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29日電】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傅自應29日在北京表示,中國在過去30年改革開放過程中,累計接受國際社會無償援助超70億美元,主要用以改善基礎設施、解決資本短缺。中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與積極利用國際援助是分不開的。
在當日一個與國際發展合作能力建設有關的研討會上,傅自應稱,中國在過去三十年中,不僅是分享國際社會發展經驗的受益者,也是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的參與者。在最近的二十年間,中國在發展援助的過程中越來越注重自身發展經驗的共用。
傅自應還表示,金融危機之後,人類面臨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貧富懸殊和南北差距的加大,因此發展援助領域的能力建設壓力也越來越大。比如非洲文盲率超過50%、兒童失學率超過30%、大學生升學率僅5%,這說明非洲在能力建設方面的條件還十分薄弱、脆弱,需要我們共同努力。
傅自應說,做好國際發展援助領域的能力建設必須面向青年。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青年占人口的比重很大,比如在非洲,青年人口在非洲的占比35%,而非洲青年人占失業總人口比例是57%。
世界銀行副行長桑傑•帕拉丹參加會議時表示,中國的成功發展經驗非常獨特,它能夠為其他發展中國家乃至整個國際社會提供非常重要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