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刘少奇20多年的党史专家簡述:劉少奇平反前後

從工人領袖到國家主席,從萬眾矚目到含冤離世,他的跌宕映照著這個國家的榮耀和災難;他經歷的那些非常歲月,正是共和國命運的真實寫照。

他有著一個在中國無人不知的名字:劉少奇。

2011年底,《劉少奇冤案始末》再版。研究劉少奇20多年的黨史專家黃崢再次發聲,撥開歷史的迷霧,帶我們走近那個悲劇的歲月,悲劇的人和事。

緣 起

黃崢開始接觸劉少奇的相關資料,是在他剛平反的時候。

當時,黃崢是安徽省的幹部,給安徽省領導當秘書,1979年被派到中央黨校理論班學習。“當時,像我這樣的普通幹部,對劉少奇根本沒有什麼概念,因為他已經被打倒10年了,對他的醜化宣傳也到了一個極點,人們很難真正瞭解他的過去。”

“我是1980年9月畢業的,當時中央文獻研究室剛成立,要成立劉少奇研究組。文獻研究室的前身就是‘毛辦’,全稱是‘毛澤東著作出版委員會辦公室’,1978年之後改的。當時中央領導認為不應該只研究毛澤東一個人的著作,周恩來、朱德等老一代革命家也應該成立研究室。劉少奇研究組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成立的。那時候剛給劉少奇平反,要編劉少奇文集,就四處調人。負責劉少奇組的是他以前的秘書姚力文,也是剛從人民日報借調過來的。他到黨校找人,他的愛人正好是黨校老師,後來就選中了我。起初我還是考慮回安徽,因為當時對中央領導人的事情也搞不明白,不過最後還是同意了,這樣就調到了中央文獻研究室,開始研究劉少奇。”

黃崢說,一開始接觸的就是劉少奇的檔案。

“當時要編文集。所以有關他平反的前前後後我還是相當瞭解的,也正是從這個事件中我開始熟悉、理解劉少奇的。”

複 查

劉少奇作為黨內的第二號人物、國家主席,在“文革”中被打成“叛徒、內奸、工賊”,宣佈“把劉少奇永遠開除出黨,撤銷其黨內外的一切職務”。

1969年11月12日,劉少奇含冤病逝。

黃崢說,這是黨史上最大冤案之一,“因為打倒劉少奇不是打倒一個人,而是打倒了一大批幹部”。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黨內有很多人提出給劉少奇平反的問題。

中央領導人作了批示,讓中紀委開始復查這個案子。

1979年中紀委剛剛成立,工作千頭萬緒,人手又很有限。後來,中紀委和中組部聯合組成復查組,由胡耀邦主持。當時,劉少奇案有420多卷檔案,加上王光美等人的一些案卷,總共570卷檔案。厚厚的一大摞。

復查組一卷一卷地看,一卷一卷地查。

看卷後,復查組再根據提供的“證據”去調查。所謂劉少奇是“叛徒”的證據,主要根據劉少奇在東北工作時一個部下孟用潛的口供。當時,劉少奇任中共滿洲省委書記,孟用潛是省委組織部長。

當年,他們一起被捕,不久就被營救出獄,身份並未暴露。

“文革”中,又翻出這段往事,造反派將孟用潛抓去,圍攻、逼供。終於,孟用潛被逼作了一次口供。定劉少奇為“叛徒”,憑的就是這個口供。

此後,孟用潛多次翻供,給毛主席寫信,說那次的口供是假的,是捏造的,不是事實。因為翻供,造反派一直把他關到1972年。放出來時,劉少奇已經去世了。

“後來的復查證實,劉少奇同志當時根本沒有暴露身份,1925年營救出來後還繼續當滿洲省委書記。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復查組查了半年,發現所謂的證據全是子虛烏有。我後來問當時參加復查組的人,有沒有阻力、難題?他們說沒有。本以為那麼大的帽子、那麼多的帽子,不好推翻,結果發現很容易,很多‘證據’不成為證據。說他是‘叛徒’,省委遭到破壞,結果什麼文件也沒有,什麼簽字畫押一概沒有。所以基本上都是偽證、逼供的產物,有些罪名,例如‘修正主義路線’等,基本上都是子虛烏有的東西。一條一條復查,什麼問題都沒有,一箱一箱的材料於是都被否定了。復查只用了半年時間,1979年11月復查報告就寫出來了。”

