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伏在毛澤東身邊的軍統特務

被戴笠納入門下

1933年,22歲的沈之嶽進入上海復旦大學就讀。受共產黨同學耳濡目染,沈之嶽也讀了不少共產主義書籍,開始積極參與支持工人運動。這種進步學生的姿態,加上復旦大學學生的優異背景,使他漸漸取得共產黨組織的好感。經由共產黨友人的引薦,沈之嶽進入浦東煤炭公司當工人,憑藉突出的領導能力,為組織吸引了許多優秀工人。之後,作為罷工運動的帶頭者,沈之嶽被國民黨當局拘捕下獄。

斯時沈之岳雖然同情工人境遇,與左派青年接近,但並未加入共產黨。戴笠見這位小同鄉聰慧敏銳,少年老成,頗生好感。幾經攀談,沈之岳終被戴笠說服,並加入國民黨地下工作者行列,接受戴笠單線秘密領導,戴笠指示沈之嶽加入中共組織,潛伏其間。

經戴笠吸收之後,沈之嶽旋即被釋放,他聽從戴笠指令,不僅繼續積極參與工人運動,更為瞭解中共組織情報,正式加入共產黨,擔任共產黨在上海地區的情報交通(即傳遞情報)任務。

潛伏在毛澤東身邊

1937年春天,西安事變結束後不久,儘管國共達成第二次合作之協議,國民黨當局對中共顧忌猶深,認定中共仍是心腹大敵,而隱蔽戰線仍為決定雙方勝負之主戰場。戴笠長期觀察沈之嶽,認為他成熟穩重,心細如發,足以承擔重任,命他深入延安,潛伏到共產黨組織的心臟搜集情報。

沈之嶽以其在上海從事多年工運的輝煌成績,還坐過國民黨黑牢,加上又有復旦大學肄業的學歷,自修馬列主義書刊、《共產主義ABC》,堪稱標準進步青年。因此在他向組織申請進入延安,希望能到革命聖地“抗日軍政大學”(原名紅軍大學)學習的申請很快得到批准。

到了延安,沈之嶽進入抗日軍政大學第二期就讀,他精明幹練,成績優異,深為學校幹部欣賞。延安當局心裏有數,來自祖國大江南北的進步青年裏邊,肯定混雜了不少國民黨特務。除了嚴密甄別考察,教員常以突襲手法,想從抗大學生中揪出特務。某日,某教員正在課堂上對學生講課,冷不防舉起手來,指著後排同學吼叫:“你看,你看。那個國民黨派來的特務!”膽小的同學立刻嚇得臉色大變。派在學生群中的工作人員便把面露驚恐的人的名字記下來。而在這類情況下,沈之岳從來都是面不改色,鎮定自若。

沈之岳利用抗大同學關係,與共產黨中央要員建立了不錯的交情,趁機也介紹了不少同志進入中共各個訓練機構受訓,一面搜集中共中央機密情報。由於在抗大表現優異,沈之嶽畢業後被毛澤東拔擢為秘書人員之一,遂開始默默開展他的潛伏工作。抗戰爆發後,中共中央發佈的若干重要文件以及沈之嶽獲悉的重要情報,都被秘密傳遞到重慶。

“一事二主,兩邊無傷”

回顧沈之嶽從1933年被戴笠說服成為國民黨地下工作者、打入中共駐上海組織,到1941年冬天回到重慶,深入中共組織及中央核心歷時9年。

曾與沈之嶽有共事經驗的張愛萍,對沈之嶽有過如下評述:“沈之岳9年共產黨員資歷當中,7年是模範黨員。他個性跟周總理很像,內斂、溫柔而含蓄。”

1994年2月,沈之嶽病逝臺北,臺北《中央日報》刊載的追悼文章稱:“傳出中共前國防部長張愛萍,對沈之岳先生的評語是‘智勇雙全,治國有方,一事二主,兩邊無傷’……”正是這“一事二主,兩邊無傷”,給外界留下無盡的猜想空間。但即使是再怎麼靠近沈的人都不可能從沈嘴裏聽到半句解釋。

1949年3月解放軍開始渡江,大批國民黨軍撤往舟山,這時,沈之嶽的新職為保密局“蘇浙情報站”站長。他做夢都沒有想到,在舟山站的這一年的任職過程,是畢生政治生命的又一轉折點。

1950年3月,保密局破獲了中共臺灣省工作委員會書記蔡孝乾共諜案。蔡供出中共華東局指派的地下党女黨員朱諶之。朱攜帶包括臺灣戰區戰略防禦圖在內的重要軍事情報跑往舟山後,準備俟機搭船,前往上海。

臺北的保密局密電舟山的沈之嶽,命令他務必逮到朱女,否則中共大軍很可能會利用朱女傳遞的情報登陸臺灣。心細如發的沈之嶽,發揮與時間賽跑的精神,在十分危急的情勢下,地毯式過濾舟山島上四五十萬軍民,終於找到朱諶之下落,立予逮捕。

沈立功之時,正值蔣經國預備大力整頓特務系統的節骨眼。1950年5月,蔣介石任命沈之岳為“總統府資料組”石牌訓練班副主任,主要任務是協助“總統府資料組”主任蔣經國,辦理培養特務幹部的石牌訓練班。這也是沈之岳與蔣經國關係愈趨緊密的時期。

日後沈之岳任大陳防衛司令部政治部主任的4年多時間裏,蔣經國到過大陳不計其數,他與沈之嶽朝夕相處,漸漸感情深厚,沈之岳也成為不折不扣的“太子系”人馬。

1958年春,沈之嶽奉命回臺灣接任調查局副局長,並于1964年升任調查局局長。獲臺灣“調查局之父”之稱。

1979年3月,沈之嶽屆齡退休。但蔣經國不讓沈之嶽離開身邊,聘其為“總統府國策顧問”後,立命隨從為沈在“總統府”蔣經國的辦公室隔壁設置連間的辦公室。直到蔣經國去世,沈之嶽始終是國民黨當局最受倚重的特務系統元老。

受到中共高層禮遇

沈之岳於1990年罹患末期前列腺癌,又於1993年11月轉移擴散至肺部。這期間,沈之岳接受妻子徐露的勸告,到北京尋訪名醫診治。赴大陸旅行期間,沈之嶽下榻北京釣魚臺國賓館,但堅持不接受大陸方面招待,旅館費用全部是自掏腰包付清。大陸最高當局曾有意接見沈之嶽,但他客氣地婉拒了:“我來北京就是來看病,不為別的。”

而往昔老同學張愛萍,特意安排了明代名醫李時珍的後人為沈之嶽治病,並到旅館和沈之嶽聊天。前國家主席楊尚昆則與徐露會面,說他希望多瞭解沈之嶽離開大陸後去臺灣期間的記錄,對大陸方面而言,臺灣時期沈之嶽的記錄是一片空白。

1994年2月,沈之嶽病逝臺北,享壽82歲。這名隱蔽戰上的戰士,從此走進歷史,也帶走了許多不留存於任何檔案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