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金質詢澳大海隧問題

【本報訊】立法議員陳明金再就澳門大學海隧造價預算激增的問題質詢政府,要求合理解釋。

陳明金說,橫琴澳門大學新校區河底隧道工程預算由5億元增加到20億元,受到社會質疑,雖然當局為承建商極力解畫,但所示理據難令人信服。他說,根據有關資料,他還有疑惑,希望當局解釋。

他質詢政府:

1. 據今年11月19日的新聞報道,承建商表示,隧道由於挖掘深度增加10多米,坡度由初估計的500米延長至1,430米,包括橫琴段510米、水中段530米、澳門段390米的“Z”字型走線,並須改造隧道澳門段行車出入口共140米長的道路。但是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在去年9月19日發佈的《橫琴島澳門大學新校區海底專用隧道工程海洋環評第二次公示》顯示,當時描述的隧道全長就已經是1,570米,呈“Z”字型,概算投資總額為5.6億元,包括橫琴側明挖隧道段、海中圍堰明挖隧道段、澳門明挖隧道段、澳門側道路改造段及兩岸人行出入口和地面附屬建築等,其中海中段約530米。由公示文件可知,承建商1年前提供給國家海洋局南海海洋工程勘察與環境研究院的隧道總長度、走線似乎都與現在的相符,只是當時的投資總額為5.6億元,現在卻變成了20億元。所謂的隧道長度增加、工程量倍增的說法如何解釋?按最初的500米坡度估計,最初的隧道長度是多少?初始的工程計劃是甚麼時候編制的?提交給有關部門做環評報告的,是初始的工程計劃,抑或是修改後的計劃?為何海洋環評第二次公示文件中的投資預算總額仍然是5.6億元?

2. 去年9月,廣東省國際工程諮詢公司負責河底隧道的招標代理工作,並於今年5月開標,中交四航局有限公司一公司以16.18億元(人民幣)中標;特區政府卻在招標結束的半年後才公佈有關工程預算大幅飆升的消息。作為出資方,當局的角色為何如此被動?河底隧道工程,作為粵澳合作的重點示範項目之一,對其它工程有一定的示範作用,當局從中可以總結出甚麼經驗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