報告出來後,一級級地上報,所有的中央領導人都看過了,認為沒什麼意見。最後,鄧小平批了一句:“建議把復查報告改成中央決議”。

後來,就把這個復查報告按中央的口吻改寫了一遍,形成中央決議下發,實際上主體仍是復查報告的內容。

1980年2月23日至29日,十一屆五中全會在北京舉行。

全會作出了關於為劉少奇平反的決定。

歸 來

平反之後,中央決定給劉少奇開追悼會。

“河南省那邊的領導知道劉少奇是死在河南。但具體在什麼地方,他們也不清楚。當時的河南省委書記趙文甫也是剛平反恢復工作的,他就派人去調查。

“後來有報道說,當時有個什麼人悄悄地保護了劉少奇的骨灰。這就是演繹了,當時除了劉少奇專案組,實際上連河南省領導都不知道劉少奇去世時的真實身份,更不用說老百姓了。找到劉少奇的骨灰時,開封火葬場留下的劉少奇骨灰存放證上寫著——‘死亡人:劉衛黃,申請寄存人:劉原’。因為不能確定是不是劉少奇的骨灰,河南省又去和專案組的人瞭解情況,直到弄清後才派人把骨灰取回來,放到省委書記趙文甫的保險櫃裏。”

中紀委後來專門派人調查此事,知道了劉少奇最後去世時的實際情況。他當時是以“烈性傳染者”的身份火化的,死因一直保密。實際死因是肺炎加上嚴重營養不良。

1980年5月,就是平反決議公佈後,王光美老人領著劉源兄妹幾個,去河南迎接劉少奇的骨灰。王光美後來跟我講過,一個小平房,只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但是有兩樣東西,劉家人一眼就認出來了,就是兩個枕頭。那是50年代劉少奇和王光美訪問柬埔寨時,參觀一家生產橡膠泡沫的工廠,王光美好奇地摸了一把這種非常輕柔的泡沫,後來西哈努克就裝了一車橡膠泡沫當作禮物送到了北京。這些東西除了上交和贈送給朱老總等人外,王光美留了一點,做了兩隻枕頭。沒有想到,最後陪伴劉少奇的就只有這兩隻枕頭。王光美當時就抱住枕頭,流淚不止。

“為迎送劉少奇的骨灰,河南省舉行了十分隆重的儀式。中央當時也派專機去接骨灰,劉少奇骨灰回到北京,很多中央領導同志都專程去機場迎接,一直護送到人民大會堂。

“1980年5月19日召開了隆重的追悼會,華國鋒主持,鄧小平致悼詞。有一萬多人參加。鄧小平後來跟王光美握手時就說:‘是好事,是勝利!’當時人民大會堂裏哭聲一片。王光美後來跟我說,她看到徐向前元帥的衣服都哭濕了一大片。”

國 葬

追悼會後,骨灰如何安放保存也是一個大問題。

“當時,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想作為國家文物來保存。他們說:毛主席進了紀念堂,朱老總進了八寶山,周總理撒向了江河湖海,少奇同志的靈骨就存放在我們這兒吧。作為革命歷史的文物,他含冤去世的經歷,他和中國革命的關係都應該讓後人永遠銘記。中央領導人當時的意見是尊重家屬的選擇。實際上劉少奇生前有過囑咐。1956年,中央領導人都帶頭在倡議火化的文件上簽字。劉少奇回家後,對王光美說,‘今天我簽了字,你要保證我的遺體火化,骨灰也不要保留,撒到大海裏。’在1967的4月,劉少奇那時已經處境艱難,家裏人有一次都在,他就又說了一次‘將來我死後要葬在大海裏’。實際上就是最後的遺囑了。”

1980年5月19日,遵照劉少奇生前的遺言,他的骨灰撒在大海裏。

中央決定,劉少奇同志的喪事,要按國家元首的地位,給以最高的規格和禮遇。海軍司令員肖勁光命令北海艦隊,派出一艘驅逐艦和四艘護衛炮艦執行任務,鳴禮炮21響。

這是真正的國葬。

(王 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