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做好準備進軍橫琴文化創意園(一)

劉紹滿

在國家中央政府的支持及指導下,橫琴島的開發及所有規劃發展的項目正如火如荼展開之中,粵方與本澳的共同合作的興建的項目亦相繼啟動,前早就有粵澳中醫藥產業園區有啟動,最近再度傳出好消息,粵港澳三方共同開設的“粵港澳文化創意產業試驗園區”將會很快上馬。該園區的興建首要需要面對的問題就是文化創意人才、技術、資金等,這方面對於本澳的文化創意產業剛起步的階段來講,除了資金方面不成為問題之外,最大的問題還是文化創意人才及技術支援、經驗等實際需要的問題。

對於本澳的文化創意產業如何加入未來橫琴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發展及開發,或許可以用這樣的一句俗言所描述,水到渠成,機會往往留給有準備之人。雖然本澳的文化創意產業從提出及推出還屬於娃娃學走步的階段,但是本澳為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政府先後成立的文化創意文化委員及計畫設立文化創意發展基金,對於現時的文化創意產業給予一定的支持及扶持,一步一步地穩健向前走,相信在政府當局的支持下及努力之下,對於本澳文化創意產業進軍橫琴之事,當局或業界亦應有所準備及計畫,更是不能處處都處於被動的位置,被附近地區牽著走,特別是文化創意產業這一個行業,進軍新開發的“處女島”橫琴區,更需要有主動的精神及動力,或許可以近水樓臺先得月地嘗一嘗“頭啖湯”,政府當局可以從鼓勵及支援的方式,為讓從事文化創意產業的市民及藝術家到橫琴做“開荒牛”,相信搭上便利之舟。

本澳文化創意產業到橫琴島參與相關專案的發展及建設,可以講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還有特區政府這個“大老闆”在背後做後盾,對於有意參與到橫琴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發展的文化創意企業、市民及藝術家等行業,他們都具有先天的天利、地利及人和的優利及獨特的條件。例如在粵澳合作框架協定中就明文指出,支持本澳市民及企業到橫琴島發展文化產業項目,而且內地政府在規劃橫琴新區之際亦在該區預留一定的土地或空間來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在最近消息得知,預留的空間得達到三平方公里,實在是一個不少的土地及空間。對於空間此方面,本澳的土地稀少是世人公認的、不可否認的事實,若要大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在空間方面還是最大的問題,現時本澳剛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之際,內地政府就允許本澳可以參與橫琴的發展及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開發,對於本澳來講,這可以講是“天助我也”。橫琴離本澳只有一條河之隔,即使從事文化創意產業的藝術或市民在橫琴區搞文化創意工作,隨著橫琴區實施二線管理等優利本澳市民的政策之後,他們白天在橫琴工作或創作,都可以隨時往回澳門居住,方便又便捷,與生活及工作在本澳基本上沒有區別。

或許會有人會擔心本澳的文化創意產業與附近地區來相比較,參與橫琴區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發展,還沒有成熟的基礎或只能做“陪讀生”或“書童”的作用。其實不則而言,眾所周知,本澳具有四百多年中西結合的文化城區,雖然講本澳提出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是近一兩年的事情,但是本澳一直存在文化創意產業,不管是西方帶來的,還是內地在早年之前傳入的,各行各業都有,可以講是五花百門及百花齊放,只是在這麼多年來沒有得到政府真正的推廣及宣揚,效果亦沒有得到廣泛推廣,還是埋沒文化創意最低層之中。現時,既然就不同了,自特區政府成立之後,社會經濟突飛猛進,市民生活優越,正是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最好時機,在政府當局宣稱推動本澳固有的文化創意產業之際,社會各行各業的文化創意產業就如雨後春筍似的冒了出起。這也足以證明,本澳並不是沒有文化創意的基礎,而是過往沒有一個頭帶者來統籌或有一個真正有經濟實力的實體來支援。當然,作為文化創意產業,創意當然在原有的基礎上還需要有新意,創新的文化創意作品更加需要有足夠的文化創意人才及資源上的支持才可以做到得。

然而對於本澳如何更好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特區政府及中央駐澳機構高層早前亦有所感。例如,行政長官崔世安日前表示,特區政府將大力支持創意產業的發展,貫徹落實國家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崔世安指出,政府會大力支持本地藝術創作事業,促進本地與外地藝術交流,提高澳門文化創意產業的知名度;加強培養文化創意產業的人才,建立文化創意產業基地。澳門發展創意產業的最大難題是人才,培養本地人才,加強研究和產業對接是關鍵;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聯絡辦主任白志健表示肯定和支援本澳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他並認為創意產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寄望協會致力彙聚兩岸四地創意人才和資源,共同為澳門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外交部駐澳門特派員公署特派員盧樹民表示,現在全球的經濟形勢發生了變化,澳門的經濟也正在進行適度的調整。把各地的創意力量都聯合起來,這對澳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有重要意義。澳門文化產業委員會副主席梁慶庭稱,特區政府已收集了不少社會對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意見,相信會反映在未來的施政報告內。

本澳文化創意產業也正如文化局長吳衛鳴日前所言的,文化創意產業無疑是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轉變發展方式的不二選擇。澳門擁有底蘊豐厚的文化遺產,400年來,作為中西文化交流的口岸,澳門在中葡文化的交匯中形成獨特的中西文化歷史和豐厚文化遺產,這是我們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非常豐厚的礦脈。2005年,澳門歷史城區被寫到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三十一處世界遺產,表明世界對澳門文化的認同與肯定。文化資源是城市遺產和價值的基礎,澳門文化遺產是澳門發展不可多得的資源,中西文化交融中,澳門形成多元共存發展形式。現在每年來澳的世界遊客超過2000萬,這一切都為澳門發展成為創意城市奠定了非常堅實的基礎。文化創意產業關鍵是“文化”和“創意”。以澳門歷史城區為代表的澳門文化,其獨特性、開放性、多樣性是激發創意靈感最好的媒體,也為藝術家、設計師提供了靈感和想像的源泉。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能實現產業創新,揚長避短,從根本上提高澳門經濟競爭力。

當然,本澳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應當有選擇,有針對性地發展,在現有優勢的基礎上尋求突破。澳門發展特色文化創意產業,要敢於劍走偏鋒,實行差異化競爭策略,形成真正意義上完整的快樂產業鏈,讓快樂經濟的理念深入人心,營造快樂經濟的良好氛圍,為澳門旅遊文化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意涵的同時更讓快樂、幸福成為澳門文化創意產業的新標籤。可是,現時本澳特色的文創產品較缺乏,本澳到處都有特色手信店、建築物、美食等,與香港及其它亞洲城市相比,文化保育工作良好,要打造文化創意產業並不困難。

因此,為了更好迎接及進軍橫琴區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起到事到功倍的效果,本澳仍然積極借鑒附近地區的經驗,從文化創意產業推廣、資助、研究、人才培養和行政法律輔助等方面努力入手,提升自身的水準及質素,並需要在本地建立一個文化創意商品展銷平臺。就日前政府當局宣佈會致力將望德堂打造成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相信也是一件可喜的事情,相信也會為本澳從事文化創意產業的企業及藝術家將來進軍橫琴文化創意園區提供一個很好的實踐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