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楚瑜參選,醉翁之意不在酒

11月5日,趕在連署書受理截止時間之前,宋楚瑜團隊將最後一批5萬份連署書送交至「中選會」。在經過了45天的大規模動員後,最終收到有效的連署書46.3萬餘份,這一結果與當初「連署滿百萬人」的計劃相去甚遠。

這不禁讓支持宋楚瑜的人們擔心,這位曾經的「宋省長」在明年年初的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勝出的可能性還剩多少。因為根據TVBS電視台最新的民意調查數據,宋楚瑜的競選支持度只有14%,離投票只剩兩個月左右的時間,這樣的支持率,基本宣告了宋楚瑜已經出局。

其實宋楚瑜也應該知道自己早已不如往昔。但無論國民黨團怎樣憂心仲仲,不斷力爭「勸退」,宋楚瑜依然態度堅決,決不讓步。到底是什麼讓宋楚瑜的內心如此強大,甘願冒著泛藍陣營再度分裂的危險.堅持參選到底?醉翁之意不在酒,宋楚瑜看准的,也許未必就是那領導的大位。

「楚瑜」者矣,尚能「選」否?

宋楚瑜老了。69歲的「高齡」讓他在諸多候選人中「鶴立雞群」,馬英九61歲、副手搭檔吳敦義63歲,蔡英文55歲、副手搭檔蘇嘉全只有54歲,而宋楚瑜的副手搭檔林瑞雄,已經74歲了。年老體衰,再加上常年的「征戰」:1994年省長選舉、2000年、2004年領導人選舉、2006年臺北市長選舉,已讓喜新厭舊的選民們逐漸厭倦,「宋省長」呼風喚雨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宋省長」的稱呼,來源于宋楚瑜1994年至1998年擔任唯一一任民選台灣省「省長」一職。當年,他以56%的得票率成功當選,就任後,宋楚瑜勤走基層,成為至今唯一一位走遍全台所有鄉鎮的政治人物。在任內,宋楚瑜也大力扶持基層,勤於撥款搞建設,以至於後來有人評價他是「散財童子」。雖說當時作為「省長」的他並無太多實際決策之用武之地,但走遍全台的經歷,使他在民眾心目中牢牢地樹立起了親民愛民的印象。隨後,1998年的「凍省」,更讓「宋省長」儼然成為一個後人無可企及的神話。

那才是屬于宋楚瑜的時代。在那之前,宋楚瑜作為國民黨內少壯派政治新星,在蔣經國的提攜,李登輝的幫助下「冉冉升起」。從70年代末從美國回台後,歷任蔣經國的英文秘書、台行政部門新聞局副局長、代理新聞局長、國民黨中央党部副秘書長、後來並接任國民党秘書長等職務,一步一步走向權力的核心。在那個老國民黨人逐漸凋零,民進黨勢力日益增強的年代,他也是少有的能與民進黨人抗衡的人物之一。

但是人生的高峰也就那麼幾年。隨後的2000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由於宋楚瑜得不到國民黨內的提名,脫黨參選,導致泛藍陣營分裂,最終讓陳水扁坐收漁翁之利,也讓國民黨丟掉了把持52年的「政權」。2004年宋楚瑜和連戰搭檔再次參選領導人選舉,結果因「3‧19槍擊案」而再次失利。不甘心失敗的他,於2006年宣佈參選臺北市長,最終得票5.3萬,得票率4.14%。大勢已去,宋楚瑜自此宣佈退出政壇,遠飛美國。

套用同樣曾經是國民黨內少壯派的趙少康的說辭:你在最風光的時候都選不上,以後就再也不會被選上。因為選民都是喜新厭舊的,他們都喜歡看新鮮面孔。2000年,攜著「省長」神話、國民党黑金政治之虛弱、民眾對民進党的尚不信任,宋楚瑜依然失敗,那再往後的日子,則必將逐漸走下坡路。最要命的是,年輕選民們不再知道「宋省長」是誰,做過什麼,以前的一切對他們來說毫無意義。

根據台灣媒體的民意調查數據,「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三組候選人中,宋楚瑜的支持率始終徘徊在10%-15%左右,遠不及馬英九和蔡英文。而曾經聲勢浩大的「百萬人聯署」,最終結果也只簽到43萬份。宋楚瑜要想贏得選舉,除非發生重大事件,不然當選幾無可能。

「宋省長」現在只是一個17年前遙遠的神話而已。

選領導人是假,救親民黨是真雖說又是一場必敗的戰鬥,但必須再戰,為的不是宋楚瑜個人,而是為親民黨。宋楚瑜此役,真正目的是以一人之力挽救親民全黨于危難之中。

2012年年初,其實有兩場選舉,一場是大家普遍關注的「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另一場,則是「立法委員」選舉,過去這兩場選舉分別在1月和3月投票,但現在統一在1月初投票。選舉合併有利有弊,但至少對于宋楚瑜和親民黨來說是個好消息,因為宋楚瑜的明星效應或多或少可以幫助親民黨在「立委」選舉中得一些分。

