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少金質詢特殊教育問題

【本報訊】立法議員何少金就特殊教育的問題質詢當局。

何少金指出,“非高等教育發展十年規劃”諮詢稿中對本澳的特殊教育闡述不足,缺乏清晰的發展路向,令特殊學校的師生和家長失望。現時澳門的特殊教育分類為三種:融合班、特殊教育小班、特殊教育特教班,雖具一定系統,但仍有很多問題需要正視和解決。就“十年規劃”制訂之機,特區政府有必要對本澳特殊教育作出審視、反思,尋求發展方向。

她說,在融合教育方面,教青局現時將身體機能障礙、智力範圍屬於臨界智力、自閉症、過渡活躍症、特殊學習困難或長期且持續性的情緒行為問題的學生,定義為“融合生”。現時全澳約有四百二十多名“融合生”,“融合生”在普通班級接受教育,與正常同學一起學習相同的內容,教師會因應“融合生”的特殊需要而制訂個別化教育計劃。但是,有家長批評,當局推行的融合教育只推其形,未盡其實。

她說,普通學校的行政人員和教職員對融合教育的認知參差不齊,教師即使接受了政府相關的培訓,但仍難以應付“融合生”所帶來的工作壓力及心理負擔。有些老師對融合生並沒有作出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調整,仍按傳統方式教授,導致“融合生”難以適應。對於智商臨界、有學習障礙的學生,教師坦言這樣的融合班未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融合生”與“普通生”的學習起點不一樣,教師在課堂上很難兩面兼顧,往往顧此而失彼。教師在課堂上沒有足夠時間照顧“融合生”,只能靠課後補課,工作量根本不會因為學生人數少而減少。如果一個班存有兩三個不同情況的“融合生”的話,那老師的工作負荷將會增長兩三倍,難以保證教學質量。作為澳門唯一的職前教育培訓場所澳門大學教育學院,特殊教育僅被列為選修課程。有選修過課程的教師指出,從中僅學會判別特殊學生的種類及發病的基本常識,針對性的實踐教學幾乎空白。而當局舉辦的培訓課程學額少,未能滿足有志進修的教師的需要。可見,特教的師資培訓和課程設置實有改革的必要。

何少金指出,“融合生”的情緒和心理輔導對推行融合教育最終成功與否也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儘管近年來當局不斷調節學生輔導員與學生的比例,但對存有“融合生”的學校來說,輔導員的數量仍不足夠,素質有待提升。一至兩名的輔導員要負擔包括“融合生”在內的全校學生的輔導工作,任務非常繁重,他們對融合教育也缺乏足夠的專業知識,只能“摸著石頭過河”,輔導效果大打折扣。

她說,對於輕度智能不足或長期且持續性嚴重情緒行為問題,學習困難的學生被安排在特殊教育小班就讀,目前共有學生103人,分別就讀於二所公立學校。有子女就讀特殊教育小班的家長表示,孩子的功課壓力大,學習的科目和教科書基本上與正規教育沒有差別,功課、測驗又多,教師未能給予學生較大的遷就與輔助。現時特殊教育缺乏教學框架指引,系統性不足,不利孩子成長。

她說,現時就讀特殊教育小班的學生只能讀到初中三年級,家長一直企盼政府能開設高中課程,發揮承接初中基礎教育及為學生準備持續學習的功能。但有關課程的定位如何,是否真正符合學生、家長的需求,這都是家長們所關心的。

她說,早期治療對特殊教育兒童相當重要,如能把握早診斷、早評估、早計劃、早教育,對學生發展事半功倍。但目前在校學生一旦被懷疑身心存在障礙,由駐校心理輔導員進行跟進、推介到諮詢、評估到正式有結果,往往一年半載,因而可能會白白錯過了矯治的黃金時期。還令家長感困擾的是,由於自身缺乏相關專業知識,往往在子女評估過後仍對其情況一知半解,無從輔導。當局雖設有特殊兒童評估服務,可惜相關領域的治療師人手不足,難以作對口治療。

何少金質詢當局:

1.據知當局於2010/2011學年已開展特殊教育專項評鑑工作,請問有關工作進展如何?配合教育理念是好的但在多個國家地區推行仍未見有成功經驗,當局會否獨立為融合教育作一專項評鑑,以檢視其推行的成效?早前,當局表示計劃下學年創造條件為特殊教育小班初中畢業生開設高中職技延伸課程,請問該課程內容如何,是延伸原有初中課程還是另一個教階的開始?課程的開設前有沒有廣泛諮詢相關家長意見?

2.隨著《私立學校教學人員制度框架》的實施,特殊教育在師資需求方面有所增加,而目前特殊教育的教師質素參差情況下,請問當局,在特殊教育師資培訓上有何新的考慮?會否增設培訓途徑,如與外地高等院校合作,為本澳開設更多更具實踐性的特殊教育培訓課程,讓更多特教老師和輔導員進修呢?

3.當局如何做好特殊教育的社區宣傳和提高支援服務水準?針對特教孩子從排期到評估需時逾年,可能因而錯過矯治的黃金時期的情況,當局有什麼措施縮短診斷與評估的時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