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刀割喉戰 馬英九變鐵龜 民進黨輸掉“總統”的四個理由

從歷年選票參照之下,這次總統大選雙英的確是決戰中間選民;金溥聰早已清楚馬英九得票不可能達到上屆大選的比率,操盤原則就是鞏固基本盤,並阻斷蔡英文對中間選民的吸引力;結果,民進黨知己不知彼,馬英九的確如龜兔賽跑中的烏龜,贏了

這次總統大選,蔡英文獲得六○九萬三五七八票,馬英九則是六八九萬一一三九票,雙方相差七十九萬七五六一票;得票率蔡英文以四五.六三%,敗給馬英九的五一‧六%有五‧九七%。這些數據代表多重意義,更賦予黨內展開大鳴大放與大辯論的根據與基礎。

相較於二○○八年,此次整體投票數多了約三十五萬人,蔡英文比謝長廷多得到六十四萬八六二九票,得票率增加四‧○八%;反觀馬英九則比四年前減少,意味著蔡英文在爭取首投族與新選票的部分是奏效的,此外,她還成功策反上屆投給馬英九的部分選民,約有二十多萬人。以此觀之,要苛責小英確實說不過去。

然而,與二○○四年相比,此次的整體投票數多了近五十四萬人,但是蔡英文卻比陳水扁少三十七萬八三九二票,得票率短差四‧四八%。亦即,蔡英文未能保住投給陳水扁的選票將近九十一萬多票,或許可歸結於這些選票大部分是因「公投綁大選」與「兩顆子彈」,以及佔有執政便利之故。因此蔡英文的總得票,是在「正規」選戰所獲得的「正常」選票,要把敗戰責任歸她似有不公。

四年前,馬英九的得票,是泛藍加上絕大多數中間選民所構成極大化的選票數,謝長廷則是獲取泛綠最低限度的堅定死忠票。這次雙方陣營都坦承,藍綠的基本盤皆已全數出籠,照此邏輯,馬英九票數較上屆減少七十六萬七八七五票,蔡英文較謝長廷多出六十四萬多票,共計一四一萬六五○四票,換言之,這些「可移動性」選票,就是所謂的中間選票,約占投票數的一○%。

爭取經濟選民破功 十年政綱白忙一場

值得觀察的是,這十%的中間選票,宋楚瑜取走二‧七%,蔡英文拿到四%,剩下的三%多,則還是選擇投給馬英九,這就應驗了當初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所言,雙英決戰「三%經濟選民」,這一來一回就有六%、將近八十萬張選票,如果蔡英文能夠完全席捲,戰局就將豬羊變色。

但是很可惜,蔡英文即使祭出眾多社福政策,卻仍未能感動經濟選民,等於「十年政綱」是白忙一場,相當值得民進黨省思。或者說,民進黨所關注的經濟選民對象與實際有所落差,甚至是方向錯誤,其關切多是「中下階層」的經濟選民,而非「中產階級」的經濟選民。

事實上,中產階級的經濟選民,對於蔡英文所提「實價課稅」是有疑慮的,而且他們多屬軍公教及中大企業員工,前者對於民進黨如何改革「一八%」感到不安,後者對於兩岸經貿,亦擔心民進黨上臺將招致中共的制裁性報復,這些選民在主權立場偏向台灣毫無疑問,但寧可選擇沒有「立即與明顯」危險的國民黨執政。

國民黨在金溥聰的操盤下,早就意識到馬英九不可能再如上屆獲得超高選票,因此選戰策略很簡單,其最高指導原則,就是防止中產階級的中間選民倒向蔡英文,祇要這群選民不倒戈,僅靠基本盤亦能險勝,最後確實做到了。

金溥聰的方法很特別,這次他完全不突出「馬英九」,因為馬被貼上「無能」的標籤,要與蔡英文帶領民進黨走出穀底的「幹練」形象對抗,不但未能占上風,選戰還可能陷入「無能」的輪迴中;因此金主打「政策」,對內宣傳「黃金十年」,對綠營挑戰九二共識與質疑其兩岸政策,一旦淡化了「人」的因素,蔡英文的新鮮感就不再是一項有利的賣點。

國民黨打宇昌 阻斷中間選民

金溥聰的高招,在宇昌案發揮得最為徹底,他知道藍營支持者祇差一個反對蔡英文的理由,即使打過頭而遭到泛綠選票大集結亦無所懼,祇要宇昌能夠讓泛藍選民有反蔡的藉口,特別是要阻斷中間選民,因為多數中間選民已經回不來,但要力阻他們投向綠營。事實證明,「未利益迴避」,比是否違法更具殺傷力。

再者,國民黨沒有指明宇昌就是弊案,祇是逼著蔡必須講清楚,避免遭批司法整肅異己而嚇跑中間選民;即使相關資料已進到特偵組,馬英九在辯論會與造勢場合,以及藍軍於競選時皆多次提及宇昌案,如此不避諱地評論偵辦中的案件,目的並不在摧毀蔡英文,而是要把她從雲端拉下來。

以蔡英文的人格,很少人相信她會藉宇昌之便上下其手,祇是她非常不屑國民黨竟拿對國家生技發展有助益的案件攻擊她,令她十分不悅;她因此案而失去中間選民,關鍵在於「態度」與「氣度」,她開完記者會後的嚴峻表情、不給媒體發問機會,讓她的溫文儒雅破了功,尤其是讓中間選民不敢恭維在野黨的倨傲。

