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海峽兩岸中小企業論壇在臺北舉行

【中新社臺北6月27日電】首屆海峽兩岸中小企業論壇27日在臺北舉行,約400位代表圍繞兩岸經濟新規劃與產業發展、經貿對接探討合作新契機。

目前大陸有中小企業1080萬家,約占總企業數99%;臺灣中小企業123萬家,占總企業數的97.7%。

論壇由大陸的中國中小企業協會、臺灣中小企業協會與臺北世貿中心共同舉辦。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會長李子彬在論壇上表示,今年是ECFA(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實施第一年,大陸“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臺灣經濟“黃金十年”首年。ECFA的積極效應已逐步顯現,兩岸貨物貿易明顯增長,服務貿易進一步開放,兩岸人員、資金和技術的流動加快,兩岸在自主創新和創造自主品牌方面的合作以及產業合作都得到強化。

他表示,兩岸中小企業優勢互補,合作潛力巨大;大陸市場大,資金儲備日益增加,人力資源豐富;臺灣企業創新能力強,管理經驗和開拓國際市場的經驗豐富。兩岸中小企業應以ECFA生效為契機,加強合作。

李子彬率大陸中小企業代表、地方有關政府主管以及各地中小企業協會人員逾130人與會。

臺北世貿中心董事長王志剛表示,儘管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兩岸中小企業面臨同樣的問題,具有許多相同的經營優勢,加上兩岸同文同種,加強合作,相信能互惠互利,共創雙贏。臺灣許多中小企業的轉型發展曾在大陸獲得重要的支撐,其多年來成功的、失敗的經驗,可供大陸中小企業借鑒、參考,少走彎路。

臺灣中小企業協會理事長林秉彬希望論壇可成為兩岸中小企業合作交流的常態性平臺,幫助彼此瞭解兩岸市場的發展趨勢和變化,增進互信,建立兩岸中小企業緊密聯繫的網路。

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表示,兩岸中小企業合作是兩岸經貿合作的重要部分,也是ECFA產業合作的重點專案。兩岸中小企業是優勢互補,臺灣中小企業具有軟實力,在創新、海外市場開拓及經營效率部分具有優勢;而大陸的中小企業則有硬實力,在市場及政府效率、資源方面擅長。兩岸中小企業可以優勢互補,共同搶佔ECFA與大陸“十二五”商機。

在為期2天的會議中,兩岸中小企業代表還將就金融、綠色能源、機械和物流等領域進行對接洽談,李子彬與林秉彬則將簽署兩岸中小企業合作協定。

範麗青就後ECFA時代兩岸新聞交流合作提出3點建議

【新華社廈門6月27日電】第二屆“海峽兩岸新聞與傳媒論壇”27日上午在廈門開幕。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新聞局副局長範麗青在論壇上發言時就後ECFA時代兩岸新聞交流合作提出3點建議。

範麗青說,本次論壇的主題是“後ECFA時代兩岸新聞交流與合作”,希望借助這個平臺,積極推動兩岸媒體的交流合作往縱深發展,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添磚加瓦。

範麗青提出3點建議,媒體要善盡責任,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良好勢頭;要站在歷史的高度和人民的角度唱旺兩岸交流合作;加大兩岸媒體交流合作的力度、深度和廣度。

範麗青希望媒體堅守歷史的真實和主流民意的立場,全面、客觀、真實地報道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給兩岸民眾,特別是台灣基層民眾、中南部民眾、中小企業帶來的好處,報道兩岸同胞共謀福祉、共創雙贏的生動畫面,為擴大和深化兩岸交流合作提供良好的輿論氛圍。

範麗青說,隨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交流交往的深入和ECFA的簽署,兩岸媒體交流與合作迎來了新機遇。兩岸媒體人應抓住機遇,積極探索兩岸媒體合作的新領域和新方式,將大陸廣闊的媒體受眾市場、豐富的資訊資源和台灣成熟的媒體運作經驗有機結合,實現互惠互通、互利共贏,做大做強中華民族媒體產業。

第二屆“海峽兩岸新聞與傳媒論壇”由海峽兩岸新聞與傳播研究交流中心主辦,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海峽導報社承辦。

新華社、中新社、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復旦大學、武漢大學、暨南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廈門大學和台灣“中視”、《中國時報》、東森電視、臺北大學、成功大學、文化大學、台灣政治大學、輔仁大學、銘傳大學、世新大學等海峽兩岸多家高校知名學者和資深媒體人士近百人參會。

研討會由海協副會長、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張銘清主持,與會代表就新經濟形勢下的兩岸新聞報道,如何構建有特色的華人新聞理論,兩岸媒體如何共同打造新聞傳媒產業鏈,如何從媒體視角履行社會責任、共同關心兩岸中小企業和廣大基層民眾的利益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理論探討。

兩岸三地城市峰會 高雄將登場

【中央社高雄27日電】兩岸三地城市發展高峰會明天起在高雄市大樹區義大皇冠假日飯店舉行2天,大陸上海、香港及台灣的產官學界代表探討港都城市發展議題。

這場由義聯集團舉辦的高峰會,邀請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委劉憶如、高雄市副市長李永得、義聯集團創辦人林義守、香港長樂國際集團董事長張閭蘅、遠雄企業團董事長趙藤雄等兩岸三地產業界與公部門、學界代表參加。

28日探討兩岸三地房地產發展趨勢、港口城市經濟發展的優勢與挑戰,29日探討綠色城市的發展、趨勢、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