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人幸福感去年微降

【本報訊】根據一項調查顯示,澳門人去年幸福感稍微下降。

理工學院與澳門經濟學會合作調查澳門居民幸福感,去年的研究報告昨日發布,去年澳門居民幸福指數加權平均評價為6.92分,比前年的.03分微降。

經濟學會理事長柳智毅認為,本澳居民幸福指數屬中上水平。調查顯示本澳女性主觀幸福感明顯高於男性;已婚或同居受訪者主觀幸福感明顯高於未婚受訪者;收入的改變對居民幸福感顯著的影響;教育程度對主觀幸福感正負效應並存,正效應方面,具碩士研究生學歷或以上的受訪者主觀幸福感較本科生高;負效應方面,本科生和高中程度受訪者主觀幸福感較初中程度受訪者低。

柳智毅指,調查發現,受訪者對生活不同方面的評價對其主觀幸福感有著不同的影響,影響最大前五位依次是:居住環境滿意度,家庭經濟狀況滿意度,與家庭成員間的關係滿意度以及對目前工作滿意度。他表示,與香港居民的幸福指數進行比較,本次澳門居民幸福指數總體加權平均評價為6.92分,換算百分制69.2分,與香港嶺南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所公布2011年“香港快樂指數”了1.3分相差2.1分。較於去年相差0.2分,今年香港澳門兩地的幸福指數差距拉大。

柳智毅稱,本次研究在分析了影響澳門居民主觀幸福感的因素後,建議當局建立相關指標體系和進行調查,定期公佈資料,研究和制定幸福政策。

柳智毅說,政府應繼續大力開發人力資源、增強在職人士的幸福感。他說,大量的經驗研究結果顯示,收入和財富是決定人們幸福感的最重要的因素。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揮很重要的作用,必須增加對教育的投入,快速積累人力資本。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推進社會各領域,使經濟增長帶來的成惠及社會大多數人,使居民收入不斷增加,讓他們順利進入中產階層。要提高勞動者在勞動力市場的競爭力,使他們獲得更高報酬,真正向上流動,這樣才能提升生活幸福感。提升人力資源素質和競爭力要完善人力資源政策,減少中產與外勞矛盾。他認為,輸入外勞有必要,適度輸入外勞對澳門在特定階段的經濟發展有積極意義。

柳智毅建鼓勵社團開辦不同活動形式家庭服務,如不同活動形式講座、工作坊或家庭輔導,促進家庭和諧,建立幸福家庭生活,加強家庭抗逆力。他又建議推廣多元宗教哲學文化,幫助居民有效管理個人的期望/欲望。

柳智毅希望政府發展經濟滿足人們對物質需求的同時,努力改善市民生活環境,提升精神愉悅度,善用經濟發展成果,提升人們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