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8月23日至9月6日,在廬山召開的九屆二中全會上,林彪反革命集團出於篡奪國家最高權力的目的,一再堅持設國家主席,堅持稱毛澤東為天才 ,並與江青一夥相互爭鬥、傾軋,掀起了一股惡浪。黨中央和毛澤東識破並采取措施抑制了他們的陰謀活動。
(一)
1969年黨的九大以後,鑒於黨的組織在全國範圍內已經基本恢復,毛澤東進一步考慮國家政權機關的正常運轉問題。1970年3月8日,他在武漢讓汪東興回京向政治局傳達他關於準備召開四屆人大,修改憲法,以及改變國家體制,不設國家主席的建議。3月17日至20日,中央召開工作會議,討論召開四屆人大和修改憲法問題,到會大多數人贊同毛澤東的建議。但4月11日晚,林彪從蘇州通過秘書以電話記錄形式向在長沙的毛澤東提出:關於國家主席問題,“仍然建議由毛主席兼任”,“否則,不合人民的心理狀態”;副主席可設可不設,關係不大。林彪還說“他自己不宜擔任副主席的職務”。這個電話記錄同時傳給中央政治局。政治局討論後,多數人同意由毛澤東擔任國家主席,並將會議意見報告毛澤東。4月12日,毛澤東批示:“我不能再作此事,此議不妥。”而林彪還是一再堅持設國家主席。這是因為他知道毛澤東不願當國家主席,他便可順理成章成為國家主席。黃永勝、吳法憲等人已看出林彪有意當國家主席。李作鵬、邱會作就在內部說,要讓林彪當國家主席,有的單位正式向中央建議由林彪出任國家主席。
林彪當時作為九大黨章規定的接班人,為何還急於要當國家主席呢?第一,八屆十一中全會後,林彪雖然成為“二把手”,並成為黨章規定的接班人,但在他看來,自己實際掌權不多。確實,毛澤東當時已對林彪過分稱頌、吹他的話感到不安,猜他的本意是“為了打鬼,借助鍾馗”,因而對林彪的信任是有一定限度的。林彪對此是不滿意的。葉群私下發牢騷說:林彪不就是個副主席、副總理、國防部長麼!這麼多年來就是這麼多工作。第二,江青集團爭權加劇,林彪認為毛澤東有改變接班人的意圖。正如1981年1月,特別法庭《判決書》指出的:“1970年,林彪意識到江青、張春橋等人的勢力的發展有超越自己的趨勢,圖謀提前‘接班’。”林彪集團成員李偉信1971年10月13日的筆供也承認:林彪一夥分析由張春橋代替林彪的可能最大,一定要把張春橋搞掉。第三,林彪多年病病懨懨,擔心自己活不到自然接班。用葉群的話說:不知林彪的身體拖不拖得過毛澤東。因此,他們要“搶班奪權”,而不能等待自然接班。第四,他們認為,四屆人大是篡權的最好時機。在明爭暗鬥中,林彪一夥在黨的九大上占了優勢,但並不滿足。林彪多次流露要當國家主席的想法,認為籌備召開四屆人大,修改憲法,是一次“權力再分配”的好時機。在林彪看來,若能如願以償,當上國家主席,不僅可以鞏固他接班人的地位,同時也是對江青集團的沉重打擊。
1970年8月13日下午,憲法修改小組在懷仁堂開會。吳法憲堅持要在憲法草案中寫上“毛澤東思想是全國一切工作的指導方針”,以及 “天才地、創造性地、全面地”這三個評價毛澤東的副詞。已知道毛澤東不贊成寫天才的張春橋、康生同他們發生了爭吵。陳伯達支持吳法憲。吳當即將爭吵情況通過黃永勝報告葉群和林彪。林彪讚揚吳的意見對,說今天抓住了張春橋,抓得好。黃永勝於8月14日打電話讓在外地的李作鵬趕快回來參加憲法小組會支持吳,擔心吳一個人太孤立了。李遂於17日趕回北京。
8月14日晚,政治局會議討論憲法草案定稿。事前,葉群打電話給陳伯達、黃永勝,要他們準備論天才問題的語錄,準備和張春橋、康生鬥爭。但張、康在會上出乎意料地默不作聲,結果憲法草案沒經任何爭論就通過了。林彪一夥準備的語錄沒有派上用場。他們並不罷休,準備上廬山在二中全會上同張春橋再大鬥一場。
(二)
毛澤東已覺察到這兩個集團間的矛盾有所發展,預感到在會上可能發生事情。因此在二中全會開幕前夕8月22日晚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毛澤東強調說:要把這次會議開成一個團結的、勝利的會,不要開分裂的、失敗的會。就在這次會議上,林彪、陳伯達又提出要設國家主席和要毛澤東擔任國家主席問題。毛澤東生氣地說:誰要當國家主席就可以加上,反正我不當。
全會於8月23日下午舉行開幕式,毛澤東主持會議。林彪事先並未準備講話稿,當毛澤東問:誰講話?林彪說他講幾句。毛澤東說:好,請林彪講話。林彪講一個多小時,全文四千多字。據到會人講,林開始講話時,毛澤東還有點笑容;當林說要克服迷迷糊糊思想時,就沒有什麼表示;當林大講天才論時,毛澤東看了林彪一眼,有些不高興的樣子。因為頭天晚上,林彪為設國家主席問題,受到了毛澤東嚴厲的批評,不敢再提這個問題,便在講話中拐著彎地說,這個憲法“把毛主席偉大領袖、國家元首、最高統帥的這種地位”,“用法律的形式鞏固下來非常好,非常好!”“是三十條中間”“最重要的一條”、“最根本的經驗”。還說:“你們大家是不是覺得老三篇不大起作用呀?我覺得這個東西還是起作用。”“我們說毛主席是天才的,我還是堅持這個觀點。”說“毛主席的學說”“沒有發展”,“這是形而上學的觀點”,“是反馬列主義的”,“這點值得我們同志們深思,尤其是在中央工作的同志值得深思”。林彪這段話明顯地是對著江青集團的,因為他聽說康生反對學老三篇,康生、張春橋不同意在憲法上寫三個副詞。在當晚政治局討論國民經濟計劃的會議上,吳法憲提出要學習討論林彪講話,再聽聽錄音。
