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前夕海外熱議中國經濟

【新華社北京3月2日電】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開幕前夕,海外專家學者及媒體積極評價中國經濟成就並建言獻策。

韓國東亞大學教授、中國經濟問題專家池晚洙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中國妥善吸收了十多年前亞洲金融危機的經驗教訓,具備了健全的財政結構和充分的外匯儲備,並擁有避免受到國際危險因素衝擊、保護本國金融的監管機制。他說,事實上,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市場對於世界經濟增長作出了舉世矚目、無法忽視的貢獻。

俄羅斯俄中實業家理事會俄方主席、“實業俄羅斯”機構主席鮑裏斯•季托夫認為,中國經濟的基本面良好並具有巨大發展潛力。季托夫強調,中國經濟正在加快轉型步伐,從依賴商品出口向擴大內需轉變。同時,中國擁有巨大的消費市場,擁有越來越強大的技術力量,並且有能力對經濟過程進行有效管理,這對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日本民主黨國會眾議員、日中友好議員聯盟幹事長近藤昭一說,中國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引擎,很多國家都在關注中國經濟走向對本國及世界經濟的影響。

美國知名智庫外交關係協會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史蒂文•達納韋認為,未來十年全球經濟環境不容樂觀,在此背景下,中國需要狠抓國內經濟、刺激內需增長,這也意味著進一步改革金融體系,發展市場經濟,加大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投資。

歐盟馬達裏亞加-歐洲學院基金會執行主任德福安表示,歐債危機之際,中國應保持自身經濟發展態勢,繼續加大與歐洲的經貿往來,這也符合中國“十二五”規劃設想。他認為,歐中在金融、貨幣、能源、氣候等領域合作可進一步加強。

美國《商業週刊》網站日前刊文報道說,中國目前需要應對長期的經濟挑戰,將經濟增長方式從靠投資和工業拉動轉向促進內需,同時還應鼓勵更多創新和高附加值生產,並擴大服務業在經濟中所佔比例,這些都是“十二五”規劃中提到的發展目標。

肯尼亞經濟事務研究所首席執行官科瓦姆•奧維諾認為,中國應努力治理環境,減少工業化帶來的環境污染,發展綠色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