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林成功訪台後的影響

2月23日至28日,海協會長陳雲林率經貿考察團赴台訪問。這是陳雲林第一次人島進行單純參訪行程,也是第一次參訪台灣南部綠營傳統縣市,是兩岸關系發展中的一項標志性事件。此次參訪受到島內各界民眾的熱烈歡迎,取得了豐碩成果。標志著兩會交流正常化的實現,創新了兩會交流模武,推動了深化陸資赴台等兩岸經貿交流合作進程,對拓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民意基礎,也有重要影響。

陳雲林此次訪台得以實現,是兩岸關系大幅改善的必然結果。首先,2008年以來,島內局勢發生重大積極變化,大陸適時提出“六點意見’,兩岸關系不斷取得新突破,兩岸和平發展日益深人人心。其次,兩岸兩會恢復制度化協商後,不僅達成多項協議和共識,還積極推動兩會會務交流及各層級互訪。特別是江丙坤2009年1月首次登陸探視台商至今,已多次率團參訪大陸,使陳雲林赴台考察成為兩會平等雙向正常化互動的內在需求。再次,近年來大陸各省市及部委領導率團人島交流絡繹不絕,並多次有團赴南部縣市參訪采購並受到熱烈歡迎,也為陳雲林此行創造了良好的環境相基礎。

實現兩會交流正常化創新兩會交流模式

陳雲林率團赴台進行經貿考察,是兩岸兩會年度會務交流項目之-。2008牛兩會在北京舉行首次陳江會談時,達成兩會加強各層級會務人員互訪、組織海協會理事與海基會董監事互訪等共識。此後“陳江會談”逐漸朝單純化、任務化方向發展,並不斷完善會務交流制度。2010年雙方在第五次“陳江會談”上進一步宣佈,未來兩會協商將不再安排參訪,改由年度交流活動進行。隨後,海基會積極著手准備在協商外另邀陳雲林赴台參訪,先後傳出7、明份及年底等時間點,但因多種因素而一再延遲。進入2011年後,雙方經過多次溝通協商,考慮到大陸將在明初舉行人大、政協兩會最終達成陳雲林在兩會前的2月23日至28日訪台的共識。

陳雲林率團赴台進行經貿考察是其第4次訪台,也是兩岸恢復制度化協商以來首次以海協會長身份率經貿團赴台參訪,不僅豐富了兩會交流形武,還標志著兩會制度化功能實現正常化,推動兩會領導人互訪制度化邁十重要一步。其次,陳雲林首次跨越濁水溪,由傳統的中北部都會區延伸至農漁業集十的南部縣市,有效拓展了兩岸交流的領域和內容,再次,此次參訪還是今年大陸首批重要赴台行程之一,被視為今年兩岸關系發展的“寒暑表”,將帶來一整年的怡人暖意。深化兩岸經貿合作進程

陳雲林此行共有37家大陸企業及組織,總市值超過20兆新台幣,產業涵蓋能源、金融、光電、汽車、食品、農產、大宗物資、旅遊、航空等產業,市值之大、層面之廣是歷來訪台的大陸經貿團之最。此次參訪主要目的是考察島內投資環境,推動大陸企業赴台投資,推動兩岸產業合作、企業合作、物流合作。陳雲林實地走訪了臺北、新北、高雄、嘉義、雲林等縣市的港口、科技園區、工業園區、著名企業和農會組織,先後出席了臺北“大陸企業來台投資暨兩岸新興產業合作座談會”、高雄“兩岸工商經貿座談會”、嘉義“兩岸農漁業暨中小企業合作座談會”3場座談會,與島內新興產業、中小企業、丁商團體、農漁民代表座談。隨行大陸企業積極與島內業者深入交流,尋找合作商機並達成多項意向協議。這些交流參訪,將對島內經濟發展及兩岸經貿合作產生積極影響。

首先,為島內經濟發展注入活水。訪台期間,陳雲林就各界關注的議題與島內業者深入交換意見,包括推動陸客“南進南出”、擴大農產品銷往大陸、增加陸企赴台投資及兩岸新興產業合作等議題,將為島內經濟帶來巨大利多。目前,島內傳產、金融、電子等“兩岸概念股”紛紛上揚,形成“逢陳必漲”的“陳雲林效應”。

其次,推動陸資赴台形成新高潮。台當局2009年6月正式開放陸資赴台,開啟兩岸雙向投資新時代。但受各種因素影響,成效並不明顯。自2008年6月底台當局開放陸資赴台至今,“經濟部”僅核准112件、總額僅1.37億美元的陸資投資案,與台資登陸規模落差非常大。陳雲,林積極考察島內投資環境,大力為隨行重量級企業與島內業界搭建平臺,馬英九也在陳雲林抵台當天宣佈即將擴大開放陸資赴台項目,這將掀起陸企赴台投資的新一波高潮。經過6天考察,隨行陸企紛紛表示有意投資高雄港及各類園區,並提議海西區與臺北港合作、建立常態性對台采購模式,為進一步達成意向,陛協議鋪路。再次,完善兩岸制度化經貿合作。隨著兩岸優勢互補不斷增強,兩岸經貿合作還將進一步達成“1加1等於11”的效果。陳雲林此行是ECFA全面實施後進一步推動兩岸經濟合作的重要經貿活動,又被視為 “鞏固與落實ECFA之旅”,此行將有助深入落實ECFA早收清單及15項協議,健全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並為大陸優化惠台政策及確立兩會下一步協商重點提供依據。拓展兩岸和平發展民意基礎