8月24日上午,全會聽林彪講話錄音兩遍,下午和晚上開小組會。24日晨,葉群曾佈置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等,要在各組發言表態,擁護林彪講話,堅持設國家主席和天才的觀點;發言不要點張春橋、康生的名,要用眼淚來表示自己的感情;各自去串聯空軍、海軍和總後的那些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按上述口徑發言。下午的小組會上,吳、邱、李、葉分別在西南、西北、中南三組宣講事先準備好的“稱天才”語錄,慷慨激昂不點名地向張春橋發起進攻,會場氣氛十分緊張。陳伯達由於同江青的矛盾日益尖銳,九大前後已逐步投入林彪懷抱,參加林彪集團一些宗派活動。他在華北組的發言,很有煽動性。他說,憲法寫上“毛澤東思想是一切工作的指針”是經過嚴重鬥爭的,現在竟有人胡說三個副詞是一種諷刺,還“想搞歷史的翻案”,“這種否認天才的人”“是歷史的蠢才”等等。在陳伯達的煽動下,華北組一些不明真相的人紛紛發言;對黨內有人不說毛主席是天才,表示“最強烈的憤慨”。
華北組的一些發言火藥味極濃,當晚整理出來後,編為全會第六號簡報印發。林彪聽秘書念完這份簡報後哈哈大笑說,聽了那麼多簡報,數這份有分量,講到了實質問題。吳、葉、李、邱看了六號簡報像得了頭彩一樣的高興。
25日上午,六號簡報發到各組後,堅持設國家主席、叫嚷揪人的呼聲更高。有的組集體通過決議:憲法草案一定要寫上設國家主席,一定讓毛主席當國家主席,個別人說毛主席實在不願當,可以讓林彪當。江青一夥人知道揪人那些話是針對他們的,於是帶著張春橋、姚文元到毛澤東那裏說:主席,不好啦,他們要揪人。毛澤東此時也看到了華北組簡報,對背著他從事這樣的活動十分惱火。下午主持召開有各組組長參加的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毛澤東批評陳伯達等人的發言違背九大方針,要按九大精神團結起來,不要搞分裂,不要揪人。並說有些話提起來千斤重,放下來隻四兩,國家主席問題不要提了,要我當國家主席就是要我早點死;你們再繼續這樣,我就下山,讓你們鬧。會議決定立即休會,停止討論林彪講話;收回華北六號簡報。就這樣,林彪一夥的起哄被制止了。
(三)
在休會的26、27日兩天中,周恩來、康生找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談話,批評了他們的錯誤,要吳作檢討,並將吳手中那本《恩格斯、列寧、毛主席關於稱天才的幾段語錄》轉送毛澤東。毛澤東找了一些人談話後,就此於8月31日寫了一篇七百多字的短文——《我的一點意見》,批評陳伯達“採取突然襲擊,煽風點火,唯恐天下不亂,大有炸平廬山,停止地球轉動之勢”。提出全黨“團結起來,爭取更大的勝利,不要上號稱懂得馬克思,而實際上根本不懂馬克思那樣一些人的當”。
9月1日,各組結合學習《我的一點意見》,開展對陳伯達、吳法憲的批判。吳、葉、李、邱及陳伯達多次在一起研究如何檢討,掩護退卻,林彪則有意保護吳法憲等人。黃永勝開始沒有上山參加會議。在會議開幕不久,他在京准備了支持林彪講話的發言稿,後來得知出了問題,便將講話底稿燒毀。他8月31日到廬山。去見毛澤東時,毛澤東要他好好學習,並說人的天資有的聰明,有的笨,但這不是天才問題,主要靠實踐,一個人閉目塞聽,那還有什麼天才。
會議比原定時間延長幾天後,宣佈按原定議程進行。9月6日閉幕式上,毛澤東講話,號召讀馬列的書,黨內外都要團結大多數。針對林彪一夥提出的“代表人民的意志就要當國家主席”的說法,毛澤東說:“誰想代表人民,你去當嘛”,“你把廬山炸平了,我也不幹。你有啥辦法呀?”會上,中央還宣佈對陳伯達進行審查。
全會閉幕後,林彪一夥又進行了多次密謀,互訂攻守同盟,欺騙毛澤東、周恩來,掩護林彪,著手策劃武裝政變。
(四)
九屆二中全會後,全黨進行了批陳整風運動,一些人陸續揭發林彪一夥人在背後進行的一些連串宗派活動。毛澤東對黃、吳、葉、李、邱的檢討,對他們在批陳整風彙報會上的表現很不滿意。1971年在南巡講話中明確指出:林彪對“廬山這件事”“當然要負一些責任”,這是“兩個司令部的鬥爭”。這表明毛澤東不再信任林彪。
國外有人說,九屆二中全會是毛澤東故意設陷阱整林彪,毛澤東原來欣賞讚頌他為天才,而在這次會上突然說稱天才是反黨,用以整林彪。這是毫無根據的。
“天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