舉辦演講、說明會向民眾宣導,而且親上火線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舉行“雙英辯論會”,使更多民眾直接瞭解ECFA,為接下來兩會正式簽署ECFA營造有利的外部環境。

二、兩岸關系沿著良性發展軌道穩步前行,在多個領域取得巨大進展

在兩岸執政高層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兩岸關系在多個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進展。

(一)兩岸高層政治互信進一步增強。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國共兩黨及兩岸高層互動交流順暢,7月胡總書記與國民党榮譽主席吳伯雄會面,就雙方在簽署ECFA協議後繼續促進兩岸關系深入發展交換了看法並達成重要共識,對兩岸關系未來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11月胡總書記在日本橫濱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再次會見了國民党榮譽主席連戰,就雙方關心的兩岸經貿往來、台灣涉外事務等問題交換了意見並達成多項共識,兩岸黨政高層的良性互動進一步鞏固和增進了雙方互信,為兩岸關系發展營造了良好氛圍。

(二)兩會制度化協商模武不斷創新並取得豐碩成果。繼2008年和2009年兩會恢復制度化協商並舉辦四次“陳江會”後,海協與海基會先後於今年6月在重慶、12月在臺北舉行了兩次高層會談,分別簽署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海峽兩岸知識產權保護合作協議》和《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等多項重要協議,並就相關重要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進一步深化了兩岸經貿交流合作水平,增進了兩岸同胞的共同福祉,推動兩岸關系邁入了全新的里程碑。且兩會協商範圍逐漸擴大、協商議題更加專業,協商成果不斷增多,有力地推動了兩岸交流交往進一步深化,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三)兩岸正式簽署ECFA,推動兩岸經濟關系邁入制度化軌道。在兩岸執政當局的堅定推進和兩岸同胞的共同期待下,兩岸兩會經過反復溝通協商,最終於2010年6月底正式簽署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這是繼兩岸全面實現直接雙向“三通”後,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又一新里程碑,標志著構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在經濟領域取得重大進展,兩岸經貿交流合作自此將步入正常化、制度化的軌道,並給兩岸政治關系的深入發展帶來新契機。

(四)兩岸經貿關系更加緊密。一年來,在國際經濟形勢逐漸好轉的有利形勢下,兩岸 按照“先經後政、先易後難”的步驟,積極推動 雙方經濟交流合作,使兩岸經貿關系出現了加速增長的強勁勢頭。據商務部統計,2010年1-11月,大陸與台灣貿易額為1317.6億美元,同比上升39.7%,其中大陸對台出口266.6億美元,同比上升47.1%,自台進口為1051億美元,同比上升37.9%;1-11月大陸共批准台商投資項目2727個,同比上升21.9%,實際使用台資金額22.1億美元,同比上升37%。據台“經濟部”統計,2010年1-11月,台灣對大陸及香港出口達1049.3億美元,在出口總值中所占比重為41.8%,自大陸及香港進口340.5億美元,台對大陸及香港貿易順差逾700億美元,其進出口額均創下歷年同期新高。

(五)兩岸大交流格局完全形成,交流領域更寬、規模更大、範圍更廣。一年來,兩岸各界大交流、大合作的格局已完全形成,兩岸交流領域明顯拓寬、交流形式明顯創新、交流規模明顯擴大。一是兩岸交流形式更多範圍更廣。除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海峽論壇等傳統渠道外,兩岸醫療衛生討論會、兩岸和平發展論壇、中山黃埔兩岸情論壇、兩岸宗教信眾共同舉辦儀式等專業化、民間性交流平臺逐漸增多,且兩岸交流範圍也逐漸從經濟領域向其他領域擴展。二是兩岸互訪官員層級大幅提升。文化部長蔡武、公安部副部長陳智敏、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等訪台,台“陸委會主委’懶幸媛首次訪港、“警政署長”王卓鈞初次登陸等,實現了有史以來兩岸對口主管部門最高層級會晤。特別是文化部長蔡武以中華文化聯誼會名譽會長身份赴台交流,更創下了兩岸恢復交流23年來大陸文化界人士訪台的最高層級紀錄,也有力地推動了文教成為兩岸交流中的又一熱點。三是兩岸交流規模進一步擴大並開始設立專門機構。據國家旅遊局統計,2010年1-11月,台灣民眾來大陸旅遊人數超過474萬人次,同比增長15.27%。特別是今年5月,經過兩岸雙方的充分協商,大陸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臺北辦事處和台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北京辦事處正式成立,成為兩岸分隔61年互設的第一個民間機構。四是兩岸交流對象更加深化,在兩岸高層交流頻繁順暢、兩岸民間基層交流更趨熱絡的背景下,兩岸多層次交叉交流逐漸升溫,特別是各省區市領導赴台深入基層與民眾親切交談互動,贏得了島內民眾的普遍好感和肯定,大大有利於消除民進黨等“台獨”勢力長期以來對我汙名化、妖魔化的惡劣影響。

(六)島內支持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民意基礎進一步鞏固。一年來,隨著兩岸交流交往的不斷深化,兩岸關系的受惠群體、行業和地區不斷擴大,再加上島內主流媒體對兩岸關系和大陸的報道也更為理性客觀,贊同兩岸和解合作、支持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民意基礎進一步增強。綜合島內多家民調顯示,一年來超過50%的民眾支持馬英九積極開放的兩岸政策,超過40%的民眾認為目前兩岸交流速度“剛剛好”,超過53%的民眾認為民進黨有必要調整兩岸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