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選情冷急煞陳水扁獄中忙獻計

宋楚瑜跳出來攪局,攪到近日來台灣媒體的版面和屏幕,總是擠滿了「馬宋會」、「國親合」及「宋楚瑜究竟選不選」……等的議題,而很少有蔡英文的新聞出現。於是不少民進黨人都在驚呼,蔡英文的選情「冷颼颼」,似是已被邊緣化。再加上她怠於拋出政策議題,尤其是避談兩岸關係政策,老是顧左右而言他,因而再加上了個「政策霧濛」,從而導致她的「選情冷颼颼」。這可把一直盼望她當選後立即宣佈特赦自己的陳水扁急壞了。昨日他公開發表的《你不知道的真相》系列十七《民調的逆轉勝》就指出,根據民進黨所進行的民調,蔡英文從剛開始的贏選馬英九的七點五個百分點,在過了不到三個月之後,只剩下微幅領先的零點二,「毋寧是嚴重驚訊!」他並指出,這不是蔡英文不努力,而是選戰的操盤與策略出了問題,如不有所調整修正,恐怕「好好的贏局會賭到輸輸去,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為此,陳水扁建議蔡英文,一是要打出議題、帶領議題,不怕爭議,以區隔不同;二是要策劃舉大型造勢活動,以凝聚團結、感動支持。

為此,陳水扁在這篇獄中劄記中,列舉了自己在「總統」選戰中舉辦幾次大型活動促發民調逆轉勝的例子,包括二零零零年最後一個禮拜,成功舉辦台中、高雄、臺北三場超大型《百萬人民站出來》晚會,成為勝選的關鍵,及二零零四年二月二十八日《族群大團結,牽手護台灣》,全台灣百萬人牽起五百公里長的「民主長城」,突破低迷不前的選情,民調馬上從落後拉到領先……等,來催促蔡英文也使用「陳水扁戰法」,拋出各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議題,及舉辦大型造勢活動,即使是引發爭議,也在所不怕,只要能引起熱炒就可達到「聚焦」的目的,藉以凝聚團結和人氣。

陳水扁的現身說法,尤其自身的道理。實際上,陳水扁確實是很懂得選舉的,尤其是懂得操盤拋出議題,並帶領全場議題都是緊緊圍繞自己兜轉。其中二零零零零年的那一次,他不但是提出了「新中間路線」,距離投票還有大半年就在民進黨中央的配合下,先後拋出了《台灣前途決議文》和「陳七點」;而在二零零四年的那一次「總統」選戰,陳水扁面臨「連宋配」強敵,不斷拋出「和平公投」、「公投制憲」等極具爭議性的議題,儘管被華盛頓和北京「K」得滿頭包,但也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力,搞得熱熱鬧鬧。另外,陳水扁還大搞大型造勢活動,除了上述的幾場起關鍵作用的大型活動之外,還於二零零三年九月在臺北策劃十五萬人的遊行、十月二十五日在高雄舉辦的三十萬人「公投制憲」大遊行,規模一次比一次大。

相比之下,蔡英文確實是欠缺這種魄力,不但是無法帶動議題,而且連大型活動也沒有舉行過。現在距離投票日只有不到五個月,蔡英文嘮叨了一年多的《十年政綱》,一直仍是「千呼萬喚未出來」,直到昨天才公佈了相對簡單的「財政篇」,而成為其競選「總統」的「罩門」的「兩岸篇」,還是無法拿得出手,只能反復那空洞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八個字,因而連民進黨內同志也嘲笑她是「空心菜」。

這與「陳水扁兵法」,距離何其大乃也!這也就難怪急煞了陳水扁。於是我們就可以看到,陳水扁在其「獄中劄記」的潛台詞,就是埋怨蔡英文不但不應要與他的選戰風格作出區隔,而且也不應連他所介紹進其競選總部的「扁家軍」成員,也不敢大膽使用。如果說,兩次為陳水扁操盤有功的邱義仁,因其仍有官司纏身,及其「割喉戰法」即使是在民進黨內部也有爭議,而致不敢使用,尚屬可以理解的話,那麼,「扁家軍」的其他人,卻是在其競選總部內無所事事,即使是有提出了競選策略和活動建議,未不願接納,則是令陳水扁莫名其妙,既忿更急了。

