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剩女的奮鬥

人們常說:愛情是出鬧劇。新時代的男歡女愛果不出其然:繼風行大陸兩年有餘的“非誠勿擾”告訴人們情事也可以是一場秀之後,近日在香港大熱的《盛女愛作戰》直接宣告愛情是一場兵戎相見的戰爭。

日前,香港無線電視臺(TVB)製作了一套《盛女愛作戰》真人秀節目,真實記錄了五名“恨嫁”“剩女”,如何接受“高人”指點,通過減肥整容“改頭換面”,並在學習吸引異性的“秘笈”後,與多名適齡男士相親,希望從中找到自己Mr.Right的全過程。節目播出兩周,在創下高收視率的同時,也引來如潮罵聲。許多香港市民指責節目傳遞女性要懂得“包裝”和“推銷”自己才能找到如意郎君的不良信息,而所謂“專家”的“金玉良言”更無法令人信服。

一時間,“剩女”話題熱議香江。

全城圍觀“剩女”真人秀

“情場如戰場,在香港這個戰區,女人戰情告急。”一句簡單直白的開場詞,拉開了TVB精心製作的十集真人秀節目《盛女愛作戰》的大幕。該節目每集長約20分鐘,自4月9日起每晚10點半播出,向觀眾真實展現了五名“盛年女子”如何在半年時間裏“大變身”、勇作戰、覓真愛的故事。

五位“盛女”在年齡、職業、收入、背景和感情經歷等方面差異很大,由節目組事先從網上報名者中選出,在整個“剩女”群體中頗具代表性:

第一位,Suki,28歲,銀行職員,相貌甜美,小鳥依人,因數月前與男友分手,感到心靈空虛而參加節目;

第二位,Bonnie,29歲,做文職工作,和Suki的溫柔可人相反,是個直爽、男孩子氣重的女孩兒,希望通過節目改變自己,不要總是被男生當“兄弟”。

第三位,Mandy,“30+”歲,事業型女士,獨立而冷靜,被認為是五人中最漂亮的一個,因自身條件高,對尋找另一半一直抱著“寧缺毋濫”的態度;

第四位,Florence,39歲,會計師,只談過一次戀愛,因兩人異地而分手,堅信人生中有Soulmate(靈魂伴侶),一定要等真命天子出現,不肯“將就”;

第五位,Gobby,30歲,快餐店經理,因丈夫出軌而離婚,有一個9歲女兒,相貌普通,比較自卑,希望通過節目改變自己。

節目中,一個超過10人的“專家團隊”為了讓五名待嫁女變得“更靚”、“更有吸引力”,對她們進行了大量外型改造和“特訓”工作,包括專業的化妝師、髮型師和形象指導為她們設計造型、搭配服飾,人生教練、兩性關係導師、溝通技巧老師和心理培訓師則負責傳授“實戰技巧”,包括如何與男性得體應答,怎樣耍些“小花招”、用點“小伎倆”吸引對方,以求最終讓對方拜倒在石榴裙下。

在“星級導師”們的建議下,Gobby進行了牙齒整形,Florence參加瘦身療程減去了幾公斤脂肪,而Bonnie則被要求改掉直率話多的習慣,學做“淑女”。

隨後,“全副武裝”的五名女性在婚姻介紹人的安排下,通過速配約會、單身派對、蘭桂坊泡吧、正式舞會、遊船聚會、野外燒烤等各種社交活動認識男生,其中有“集體出擊”,也有單獨約會,希望憑藉改造後的外表與談吐贏得男士矚目,鎖定自己的另一半。

然而,進展並非一帆風順。直到第五集,五人都沒有找到可以穩定發展的對象,其中Florence因過於挑剔而被介紹人評價“很難搞定”,而Bonnie和Gobby則苦於不能吸引意中人的目光。到第六集,又生波折。Mandy突然宣佈退出節目,理由是自己在參與過程中已明確了擇偶要求,不再需要通過節目找對象。而人氣很高的Suki也在同一時間宣佈退出,因為她已經找到了男朋友。

在節目剩下的時間裏,其餘三位“盛女”繼續在這個“人挑我、我挑人”的“遊戲”中兜兜轉轉,最終卻依舊一無所獲。

直至節目結束,Suki仍是五人中唯一找到男朋友的一個。

高收視,低口碑

節目製作方TVB毋庸置疑是大獲全勝的一方。數據顯示,《盛女愛作戰》播出兩集便已引發大眾關注,此後收視率節節攀升,從起初的19點一度升至29點,即表示在這個700萬人口的城市裏,有大概186萬人同時收看這個節目,創下近兩年裏十點半收視檔的最高紀錄。而在TVB官網提供的劇集回放中,每一集的點擊率最多高達56萬人次,最少也超過22萬人次。