針對「人」的戰略,馬金指揮部同樣運用農舍案在蘇嘉全身上,雖然藍營擁有農舍者比比皆是,但犧牲幾個而能讓蘇嘉全的形象破滅,是相當划算。事實亦證明,「觀感不佳」,對中間選民而言,要勝過農舍是否違法;當蔡英文私下要蘇嘉全自行處理後,國民黨見好就收,因為蔡蘇在屏東的支持度,已顯現在藍營內部民調,自此蘇嘉全人氣潰散,低調如隱形人,已難以輔助蔡英文。

面對金溥聰倒轉方向的戰略,民進黨似乎未意識到主軸已遭偷樑換柱,仍期待母雞帶小雞,蔡英文在最後一個月的三十六場造勢大會幾乎場場爆滿,是福是禍尚難評斷,多數黨公職都認為小英魅力可拉抬立委候選人;但結果卻是跌破眾人眼鏡,蔡英文在半數以上的立委選區,得票都不如立委候選人,這就是謝長廷感到不解而提出質疑之處。

小英選票輸立委 關鍵在中國政策

為何中間選民把票投給民進黨立委候選人,卻不能投給蔡英文?或許這就是蔡英文自己所說,「要挑戰執政者總是困難的。」馬英九經過四年執政,所到之處與所見之人絕對多於蔡英文,而且小英不是來自基層,如何要求不曾與她謀面或握手的選民投給她?

如果選民對民進黨的立委接受度高於國民黨,卻不支持民進黨執政,主要的因素,應該還是黨內多數人認為的兩岸政策不夠明確所致。選後呂秀蓮表示台灣共識太空洞,蔡英文有必要留任把缺漏補齊;謝長廷更說即使是台灣前途決議文,也不是不能修改;郭正亮亦坦言,不承認憲法的政黨很難贏得執政權。

不過,林濁水批評,承認九二共識是為國民黨加分,顯示黨內對兩岸關係歧見不小,問題更在於,大家祇點出問題,卻少有人提出解決之道,前年底謝長廷提出「憲法共識」,立即引來一陣撻伐,中國政策的爭論隨即沉寂。選前外界都在等待民進黨提出耳目一新的中國政策論述,但其僅以輕描淡寫方式帶過,卻也證明當初各界的疑慮並非空穴來風,苦頭終於在大選發酵。

蔡英文的得票不如立委,另一觀察層面在於,民進黨可以在劉建國補選立委獲勝後,立下不成文規定--未來中央與地方民代提名要以在地經營者為優先,但在總統的關卡卻是由蔡英文「空降」,就必定會面臨到某些困境與劣勢。

黨內高層對於蔡英文在新北市長的選戰,祇輸給朱立倫十萬票,蘇貞昌在臺北市輸十七萬票,對比陳水扁二○○四年連任時在北縣落後連宋配十一萬票,北市輸二十萬票,且認為小英旋風更甚電火球,加上造勢場的熱烈氣氛迷惑眾人,因此將蔡英文的吸票能力上綱到與扁雷同,忽略了戰場不同、對手不同、策略不同、訴求對象也不同。

不懂金溥聰 最後一哩路有太多學問

這些差異,讓對數字極為敏感,凡事重視民調的金溥聰有所掌握,他在選前半個月就預警大高雄開出的選票會出乎綠軍意料,但民進黨卻以為是金吹口哨壯膽。

選前三天在農十六公園超過二十萬人造勢,綠軍抱定即將大贏,結果小英確實開出多於陳菊六萬的八十八萬票,卻不敵陳水扁創下的九十二萬票;然而,馬英九也拿到黃昭順與楊秋興得票總和的七十三萬票,讓綠軍要贏到有剩的美夢落空。

在選前一周,一位曾任立委與國安高層的黨內人士表示,「金溥聰要是這麼厲害,選戰還會打得這麼辛苦嗎?」此話是否輕視金溥聰?但可確信的是民進黨並不太瞭解他;也有本土社團人士提到金時,亦認為他黔驢技窮,很難有所作為,種種跡象顯示,泛綠仍難以捉摸金溥聰。

金有辦法在宋楚瑜連署參選下不予妥協,就是從民調中發現宋祇會更加鞏固泛藍選票,而且有把握宋將被棄保得一乾二淨,當民進黨沉浸在宋將取得五%選票,馬陣營卻在操作宋會棄選傳聞,實際上是要逼迫宋再三保證「選真的」,因為唯有宋選真的,才會沒有同情票,這個戰術也證明管用。

以雙英相差八十萬票,民調約差六%,與選前各家民調數據是相當接近的,選後謝長廷亦認為綠軍錯看民調犯了大忌,因為綠營始終認定金會做假民調,顯然還是判斷錯誤。

事實上,八十萬票的差距超乎外界預期,但是馬英九卻神情疲憊地高喊:「我們贏了」,讓人感到他是真的打了一場艱困選戰;他在四年前大贏二二一萬票,又有執政優勢,美、中都為他幫腔,為何會拚得這麼辛苦?

其實,這也是金溥聰為他量身打造的競選模式--「把馬英九從兔子變成烏龜」,因為馬向來的弱者形象,比氣焰強勢的綠軍更適合打逆轉球,民進黨知己卻不知彼,以為勝利即將到手,卻不知那最後一哩路竟有這麼多的學問。

(李彥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