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林跨濁水溪 趴趴走試水溫

【中央社台北27日電】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 (海協會)會長陳雲林結束6天台灣行。來台期間他多次提到是第4次來台,卻是第1次不帶協商任務,也是第1次跨越濁水溪。這幾句話,透露陳雲林此行重點。

儘管26日晚上和在台投資的大陸企業代表喝茶到晚上11時,第2天、也是離台前1天,陳雲林把握時間,一早就出門,從台北港、遠雄自由貿易港區、長榮海事博物館到台北內湖科技園區,1天內馬不停蹄在新北市、桃園縣和台北市跨3縣市「趴趴走」。

相較之下,陳雲林的南台灣行,與嘉義農漁民會面,地點不在農漁民所在的嘉義縣,而是嘉義市的飯店內;與雲林縣農民團體會面,則借用大學校園。

偏向將活動移到定點舉辦,可看到南部行打的是「安全牌」,除了要避免抗議活動擦槍走火,影響陳雲林的安全,還要順利完成具象徵意義的跨濁水溪之旅。

對照陳雲林在抵台第1天就主動提到,來台前有許多媒體報導他終於要跨越濁水溪,其實這是他已久的想法。凸顯跨越台灣傳統標誌藍綠政治板塊的濁水溪,對於大陸是謹慎而重要的一步。

陳雲林在首次南部行與農漁民、中小企業人士面對面座談,暗示對台灣農漁產品的採購,將從臨時措施,轉變為常態化的銷售和通路合作,雲林縣農會隨即爭取將兩岸常設性蔬果採購中心設在雲林。

海協會首次透過兩會交流,直接與台灣中南部基層團體溝通,觸碰到南部民眾有興趣的話題,例如農業採購話題,藉此建立起直接聯繫管道。

可以看到,有備而來的陳雲林不只象徵性跨越濁水溪,謹慎談話的內容,更凸顯此行在「試水溫」,嘗試與台灣民間多元性接觸。

肩負眾多第1次嘗試下,陳雲林的首次南台灣行,首重順利安全完成行程也就不令人意外,畢竟,有了平和的開始,才有下一次的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