對於如此亮眼的成績,就連TVB也坦言在“意料之外”。

作為香港首個“剩女改造”約會真人秀,《盛女愛作戰》籌備逾7個月,拍攝半年,播出後獲得一些肯定,被認為很“好玩兒”、有創意,節目中“盛女”們的言論、想法與經歷也代表了生活中部分女性的真實境況。香港另一家主要電視臺亞洲電視的當家主持陳啟泰對媒體評論說,“《盛女愛作戰》拍得真好,其真實程度如何我不敢說,但真的很有娛樂性”。

不過,“好玩”之外,更多的仍是批評的聲音。

節目播出後,特區政府通訊事務管理局接到137宗投訴,觀眾不滿節目中介紹尋找伴侶途徑的內容,指意識不良和涉及歧視與廣告成分。TVB也接到10宗投訴,指節目貶低女性、傳遞錯誤訊息、節目浮誇等。不少專家及學者也對該節目給予了負面評價。一個由醫生、臨床心理學家和大學教授等組成的“向《盛女愛作戰》說不”連線,還專門舉行了記者會,提出自己的抗議。

參與該組織的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蔡玉萍在《明報》上撰文說,《盛女愛作戰》在真人秀的包裝下,實際是建立在刻板男女性別觀念下的“廣告雜誌”,把女性的身體、情感和人際關係都變成了“銷售對象”。

在蔡玉萍看來,節目像在告訴觀眾,愛情和婚姻都是可以由“專家”精心計算、有固定模式可循的“一項工程”:愛情只有一種——異性關係;幸福只有一條路——婚姻;一個成功女性是一個嫁得出的女性;而一個嫁得出的女性必須外表漂亮,身材好,聽話,知道在適當的時候裝傻示弱……

同時,節目中標榜“專家”的各位“導師”言論也受到嚴重質疑,其中“人生導師”Winnie和“兩性關係專家”Santino受“炮轟”最嚴重。Winnie本人仍是單身,曾去韓國整容,以前經常在雜誌上發表兩性關係的火辣言論,並曾自稱單身很快樂,被網友揶揄“沒資格教人找男友”,“自己才是最需要改造的一個”。而她對Gobby所採用的“揭瘡疤”和“激將法”為主的心理溝通,則被質疑不妥,會對當事人造成二度傷害。香港“名嘴”陶傑在電臺訪問中乾脆直言不諱問Winnie,憑什麼有自信來訓練這些“盛女”。

此外,節目中出現的瘦身公司、婚姻介紹所、餐廳等植入性廣告則讓人懷疑是否違反了香港電視通用業務守則中的相關宣傳規定。據統計,僅在前五集,這種軟性廣告就有23個之多。儘管TVB解釋說,出現在畫面裏的商家均不用付費,只需出借場地或為“盛女”們免費提供療程即可;但有學者表示,在這個有超過百萬人收看的平臺亮相,片尾又會打出字幕,是否獲益“不言自明”。

真正的“盛女”不必作戰

儘管受到多方抨擊,TVB仍趁熱打鐵,不僅立即推出了講述《盛女愛作戰》誕生背後故事、未曝光片段以及“盛女”們目前生活的談話類節目《盛女駕到》,而且更打算開拍《盛女愛作戰》第二季,或考慮拍攝《盛男愛作戰》,以及明星版《盛女愛作戰》。

正如一切具有話題爭議性的大眾娛樂都暗合時代的隱疾,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一樣,在以生活節奏快著稱的香港,“剩女”問題同樣十分突出。工作忙、圈子窄、條件好、眼光高……多種因素的疊加,讓越來越多年逾30的香港女性“剩”了下來,懷抱著對愛情的美好憧憬獨自前行。正是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盛女愛作戰》才得以一推出便獲得極高關注度,也才使得關於“剩女”的話題愈辯愈烈。

但該節目同時招來的批評聲音也說明,這個社會對於“剩女”話題的思考已經漸趨清醒。作為一個正在壯大中的社會群體,越來越多“剩女”的存在使得傳統婚戀觀對於大齡單身女青年的潛在歧視不再具有合理性,相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剩女的增多是否也反證了傳統婚戀觀與現代社會的脫節。

巧合的是,近日有團體公佈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180位受訪的25歲以上單身女性中,67%的人介意被貼上“剩女”的標簽,認為這是貶低女性的說法;而77%的人滿意目前的單身生活,不認為一定要尋找伴侶。這意味著香港女性成熟且享受單身生活,而不像外界所說的恨嫁又矜持。

就像目前仍單身的臺灣女作家張曼娟來港時表示,“盛”不應該以年紀來界定,而是一種生命狀態,應理解為“豐盛”。“你覺得自己的人生豐盛,不見得是擁有什麼,或嫁入豪門,豐盛取決於你自己內心的感受。”張曼娟說,真正的“盛女”不焦慮,也不必作戰。

(劉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