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歡迎尼克松的神秘晚宴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時30分,尼克松的專機在北京東郊機場著陸。當晚7時,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宴,款待尼克松一行。

負責采購的“34號特供處”

中美外交關系的破冰是世界矚目之舉,早在一年前。中國方面就已經開始做准備了。為保証來訪取得圓滿成功,周恩來親自召集有關部門開會,一再強調准備工作要做好做細,確保一切活動都做到萬無一失。負責食品采購工作的張濤參加了那次籌備會議。

多年來,張濤所在的工作單位對外只用數字“34號”來代表。這個誕生於新中國成立之初的食品“特供”機構,設立伊始的使命,就是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外國訪華元首以及類似國宴這樣的重大國事活動提供安全的食品保障。

當得知美國人喜歡吃海鮮時,有關方面便決定準備新鮮的黃海鮑魚以做備用。遼寧省長海縣獐子島人民公社的潛水隊接到任務後,冒著零下20多度的嚴寒進行採捕。從中挑選出精品運到北京。在歡迎尼克松的宴會上有一道“芙蓉竹蓀湯”,其中用的竹蓀就是產自四川長寧。當年長寧縣接到上級領導通知,緊急調集2斤長寧竹蓀,還說這是一項政治任務,千萬耽誤不得。在歡迎宴會上,其中一道菜需要新鮮的蠶豆。但春播蠶豆一般七八月收獲,要在天寒地凍的一二月份找到新鮮蠶豆是非常困難的。由於時間緊迫。又正值春節放假,浙江省平陽縣供應組大部分同志被臨時召了回來。最後在平陽縣錢倉鎮一帶找到了長勢良好的蠶豆地。據介紹,這就是在農業界被稱為“錢倉早”的蠶豆。由於當時蠶豆的果子還比較小,於是工作組多次請當地脊給驗的老農進行推算,預測在運輸當天,蠶豆可以長到多大?當得知運輸那天的蠶豆的豆肉已經可以人菜時,工作人員馬上向北京方面作了匯報。

奶酪和魚籽等食品,這些在當時中國人都沒見過的東西,卻是外國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這可讓負責采購的人犯了難。此時美國方面還提出要為尼克松夫人准備一種可以直接飲用的果汁。在今天聽來似乎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可在當時卻讓張濤等人費了一番腦筋。因為當時能直接飲用的果汁還沒有聽說過。後來他們採用了人工壓榨的“土辦法”為客人加工出了“果汁”。

名震世界的歷史性乾杯

1972年2月27日晚,為歡迎尼克松及夫人一行舉辦的盛大國宴在人民大會堂宴會廳拉開了帷幕。

宴會開始,周恩來發表了祝酒詞。接著,祝酒是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內容。周恩來招待尼克松和基辛格這樣的貴賓用的茅臺酒據說已貯存30年以上。

“這就是馳名中外的茅臺酒。”周恩來舉起面前的一個小酒杯向尼克松介紹。“我聽說過您講的一個笑話。說一個人喝多了,飯後想吸一支煙,可是點火時,煙還沒有吸燃,他自己先爆炸了。”尼克松講到這裏,不等翻譯說出,自己先笑了。此時吋周恩來也開懷大笑,他當真拿來火柴,劃著之後,認真點燃自己杯中的茅臺酒,用愉快的聲音說:“總統先生,請看,它確實可以燃燒.”的確,這純淨透明、醇香濃鬱的茅臺酒將尼克松深深地迷住了。

周恩來感慨地說:“長征路上,茅臺酒是被我們看作包治百病的良藥,洗傷、鎮痛、解毒,還能治傷風感冒。”尼克松爽快地說:“那就讓我們用這個‘萬能良藥’乾杯吧。”尼克松舉杯,周恩來也舉起了酒杯。席間,尼克松輕松自如地使用著中國筷子,令周恩來大加贊賞。為了這次訪問成功,尼克松很是費了一番心機,他在出訪前埋頭苦練了一個多月用筷子的技巧。

就在這次宴會結束7天之後,中美雙方共同簽署了舉世矚目的《中美聯合公報》,封存在中美之間22年之久的堅冰就此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