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房屋局昨日到婦聯、工聯介紹“公共房屋十年發展策略”。
為協助有需要的家庭解決住屋問題,協調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政府研究本澳未來公共房屋發展策略,評估人口結構、土地資源、經濟發展、新城填海、區域機遇,分析面對的挑戰與制約,綜合各方面的資料,撰寫了《公共房屋發展策略(2011至2020)》諮詢文本,諮詢公眾,由本月三日至七月一日,共六十天。
房屋局昨日到婦聯總會介紹公屋發展策略。有與會者希望本澳參考內地,引入售價較低的“毛胚房”。房屋局長譚光民回應,按現時都市建築總規章,工務局收則例規定單位需有特定間隔,暫未具條件批准興建毛胚房。對於公屋發展基金構想,譚光民稱公屋落成後,保養需大量資金,政府希望以售經屋的收入及撥款,支持公屋的長期保養。亦有意見希望政府完善公屋社區配套、增設環保元素,以及關注長者住屋訴求。有出席代表關注公屋質量、上樓的條件、申請資格及公屋興建所需的環保物料等問題。
譚光民表示,政府對公屋興建材料的質量有嚴格的管理制機,市民對公屋的質量可放心。他說,本澳雖然土地緊缺,但政府會根據本澳人口政策,在萬九公屋建成後,繼續預留土地興建公屋。政府也會推動發展商收購舊區私人樓宇發展。根據現行的法律,擁有私人樓宇的長者難申請公屋。諮詢文本建議有資格申請公屋的市民一般最長需要四年可上樓,原因是興建公屋,從計劃到建成需要最少三至四年時間,因此推算最長需要四年時間上樓。政府計劃設立房屋基金,其中一個目的是支持公屋保養及維修。
房屋局長譚光民表示,日後會更審慎檢查申請公屋家團的狀況,減少“臨上樓”除名的情況。他指出,過往家團可同時輪候社屋和經屋,房屋局簡單審查後將名單納入輪候隊伍,到準備上樓前再審查,發現不少個案有家團成員曾轉售經屋單位,或購買經屋但沒申報脫離社屋輪候名單,令房屋局需要處理大量行政程序及家團訴願。
房屋局透露有社屋富戶每月交租8,000元。房屋局公屋事務廳長鄭錫林解釋社屋富戶退場機制,他說,收入長期超標家團會被要求退租。
局長譚光民表示,公共房屋發展策略考慮了公屋與私人樓市關係。他稱,政府在最低維生指數基礎上設定申請社屋較寬鬆的收入上限,與經屋收入下限銜接,避免出現家團不受惠於公屋政策,亦無能力負擔私樓的情況。
房屋局昨日亦到工聯介紹公共房屋發展策略(2011-2020)。工聯理事長鄭仲錫稱,目前居民無能力購買私樓,希望政府制訂長遠措施,規劃更多土地建公屋。副會長關翠杏認為政府應全盤考慮樓市,訂定公屋和私樓市場政策,令公屋起到調節樓市作用。副理事長林香生認為應盡快開放社屋新申請,並稱社屋收入上限與工資水平關係密切,應審慎訂定。
多名與會者關注房屋政策如何配合本澳漸趨老齡化的社會,副會長梁玉華希望設計具醫療設備的長者公屋和院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