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重建規劃核汙水處理初現進展

【中新社20日電】 日本3.11大地震災後重建工作陸續展開,20日,災後重建規劃專家組在首相官邸召開首次分組會議,共繪重建藍圖。同時,福島核電站污水轉移初見成效,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認為“最壞情況已經過去”,並透露將於5月再派專家組赴日調查核事故原因。

據悉,日本3.11大地震災後重建專家組由19個方面的專家組成,20日召開的分組會議主要涉及農漁業、就業等具體議題。

分組會主席、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教授飯尾潤認為,在財政赤字不斷擴大的嚴峻形勢下創造出重建財源,災區重建應與整頓財政同時推進。他主張政府各部門合作集結智慧,並在討論過程中聽取災區居民的意見。

出席會議的日本官房長官枝野幸男出席會議要求“充分發揮專業領域的見識,描繪緊密結合各地想法和關聯的重建藍圖”。

據悉,專家組計畫每週召開1到2次會議,力爭於6月底前匯總第一份建議,並納入各領域的具體措施。

東京電力公司20日報告稱,福島核電站2號機組高放射性污水轉移工作以每小時10噸的速度展開,已初見成效。截至20日上午7時,24小時內2號機組水位下降了1釐米,距地表81釐米,而此前水位一直呈上升傾向。但3號機組水位則比前一日上升了3釐米,距地表108釐米。

由於污水會妨礙核電站冷卻功能修復作業,東京電力公司19日上午開始將2號機組汽輪機房內積蓄的大量高放射性污水轉移到放射性廢物處理設施。這也是平息險象環生的2號機組事故的重要一步。

東電表示,福島核電站各個機組,共有67000多噸污水。估計需1個月時間,才能轉移約10000噸的污水。

據共同社報導,在離岸3公里的海水中測得最大超標6倍的放射性碘,離岸15公里處的海水中則測得超標5倍的碘,可見海水仍在受到污染。但日本產業技術研究認為,核事故釋放出的放射性物質對地下水的影響有限。

該研究所的分析報告稱,核電站方圓數百米範圍內,地表下容易滲水的泥沙層有5米深,之下為水難以滲透的粘土層,最厚處達20米。放射性物質對地下水的影響有限,只要掘深井就能獲得安全的地下水。

報告預測,由於地層朝大海方向略微傾斜,滲入地下的放射性物質最遲在5至10年後可流入大海。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副總幹事弗羅瑞19日在維也納舉行的記者會上稱,福島核危機最壞的時候可能已經過去。他指出,福島核電站開始時曾出現大量輻射洩漏,目前“低量”洩漏情況還在發生,但已逐漸減少。IAEA認為,從現在起到完全控制期間的輻射總量,不會明顯增加。

弗羅瑞透露,將向日本再派調查團瞭解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原因,IAEA正與日本政府就此進行協調。調查團最快可能於5月赴現福島第一核電站展開全面調查。弗羅瑞還希望調查團能前往地震後停止運轉的福島第二核電站和宮城縣女川核電站進行調查。

福島核事故發生後,IAEA應日本政府要求派遣了專家組赴日檢測輻射量,總幹事天野之彌也曾親自前往日本。預計6月中下旬召開的全球核電站安全對策部長級會議上,與會者將根據調查團報告等對福島核電站事故情況做出初步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