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促成實現兩個量變轉質變的好時機

二零一二年對台工作會議於前、昨兩日在北京舉行。這是一年一度的例行全國性對台工作會議,宗旨是總結過去一年的對台工作,弘揚經驗,吸取教訓,並部署新的一年的對台工作方向、任務。這也是台灣「總統」及「立委」選舉,國民黨再次獲勝,標誌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理論及「九二共識」經受了實踐的檢驗和考驗,因而有必要擴大成果的動員大會。

為此,身兼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組長為胡錦濤)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出席會議並作重要講話時,特別強調了「把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落到實處,積極進取,務求實效,推動兩岸關係取得更紮實的進展、更豐碩的成果。」「要大力促進各領域交流,繼續加強文化教育交流,積極擴大兩岸人民往來,努力為兩岸同胞謀福祉,使交流合作的成果惠及更多台灣基層民眾。要不斷團結和匯聚一切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各界人士,不斷築牢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繼續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

不知是巧合還是有所默契,就在中央對台工作會議進行期間,在國台辦舉行例行記者會上,港澳兩岸的記者都提到了民進黨檢討兩岸政策的問題。國台辦發言人範麗青指出,凡是贊成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台灣各界人士,包括民進黨基層人士,我們都歡迎他們以適當身份來大陸走走看看,瞭解大陸的發展與進步,瞭解我們的政策主張,增進彼此瞭解。」

範麗青的這個回答,與賈慶林的講話精神,是高度一致的。只不過是,賈慶林的講話是作為執政黨的政策文獻,因而是高度概括性的。而範麗青則是回答兩岸媒體的問題,因而就是實問實答,帶出具體的政策措施來。

當然,兩岸記者的提問和範麗青的回答,有著現實的背景,那就是原先在「總統」大選中曾堅持否定「九二共識」立場的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敗選後在黨內一片檢討兩岸路線尤其是「九二共識」的呼聲中,尤其是在其仍然未有正視兩岸問題的「敗選檢討報告」初稿遭到黨內「退貨」的情況下,在其「敗選檢討報告」的正式文本中,終於正視了兩岸問題,提出了「處理中國問題不是坐在家裡想就可以了,處理中國問題必須瞭解中國,必須從互動中去瞭解中國。」的論述。雖然尚未能做到徹底,但也可說是一個進步。

對此,北京似是已經注意到捕捉到了,因而就有了賈慶林和範麗青的論述。而民進黨也及時地作出了回應,其發言人陳其邁、羅致政、林右昌等分別回應說,「雙方都應該不預設政治前提,應該要系統化、制度化交流,不要淪為個人跑單幫。」

這就凸顯了中共和民進黨的分歧。其中,北京要求民進黨必須放棄「台獨」,民進黨則聲稱不要「預設前提」,這是根本性、原則性的分歧。

而範麗青說的是「歡迎民進黨基層人士以適當名義到大陸走走看看」,民進黨則回應說「應該要系統化、制度化交流,不要淪為個人跑單幫」,則是屬於技術層面的分歧。

但是,民進黨發言人不主張的「跑單幫」式的交流,其實早已進行。包括民進黨內的現任縣市長公職,和一些黨工及學者專家,都曾以不同形式經常往大陸跑。甚至包括現任民進黨發言人的羅致政,還曾到過大陸出席較高層次的兩岸關係論壇,接觸過大陸地區「可直達天庭」的涉台問題專家。因此,部分民進黨人早就與大陸進行交流,只不並非是系統化、制度化,也並非是代表民進黨而已。

實際上,在民進黨仍未能廢除「台獨黨綱」之前,要像國共兩黨那樣進行系統化、制度化的黨際交流,並非是實事求是的想法。民進黨之所以可以在「扁案」陰影未消等不利情況下,仍可掌握六百零九萬選民(佔百分之四十五點六),其中的一個原因「獨派」基本盤仍佔有百分之二十。因此,倘若要民進黨放棄「台獨黨綱」,等於是要民進黨放棄其生存空間,並失去與國民黨對峙的本錢。

但正如本欄曾分析過的那樣,民進黨成員的構成,較為複雜多元,既有「台獨」基本教義派;也有並不堅持「台獨」立場,只是本土觀念較為濃厚者;更有一些是主張「有條件統一」的。就連曾經在「中國政策大辯論」中堅持反對兩岸經貿交流的「新潮流系」,近年都轉變成了主張兩岸關係的急先鋒。而促成「新潮流系」流員轉變的重要因素,就是其中的一些重要流員,曾經公開或秘密地走訪大陸,通過實地觀察和理性交流,消除了此前的誤解。

這就予人啟發,中國共產黨在其長期的革命鬥爭實踐中,總結了一系列的寶貴經驗,包括「三大法寶」中的「建立統一陣線」,也包括毛澤東在《矛盾論》中所闡述的「矛盾轉化」、「量變轉質變」等,以及「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等論述,其實是可以充分運用在做民進黨人工作方面的。

尤其是其中的一些論述,已經獲得實踐檢驗。除了是「九二共識」在這次「總統」大選獲得勝利之外,有一個顯著的現象,是值得思考的。那就是民進黨人對海協會領導人訪問台灣的態度,發生了重大變化,已從以發動較大規模的街頭抗議,來對待赴台參加「陳江會」的陳雲林會長,及以粗暴手段對待到台南參加學術活動副會長張銘清,到現在常務副會長鄭立中深入探訪民進黨執政的南部縣市,受到包括民進黨基層人士在內的民眾的歡迎。這連對張銘清施以「絆腳禮」的民進黨政客王定宇,也不得不有氣無力地發出哀鳴:「絕不能小看這一波促統模式」。

其實,民進黨籍的縣市首長尤其是農漁業縣長,為了政績,也是為了能將當地的農漁產品銷售出去,而爭取選票,必然要走與大陸進行經貿交流這條路。因此,近年陳菊、蘇煥智、蘇治芬等縣市長都紛紛跑到大陸,他們「不談政治,只談經貿」,似乎與海峽兩會協商過程中,暫時擱置「一中」內涵的做法,有點近似。

值得注意的是,不反對兩岸經貿交流的蘇煥智,昨日已透露將在三月十四日正式宣佈參選黨主席。而正被「阻蘇派」力挺,有可能參選黨主席的陳菊,也不對兩岸經貿交流持正面態度。他們都有「不談政治,只談經貿」的傾向。這就是部分民進黨人的政治藝術。他們必會在「台獨黨綱」與兩岸經貿交流中,作出適當的抉擇。這就為促使「量變」轉為「質變」,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和機會。

這還可能會進一步帶出某些政治效果,那就是將會令到馬英九感受到其所獨享的兩岸政策「專利權」,受到了威脅。為了避免自己在兩岸經貿政策的「制高點」被民進黨攻佔,就只得去佔據更高,而民進黨人卻無力也暫時不願攻佔的兩岸政治對話「制高點」,以求牢牢掌握自己在兩岸領域的「話語權」。這樣,也等於是促使馬英九從兩岸經貿「量變」,轉化為兩岸政治對話的「質變」。

因此,必須緊緊抓住目前的良好時機,促成實現兩個「量變」轉化為「質變」(即民進黨和馬英九政府的大陸政策的轉變),千萬不要讓其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