台灣南部民眾參與兩岸交流較少,長期缺乏對大陸的正確資訊,-直是兩岸關系發展的短板。陳雲林首次跨越濁水溪,歷時3整天走訪高雄市、嘉義市、雲林縣,與南部各界深入交流。一是深入基層與民眾親切互動,包括與原住民合跳傳統舞蹈、與高雄工人談其“廠長出身”、與嘉義民眾追憶“三年之約”、實現“雲林訪雲林”盛景等。二是拜會支持兩岸發展的南部人士,包括與星雲法師等聯絡“兩岸一家人”的情感,與國民黨籍政要、前高雄縣長楊秋興等共議兩岸經貿合作,與基層出身的政商人士“搏感情”等。三是與中小企業負責人、農漁會總幹事、漁業養殖代表座談,就兩岸中小企業優勢互補、建立兩岸農漁會協會平臺、設置南台灣直接采購中心、大陸對外采購“以台灣為優先”等交換意見。

陳雲林率團跨越濁水溪,成功訪問台灣南部縣市,對於密切大陸與南部民眾的情感交流、厚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民意基礎具有積極意義。首先,有助增加大陸官力與南部基層直接互動,從而逐步化解南部民眾對大陸的長期誤解隔閡,正確看待大陸及兩岸關系,並幫助大陸‘從南到北全面瞭解台灣”。正如《聯合晚報》所說,陳雲林到訪南台灣意味著-種和解的到臨。其次,有助南台灣吸引陸資及陸客,增加對大陸農產品銷售,進而改善南台灣就業等民生問題,使南部民眾長期穩定地受益於兩岸關系發展。陳雲林此行還將帶動更多大陸高層參訪南部,使南台灣成為兩岸交流“新的活絡區”。再次,有助加強南台灣與大陸的情感認同,深化兩岸同胞“同為骨肉兄弟”的認知,爭取島內民眾特別是“三中”群體3寸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支持,逐漸壓縮“台獨”勢力生存和活動的空間。島內輿論普遍認為,陳雲林此行代表兩岸關系又翻一個山頭,是兩岸和平發展的優化和固化。

加大民進党路線調整的壓力

民進黨基於“台獨”立場,長期敵視兩岸交流合作,攻擊大陸對台善意,以蠱惑島內民心,獲取政治利益。陳雲林具有兩岸兩會制度化協商的身份,其訪台行程更成為綠營政治操作的契機。2008年11月首訪,“獨派”在臺北圍堵陳雲林晚宴至次日淩晨2點,民進黨鼓動力名群眾抗爭並爆發肢體沖突;2009年12月次訪,民進黨在台中動員3萬人參加“破黑箱、顧飯碗”遊行;2010年12月三訪,民進黨在臺北不再公開組織抗議活動,但仍放任“獨派”嗆聲

相比之下,陳雲林此行雖深入綠營大本營、民進黨執政的高雄、雲林等縣市,卻未受到明顯的抗議。主要表現在:黨中央不僅沒有公開規劃抗議活動,也未強行阻撓綠營縣市長與陳雲林會面;地力縣市長私下主動約束“獨派”抗議,公開表態歡迎且不排除會見陳雲林;“獨派”盡管在大本營全力動員抗議,但未成氣候。綠營態度明顯轉變,主要是因為兩岸民間交流勢不可擋,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已深人人心。首先,兩會制度化協商達成的協議事關民眾切身利益,綠營抹黑策略失效;其次,陸客赴台旅遊、陸企赴台投資、各省市及行業赴台采購效果顯著,被各界視為提振島內經濟的重要活水;再次,南部縣市民眾因“獨派”破壞未能有效從兩岸交流中獲益,對綠營縣市長意識形態操作越來越不滿。

陳雲林此行-定程度上測試了“台獨”在南台灣的水溫,印証了發展兩岸關系已成為北中南部的普遍共識和藍綠民眾的共同要求,對民進党路線調整形成巨大壓力。一方面,証明瞭民進黨“兩手策略”已行不通。民進黨執政的南部縣市經濟蕭條,失業率居高不下迫切需要引入大陸經濟活水。陳雲林過台南而不入所引發的“賴清德困境”進一步顯示,一手抓“台獨”、一手賺大陸鈔票的“兩手策略”已走人死胡同。民進黨必須積極參與兩岸經貿合作大潮,拒絕意識形態的幹擾,才能真正順應民眾要求發展經濟的呼聲。另-方面,也增加了民進黨務實調整兩岸政策的壓力。陳雲林成功參訪南台灣,進一步顯示兩岸關系將是2012年“大選”的主戰場,且主流民意反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受到任何可能的破壞。島內輿論普遍認為.多數人不願看到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局面受到任何干擾破壞,民進黨必須嚴肅面對陳雲林此前關於“如果反對台獨沒了,九二共識也沒了,可能一切都要重新考慮”的講話,徹底調整“台獨黨綱”,才是健康發展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