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青少年濫藥未惡化對抗毒有認知

【本報訊】社會工作局昨日公佈的“青少年與藥物調查”研究結果顯示,本澳大部份青少年對毒品問題有一定的認知和抗拒能力,濫藥亦未見惡化。同時亦發現,青少年對煙酒接納程度較高。

社工局表示,特區成立以來,局方對青少年濫藥問題進行了三次有系統的調查,最新一次調查報告於今年年中完成,當中包括委託澳門大學教育學院所作的“澳門在學青少年與藥物之跟進調查2010報告”及委託聖公會澳門社會服務處開展的“澳門街頭青少年與濫用藥物調查2010報告書”,以便掌握近年青少年濫藥的變化。

調查內容主要包括青少年對藥物/毒品的認知和態度、青少年接觸各類毒品的程度、青少年濫藥的比例、濫藥的原因及對預防濫藥工作的意見等。調查包括訪問高小學生、中學生、大專生及街頭青少年,成功訪問人數按次序分別為:1851人、4447人、814人及250人。對在學青少年,調查採用了多層抽樣方法;對街頭青少年,以外展服務接觸到的青少年為訪問對象。

對藥物認識正面

研究發現,各組別在學青少年對一般藥物的使用,有較正面的認知,對於使用丸仔、大麻、氯胺酮(K仔)及海洛因(白粉)普遍持謹慎態度,當中表示曾經有濫藥行為的學生保持較低水平,共有95人佔受訪學生1.3%。

街頭青少年調查方面,曾濫藥者對海洛持審慎態度,但對各類新型毒品,如硝甲西泮(5仔)、K仔有較高之接納度,濫藥危機仍處於較高水平。街頭青少年表示曾吸毒的有52人,佔受訪者20.8%,遠高於在學青少年的濫藥比例。

社工局及負責調查機構認為,街頭青少年與在學青少年濫藥者比例差距明顯,相信與兩種不同的研究方法及研究對象的社會特徵有關。

是次調查結果與早年之系列研究比較發現,在學青少年濫藥情況稍有下降,由2006年的2.1%下降至l.3%,生活圈中認識吸毒朋友的比例亦有減少趨勢;街頭青少年之濫藥情況亦有回落,由2006年的23.6%下降至20.8%,多項高危指標各有升降,如對濫藥的態度趨向正面,傾向不支持他人濫藥,但對經常濫用白粉的人接納程度有提高。

社工局及研究機構認為,從研究結果來看,本澳大部份青少年對毒品問題有一定的認知和抗拒能力,濫藥未見上升。

對煙酒接納度較高

對在學青少年調查中亦發現,青少年對煙酒接納程度相對較高,且隨年齡增長接納度越高,表示曾有吸煙行為的比例依次如下:高小組6.9%,中學生組13.4%,大專生有15.4%,值得關注的是高小學生已有吸煙的情況。曾經飲酒比例依次如下:高小40.1%,中學生組67.9%,大專生88.9%。

街頭青少年調查雖沒調查煙酒使用情況,但局方指事實上街頭青少年大多有吸煙和飲酒的經驗。

透過學校接觸資訊最有效

是次調查增加了詢問學生對預防濫藥的意見,得悉大部分中小學生受訪者最主要透過學校、老師接觸到有關預防濫藥的資訊,他們認為此方式最為有效。大專生受訪者以電視接觸有關資訊最多,但同樣認為從學校、老師方面取得訊息最為有效。

雖然調查並未發現本澳青少年濫藥情況惡化,但社工表示,目前本澳防治濫藥的工作仍然面對很多的挑戰,局方將回應是次調查結果及建議,繼續鞏固在學校的預防濫藥工作,持續增強預防吸煙和酗酒的宣傳教育,強化面向街頭青少年的防治濫藥外展服務,以及擴大家長方面的預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