蔡英文是不願接受「扁家軍」的謀略建議嗎?看來又不大似,而是與她的性格有關。因為她從來就不是一個領袖型的人物,而只是一個幕僚謀士型的學者。一旦坐上領袖的位置,就難以轉換角色以作適從。因此她與陳水扁的「很會選舉」及「天天都在選舉」,就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而且,她的所謂清流、「沒有派系」的超脫形象,也已在籌劃「不分區立委」候選人名單中破了功。因此,不少民進黨人都為蘇貞昌在黨內初選中僅以些微差距落敗,而大嘆惋惜。實際上,如果民進黨是推出蘇貞昌為「總統」參選人,選情就不至於這麼「冷颼颼」,政策也不會那麼「霧濛濛」,支持選民更不會那麼「稀落落」,陳水扁也就不會從當初的「看好蔡英文勝選的十個理由」,變成現在的驚呼「嚴重警訊」。

但偏偏是「船破偏遇頂頭風」,就是蔡英文拿不出議題,及遲遲沒有舉辦大型造勢活動,自甘陷於「邊緣人」的情況下,宋楚瑜卻跳出來攪局,李登輝也插上了一腿,使到台灣媒體的版靣上,只有馬英九、宋楚瑜、李登輝三個人的聲音,蔡英文卻更是成為「隱形人」。這樣下去,蔡英文就不要再選了。

其實,馬政府也在提防蔡英文在玩弄「陳水扁兵法」,尤其是千方百計防避蔡英文重抄陳水扁動員群眾的手段。據說,馬政府將「總統」選戰與「立委」選舉合併進行,亦即將「總統」投票日提前兩個多月進行,除了是公開所說的節省選舉成本的理由之外,就是要將投票日避過「二二八」這一天,防避民進黨再次炒作「牽手護台灣」的舊橋。而特偵組起訴李登輝,也在客觀上起到了阻嚇李登輝再次再跳出來組織「牽手護台灣」之類大型活動支持蔡英文的的作用。

實際上,直到如今,陳水扁還十分懷念二零零四年二月二十八日《族群大團結,牽手護台灣》活動,對他的選情所起的「逆轉勝」的作用,因而在這篇「獄中劄記」就嘮嘮叨叨、津津有味地大談其所起的「突破低迷不前的選情,民調馬上從落後拉到領先」的作用。據說這場活動是陳水扁與李登輝進行政治交易的結果。陳水扁但掌握到李登輝捲入「國安密帳案」的證據後,公開發話,嚇得李登輝當即暈倒,並被送入榮總醫院搶救,陳水扁「趁他病,要他命」地趕到李登輝的病房進行恐嚇,而迫使李登輝搞了個《二二八牽手護台灣》大型活動,把陳水扁的人氣拉抬了起來,這確是令陳水扁民調「逆轉勝」的一個關鍵點。

現在即使是馬政府將「總統」選舉投票日提前到「二二八」周年紀念日之前前進,陳水扁認為仍具有可以進行大型活動的時間點。如十二月十日的「國際人權日」,亦即「美麗島事件」的三十二周年紀念日,「台灣之友會」有意在臺北市和新北市舉辦十萬人的「牽手」活動,用以拉抬蔡英文的選情。為此,陳水扁就在這篇「獄中劄記」中,建議蔡英文由其總統競選總部接過來舉辦,「並納為選戰最後的超大型造勢活動,主題、型態、時地都要重新規劃、設計,並結合『立委』候選人,一兼兩顧。」陳水扁還勸導蔡英文,「這種兼具選舉文宣及組織動員的催票、固票勝選活動,其必要開銷是無法『勤儉持家』的。」現在就看蔡英文是否會接納陳水扁的這個「垂簾聽政」式的獻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