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教青局稱,將逐步落實《非高等教育發展十年規劃》,繼續投入更多資源,落實《私立學校教學人員制度框架》,實施“持續進修發展計劃”,深化課程與教學改革,推進生命教育和品德教育,加強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2011/2012學年非高等教育學校共78間,學生總數預計76,407人,當中正規教育範疇學生73,545人,回歸教育的學生2,862人;教師總數預計為5,795人。正規教育的師生比持續完善,分別由上學年初的1比14.1優化至1比13.4;班師比繼續維持1比2.3,正規教育每班平均學生人數為30.5人。
教育暨青年局表示,《非高等教育發展十年規劃》諮詢稿已經過廣泛的公開諮詢,教育暨青年局在分析和整理所收集到的意見後,對諮詢稿作了初步修訂,年底定稿公佈後將逐步落實,訂定細緻的執行計畫,未來會適時評估規劃的執行,確保非高等教育持續發展。
為進一步提升教育的素質,教育暨青年局將構建學校自評與外評的綜合評鑑模式,協助學校持續發展。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 組織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 2012年的測試將展開,教育暨青年局將組織全澳15歲的學生參加,同時繼續跟進本澳2009年PISA的研究報告,採取措施提升教育品質。
持續加大資源投入
為配合非高等教育未來發展的規劃,政府繼續投入更多教育經費,新學年免費教育津貼的金額再調升,幼兒教育、小學、初中和高中每班的津貼分別調升至57萬元、60萬元、77萬元和87萬元,升幅介乎3.6%至11.1%之間。非免費教育學校系統學校學生的學費津貼進一步調升,幼兒教育、小學和中學階段每位學生的津貼分別增加至1萬2千元、1萬3千元和1萬4千元,升幅7.7%至18.2%不等。書簿津貼小學、中學教育階段每名學生津貼由1千5百元調升至1千7百元,升幅13.3%。 新學年加快實施小班制,免費教育津貼標準每班學生人數25至35人的規定將延伸至整個小學教育階段,同時優化師生比和班師比,調整“優化班師比和師生比資助計劃”的計算標準,以便照顧所有學生。
教育發展基金將繼續為非高等教育發展,尤其是推動學校優化教育規劃、完善教學環境和設備、改進課程與教學以及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等方面提供財政上的支援。同時優化“學校發展計劃”的申請程序,舉辦“學校發展計劃成果分享展覽”,促進學校間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