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部:當前土地財政形成機制有問題

【中新社北京4月19日電】 國家土地副總督察甘藏春19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當前中國土地財政形成機制存在問題。地方政府主要的建設資金來源於土地出讓收入,客觀上促使了多賣地、快賣地、早賣地、賤賣地,犧牲了子孫後代的利益。

“應該把土地財政與土地財政形成的機制區別開來,在中國,土地財政是一個客觀事實,是我們的一個制度安排。因為中國憲法確定,城市土地是國家所有,國有土地變成資產,形成資產性收入,這必然是財政性收入。”甘藏春說。

“但是當前土地財政形成的機制是有問題的”。甘藏春說,目前,中國的土地財政主要依賴擴大新增建設用地規模,通過土地出讓來獲取收益,地方政府客觀上促使了多賣地、快賣地、早賣地、賤賣地,犧牲了子孫後代的利益。

甘藏春提出,完善的市場經濟國家,城市政府一級的財政收入也有70%或80%主要是來源於土地稅收。但其土地財政主要來源於土地保有的稅收環節,不是依賴土地的增量環節。要學習研究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從機制上來研究土地財政的問題。

官方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國有土地有償出讓收入超過2.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106.2%。“十一五”期間(2006-2010年),中國土地出讓總收入高達7萬多億元人民幣。

甘藏春表示,實行土地招拍挂制度,不僅是中國土地市場制度建設的一個新起點,也是中國政府依法行政和廉政建設的大亮點。招拍挂制度的確立,將土地的“市長價”,就是市長和開發商談判的價格,轉變為真正的“市場價”,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歷史性進步。

甘藏春說,完善招拍挂制度要根據現在中國經濟社會變化情況,綜合考慮土地利用的各種因素。國土資源部正在總結完善、總結一些地方的經驗,將出臺一些規範性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