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首次承認擁有航母聲稱用於科研試驗和訓練

【本報綜合】中國國防部27日首次披露,中國正在利用一艘廢舊的航空母艦平臺進行改造,用於科研試驗和訓練。對於6月份美軍艦機對華抵近偵察一事,中方要求美方尊重中國的主權和安全利益,以實際行動推動兩軍關係健康穩定可靠地向前發展。

何時試航視工程進度

中新社北京7月27日電,中國國防部27日舉行例行記者會,新聞發言人耿雁生在答記者問時稱,中國正在利用一艘廢舊的航空母艦平臺進行改造,用於科研試驗和訓練。

耿雁生說,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我們有著漫長的海岸線和廣闊的管轄海域,保衛國家海上安全,維護領海主權和海洋權益,是中國武裝力量的神聖職責。中國有關部門正在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認真研究航空母艦的發展問題。建造航空母艦十分複雜,目前正在利用一艘廢舊的航空母艦平臺進行改造,用於科研試驗和訓練。

對於有媒體問到航母下水試航的問題,耿雁生說,這艘艦不存在下水的問題,因為它一直就在水裏面。關於這艘艦出海試驗的具體時間,要根據整個工程的進度來確定。他強調,航母建設是一項長期的複雜的工程,我們現階段披露相關資訊是合理的、適當的,與南海局勢無關。

耿雁生指出,航母的建造和使用,是多種武器裝備的集成,需要各個方面的配合。這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研究建造航母,對中國軍隊的現代化建設將起到牽引作用。而航母的人才建設,是整個航母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其中很重要的一項是艦載機飛行員的培訓,這項工作是整個科研試驗和訓練的重要內容之一, 目前這項工作正在進行當中。需要說明的是,我們的艦載機飛行員的培訓培養主要是靠自己來進行培養和訓練的。

耿雁生強調,武器裝備的建設是服從服務於國防政策和國家安全戰略。航母作為一種武器平臺既可以用來進攻也可以用於防禦,還可以用來維護世界和平、實施災難救援等。中國正在研究航空母艦的發展問題,是為了增強維護國家安全和防禦能力,中國堅定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絕不會因為發展先進武器而改變。中國近海防禦的海軍戰略也沒有發生改變。

這次發佈會未有涉及首艘航母的正式名稱、艦長人員、艦載機型號等其他資訊。

述評:低調披露不變和平理念

中新社北京7月27日電,和人們的預期不同,中國國防部在27日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以答記者問的形式,首次低調披露首艘航母的相關資訊。分析人士認為,這一舉動表明官方並不希望炒作這一事件,意在向外界“示弱”,與中國堅持和平發展理念是一以貫之的。

近年來,有關中國製造首艘航母的消息,在各種媒體中報道很多,但官方卻一直按兵不動,沒有任何正式的資訊披露。而且,中國軍方高官如國防部長梁光烈、總參謀長陳炳德等,都在不同的場合表達了“中國應該有航母”的意願,更令到這一事件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人們注意到,不久前,解放軍總長陳炳德在與來訪的美軍參聯會主席馬倫舉行聯合記者會回答有關中國航母問題時所做的表示:中國從烏克蘭引進了一個廢舊的船殼子,在這個基礎上做些研究,也還是有價值的。他並稱,美國現在擁有十幾艘航母,而中國還一艘都沒有,這跟中國目前的國力發展水準太不相稱了。

擁有航母,是中國人一直以來的夢想。上世紀80年代,劉華清任海軍司令員時,為航母的發展,“盡了一些謀劃的責任”。這是他退出工作崗位後,感到欣慰的。然而當時中國全力投入經濟建設,軍隊的發展也處於“忍耐”階段。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建造航母也便順理成章地提上日程。

對於外界對中國航母如何使用的關注,軍事專家認為,一個國家軍事力量的強弱並不能成為它構成威脅與否的標準,關鍵是看它擁有什麼樣的戰略意圖,奉行什麼樣的政策,如何使用軍事力量。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原所長、海軍少將楊毅接受中新社訪問時指出,中國即使有了航母,防禦性軍事戰略也不會改變,不會依靠海軍力量搞炮艦政策,不會以強淩弱,不會窮兵黷武。除了自身國家利益外,還有利於在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中發揮更大作用。

事實上,從中國海軍的發展戰略來看,尤其是自2008年底開始赴亞丁灣、索馬利亞海域執行護航任務,至今已派出9批護航編隊,為4000多艘中外船舶護航,這意味著中國作為國際社會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正在履行自己對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的承諾,以實際行動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2009年中國海軍成立60週年時,也提出了“共建和諧海洋”的主張。另一方面,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耿雁生27日表示,航母作為一種武器平臺既可以用來進攻也可以用於防禦,還可以用來實施災難救援等。中國正在研究航空母艦的發展問題,是為了增強維護國家安全和防禦能力。對中國發展航母,國防大學教授、海軍少將張召忠所言十分中肯:希望用“科學的、平和的心態”看待中國的航母發展,不要帶任何偏見,更不要用異樣的眼神。

國防部:望中美兩軍管控分歧

中新社北京7月27日電 (記者 郭金超)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耿雁生2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美兩軍之間既有共識亦有分歧,雙方應正視矛盾和分歧,採取措施管控分歧,推動兩軍關係健康穩定可靠地向前發展。

耿雁生說,前不久,中國軍隊總長和美軍參聯會主席實現了互訪,這是落實中美兩國元首關於建立中美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關係的具體舉措。中美兩軍在推動兩軍關係健康穩定可靠發展、維護國際和地區和平與穩定方面有著廣泛的共識。

但他同時表示,中美兩軍在美售臺武器、美軍艦機對華抵近偵察、美國內歧視性法律限制兩軍交往等方面存在分歧,這些一直是制約兩軍關係發展的主要障礙。

耿雁生表示,兩國兩軍之間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分歧是正常的,重要的是雙方應正視這些矛盾和分歧,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管控分歧,不做損害對方利益和損害中美關係的事。中方願與美方共同努力,在“尊重、互信、對等、互惠”的基礎上推動兩軍關係健康穩定可靠地向前發展。

談及6月份美軍艦機對華抵近偵察一事,耿雁生說,該行為嚴重損害雙方戰略互信,是制約兩軍關係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中方要求美方尊重中國的主權和安全利益,以實際行動推動兩軍關係健康穩定可靠地向前發展。

最近有媒體稱,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近日通過了決議案,督促奧巴馬總統立即採取措施,提供台灣所需的全部F—16戰機和潛艇。對此,耿雁生說,美售臺武器嚴重損害中國的核心利益,中方對此表示堅決反對,這一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中方要求美方恪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特別是“八‧一七”公報的原則,停止售臺武器,以免對中美兩國兩軍關繫帶來新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