如今面臨「泡沫化」危機的親民党,曾經也無限風光過。因為擁有宋楚瑜的明星效應,同時由於從國民黨分裂出來,親民黨在創党之初,曾經擁有巨大的民意吸引力和較為雄厚的選舉資源。在2001年和2004年的「立法委員」選舉中,在全部225個席位中,親民黨分別拿下了46席和34席,成為了「立法院」的第三大黨,是當時重要的「關鍵少數」。

但隨後,為了共同參選2004年地區領導人選舉,親民黨決定與國民党組成「國親聯盟」,但由於和國民黨對比親民黨勢力過於弱小,且大部分黨員皆為過去從國民黨分裂而出,因此隨著「國親聯盟」的推進,越來越多的親民党成員重新回流到了國民黨。

自此,親民黨黨勢一蹶不振。2001年親民黨在縣市長選舉中拿下了金門、連江、台東三縣,到2005年換屆時,僅有連江縣取得連任。至2009年換屆,親民黨縣市長全失。在縣市議員方面,親民党的議席數從最高峰的50席,一路直降到2009年縣市長換屆時的1席(不包括「五都」的席位)。

截至目前,親民黨在「立法院」共有9個席位,但其中8人為「國親共推」,另1人則是當選後宣佈加入親民黨;在台灣906個縣市議會中,親民黨僅有5席,鄉鎮市民代表僅有1席。親民黨的政黨影響力已然武微,再加上長期的負債運營,若再無力挽狂瀾,無非就是政黨解散,或是再度回歸國民黨這兩條出路。第二條出路或許更為實際,因為上世紀90年代的第三大黨「新黨」,在被泡沫化的今天就選擇了讓其黨員回爐國民黨參選的道路。

不過天無絕人之路,2012年新一屆領導人選舉與「立委」選舉改為在同一天進行投票,這對于宋楚瑜和親民黨的「立委」候選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因為如此一來,選舉資源可以得到更加有效的整合,雙方都能夠沾到對方的光。宋楚瑜可以借助地方「立委」候選人掌握地方選票,而地方上的「立委」候選人也可以借助參與領導人選舉的宋楚瑜的巨大影響力從而拉抬自己的人氣。可謂一舉兩得。

以2008年為例,當年3月進行投票的領導人選舉,擁有超高人氣的馬英九最終獲得了58%的選票。而憑借著馬英九的人氣,國民黨在當年1月的「立委」選舉中一舉拿下超過七成的席位,從而創了「解嚴」之後國民黨在「立法院」席位數的紀錄。兩次選舉之間的聯動影響十分明顯,而這其中又以馬英九對於「立委」候選人的支持助選為代表。民進黨則因為扁家弊案士氣低落,結果「立委」和領導人選舉雙輸。

當年兩次選舉之間尚且間隔了3個月,而明年兩個選舉則在同一天投票。這不僅避免了-場選舉高潮結束後可能形成的倦怠期,更重要的是同一天投票能夠讓兩個選舉的助選流程可以保持高度的一致,投票前的最高潮更是可以相互疊加。這對於善於利用造勢晚會,營造氣氛的台灣選舉人來說,是再好不過的看了。

曾經耀眼的「政治明星」宋楚瑜,當然不會放過這麼一次機會。

目前,親民黨已經提名12人參與區域「立委」的選舉,而宋楚瑜預佔最終能夠提名20位有能力當選的候選人,並期望未來能夠在「立法院」組建黨團。其實,對於親民黨而言,這次選戰的關鍵,是在「立委」選舉中政黨票的得票率能否超越5%這一門檻。一旦超過,縱使區域「立委」全部落選,在「立法院」中會獲得相應的「不分區立委」席位。

而根據台灣媒體的民意調查,親民黨的支持率原來一直在0-2%之間徘徊,但自來楚瑜2011年7月正式釋放出參選領導人選舉的消息之後其支持率便猛升4%-6%,遠遠超過其它支持度依然徘徊在1%左右的小黨。雖然宋楚瑜的連署未能達到「百萬人」的目標,但將近50萬人的支持,也至少說明宋楚瑜還不至於被民眾徹底遺忘。親民黨或許還有最後一次戰鬥的機會。

2012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國、民、親三黨的拉鋸戰格局已定,三黨各有各的目的。國民党的馬英九一心期待勝選連任;民進党的蔡英文、蘇嘉全一心希望掀翻國民黨、同時鞏固自己的黨內地位;親民党的宋楚瑜,希望以他可能真的是最後的一戰,來挽救自己的黨。

大幕已經拉殲,一切的一切,海峽對岸的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楊思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