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昨日報道】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將於12日在深圳開幕。未來12天,來自全世界的八千餘名大學生將在中國最年輕的城市聚會、交流,分享他們的快樂。
參加深圳大運會的各代表團已經陸續抵達,據介紹,深圳大運會組委會共收到152個代表團的註冊資訊,註冊人數為11901人,其中運動員為7865人,隨隊官員為4036人。東道主中國隊參賽人數最多,共有505名運動員,其他規模較大的代表團有俄羅斯、日本和美國。
“從這裡開始,不一樣的精彩”是深圳大運會的核心理念。據介紹,深圳大運會不僅將打造一個“簡約而不簡單”的開幕式,而且處處體現著節儉和惠民的思路。深圳大運會三分之二的場館都是維修改造而成,大運村以及十幾個場館在大運會結束後,都將交給深圳的】高校使用。
深圳大運會共設24個大項、306個小項,其中包括田徑、游泳、三大球等21個奧運會項目,即將於2016年進入奧運會的高爾夫球,以及健美操和國際象棋兩個較受大學生喜愛的比賽項目。大運會第一枚金牌將在男子10公里公開水域或女子自行車120公里個人賽中產生,預計首金產生時間在13日10點30分左右。
另外,據組委會介紹,共有來自全球的323家媒體機構的3121人申請註冊採訪深圳大運會,其中,境外記者共計330人。
深圳夏季大運會是這項年輕人的賽事第二次來到中國,2001年,北京成功舉辦了第2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深圳大運會也是繼北京奧運會、廣州亞運會後,中國舉辦的又一項世界性體育盛會。
500多名海外僑胞大運“回家” 近百名僑領將出席大運開幕式
“能親眼見證大運會在中國、在深圳舉行,我們海外遊子備感自豪,”義大利都靈華僑華人聯誼會會長餘序鑽說。
應深圳市政府邀請,來自五大洲42個國家的近百名僑領陸續抵達深圳,他們將出席12日舉行的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開幕式。同時,400多名原籍廣東的“海外鄉親”也已返鄉,感受“家門口”的大運激情。
“邀請海外僑領來出席大運開幕式,既能讓僑領們感受深圳改革發展的巨大成就,分享大運激情,也是以此來表達我們對海外僑胞長期以來關心深圳發展、為深圳成功申辦大運奔走努力的感謝,”深圳市市委常委、統戰部長張思平說。
深圳是全國重點僑鄉,歸僑僑眷、港澳同胞、海外僑胞人數超過百萬。廣大僑胞長期以來為家鄉的慈善公益、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積極奉獻。在長達兩年的申辦大運會過程中,眾多海外華僑華人配合深圳申大代表團,為申辦大運會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充分展示深圳的優勢,為深圳申大成功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吃飯、看病、出行面面俱到 大運會服務保障準備就緒
深圳大運會組委會11日下午召開新聞發佈會表示,目前大運會各項服務保障工作已經準備就緒。此次大運會期間,深圳將做到食品服務力爭“零事故”、醫療服務保障可靠、交通服務綠色暢通。
大運會組委會新聞發言人王梅介紹說,為做好大運會食品安全保障,組委會提出了“三零”即零事故、零斷供和零投訴的工作目標,採取“三防”即防毒、防食源性興奮劑和防變質的工作措施。大運期間所需食品原材料優先採購供應奧運會和亞運會的企業,以及從政府職能部門選定的食品企業名錄中統一採購,實行“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監控。
王梅還表示,這套相對完善健全的食品安全監控制度,將在大運會之後繼續沿用,從而構建起保障全市食品安全的長效機制,讓市民吃得更加放心。
在醫療服務保障方面,深圳已儲備了近1000萬元的應急藥品和器械,全市賽時投入大運會醫療保障的救護車將達138輛。大運村綜合診所已於8月1日正式運營,至8月26日結束,並配備了265名技術精湛的醫務人員,所有醫療服務均為免費。
大運會場館醫療保障團隊主要由市、區兩級共32家綜合性醫院承擔,組建了87個場館醫療衛生保障團隊。大運會場館外緊急醫療綠色通道救援聯盟也正式啟動,該聯盟將在大運會期間為所有國內外觀眾提供國際標準的緊急醫療救援服務。
在交通服務方面,深圳市民積極響應大運期間“綠色出行”的號召,目前申報停駛的車輛已達40萬輛。同時,從7月底開始,2011輛新能源汽車正式投放使用。賽時大部分運動員、教練員、媒體記者與大會官員均乘坐新能源汽車。
為確保交通暢通無阻,深圳近年來新建和改造了數十條道路,並劃定了13條總長77公里的大運會專用道,已於8月4日啟動,將至本月24日結束。同時,深圳市地鐵線路已經覆蓋了80%以上的大運會場館。
王毅祝願中華臺北體育代表團在大運會上再創佳績
11日,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深圳為前來參加第二十六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中華臺北體育代表團舉行歡迎酒會,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出席。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王毅在酒會致詞中說,體育是體現民族精神和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標誌,而青少年體育更對民族的未來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兩岸的體育事業都取得長足進步,兩岸體育健兒在各種比賽中屢創佳績,讓中華民族在世界上揚眉吐氣,受人尊重。
王毅表示,在兩岸雙方共同努力下,兩岸在體育領域的交往日趨熱絡,不僅促進了各自體育事業的發展,也為推動兩岸關係的改善發揮了積極作用。當前,兩岸關係已步入和平發展的新階段,兩岸體育界人士也理應適應兩岸形勢的新變化,不失時機地加強交流、深化合作、良性互動、共同發展,通過體育這座橋梁,不斷加深兩岸同胞感情,不斷促進中華民族團結,不斷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王毅表示,大陸方面將為台灣體育健兒提供一個公平、公正的比賽環境,為台灣各界同胞營造一個溫馨、友善的觀賽氛圍。祝願中華臺北體育代表團在本屆大運會上再創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