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情勢詭譎台灣如何應對

近來,台當局“國家安全”局長蔡得勝爆出,菲律賓、印尼與越南等國家官員一再要求台灣“不要跟大陸聯手”。在南海錯綜複雜的局勢中,台當局扮演的是什麼角色?在守衛南海利益上,兩岸會聯手嗎?

自2010年美國高調宣佈“重返亞洲”以來,美國大嗓門、高頻率地公開介入南海問題,使得南海局勢愈加錯綜複雜。在美國操縱下,入侵這一海域的國家逐漸組成同盟共同對付中國,南海情勢動蕩不安,儼然成為。中國大陸與美國亞太戰略的角力場所。。台灣在南海控制有東沙島和太平島兩個島嶼,由於具有極佳的戰略位置和獨有的自然環境,時常遭到有美國支持的菲律賓和越南等國的侵擾,嚴重考驗台灣維護南海權益的決心和智慧。台當局堅持什麼立場才能與“和平互惠”的南海政策相-致,如何妥善應對才能不傷及兩岸關系及台美關系,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加強守備力量?

作為台灣在南海地區的兩大戰略支點,東沙島和太平島的防護力量令人擔憂。東沙島擁有美麗的自然風光、豐富的海洋資源和重要的戰略價值,素有“南海明珠”、“南海屏障”之稱。相比東沙島,太平島位於南沙群島的心臟,有

“南疆鎖鑰”之稱,戰略地位更為重要。目前,兩個島嶼都無長住居民,僅有數百名“海巡署”官兵、少數台軍人員以及一些短暫停留的漁民和學者。島上建有碼頭、機場和雷達等軍事設施,配有迫擊炮、機關炮和榴彈槍等戰備武器。由於氣候濕熱、鹽分大,武器極易損壞,不少裝備已經老舊。與越南目前在南沙群島地區部署有2.7萬人的海軍陸戰隊、菲律賓有8000人的兵力和配備先進的武器相比;台灣當局只是維持了象徵性、宣示性的准軍事力量,防禦能力十分有限,若遭遇軍事攻擊,幾乎毫無招架之力。菲律賓、越南不斷在太平島周邊製造事端,正是看准了台灣守備力量不足的現實。

台當局在向菲律賓、越南等國表示嚴正抗議和宣示“主權”的同時,也在積極制定和研擬應對策略提升防護力量:一是加強駐島官兵實力。台軍與“海巡署”簽訂人員訓練、武器替換、裝備維護、彈藥處理等相關協議,海巡士兵駐防前,由海軍陸戰隊代訓,使防區守備官兵達到“等同海軍陸戰隊的戰力”。從2011年6月起,接受過完整海軍陸戰隊訓練的海巡隊員已經分批進駐東沙和南沙島嶼。二是更新武器裝備。台軍方和部分。立委”評估島上裝備不足,建議戍守

官兵使用40釐米高炮、“海鷗級”導彈快艇、陸軍M-41戰車、120迫擊炮等武器裝備。“國防部長”高華柱還於2011年簽署了有關在南海地區部署先進導彈系統的計劃,計劃要求為太平島和東沙島海巡部隊酉己備“小槲樹”或“天劍-1”型地對空導彈。三是提升監聽能力。強化太平島的戰略地位,加強監測與情搜等工作,規劃在太平島建立監聽站,搜集南海周邊的電波信號,提升對越南、菲律賓的偵察能力,將其打造成為搜集東南亞方面情報的重要據點。

但這些做法效果有限,台灣的南海防護力量並沒有得到有效提升,原因在於除經陸戰隊代訓的海巡部隊駐守南海得以實施外,其他各項規劃依然停留在設想階段。針對南海防務,高華柱曾表示,如果“海巡署”有武器裝備方面的需求,軍方會予以協助,言下之意,台軍只能提供武器支援而已。有很多台軍將領私下透露,受目前實施的“精粹案”及“募兵制”的影響,軍方根本沒有多餘的人力派往南海。“海巡署”官員更是抱怨,“‘國防部’確曾提供-份武器清單,但是卻要我們自己購買,試問要去哪里弄錢?即使買了導彈、坦克等武器,如果沒人操作,最終還是沒用。”可見,解決南海防務力量薄弱的問題絕非易事。

恢復南海駐軍?

20世紀50年代以來,台當局對東沙的東沙島和南沙的太平島十分重視,在最惡劣情況下也都會派海軍陸戰隊駐守,長年維持一個營的兵力(300多人),各類重武器一應俱全。然而,進入21世紀後,隨著南海時局變化,台灣當局南海戰略轉向低調,逐漸推行南海“非軍事化”政策,原本由台軍海軍陸戰隊負責的南海防務被“海巡署”接管,原台軍“東沙守備區指揮部”和“南沙守備區指揮部”分別被“海巡署東沙指揮部”和“海巡署南沙指揮部”所代替,戍守人員僅剩百人。“海巡署”屬于警察機構,沒有多少武器裝備,戰鬥力與正規軍相比有差距,加上人數縮減,整體守備力量大幅下降。隨著南海局勢緊繃,守備力量薄弱問題凸顯,島內要求恢復駐軍的呼聲日益高漲。在“立法院”,藍綠陣營都要求恢復在東沙和南沙的駐軍,但由於台軍重返南海勢必牽動當前的緊張局勢,台當局始終保持謹慎態度。

馬英九對南海問題一直奉行和平協商原則,恢復南海駐軍明顯與馬英九的南海政策相悖,台當局不可能推行這一計劃,蔡得勝已公開否認南海駐軍計劃此外,馬英九是一個尊重法統、尊重體制的人,-般不會輕易更改以往政策,特別是從南海撒軍是在李登輝任內做出的決定,馬對李一直保持尊崇態度,更不會輕率做出駐軍決定。其二,美國對台灣恢復南海駐軍表示嚴重“關切”,聽聞此計劃後立立即予以否定。台灣一直視美國為“老大哥”,不可能違背“老大哥”的意願。第三,島內對恢復南海駐軍分歧較大,並沒有形成強大的民意基礎,普遍認為南海問題事涉敏感,台灣在南海駐軍極有可能引發進一步的軍備競賽,不利於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台當局應靜觀其變、審慎應對。

兩岸聯手協防?

南海局勢日漸升溫,兩岸民間、學者及海外華僑關於“兩岸協防南海”的呼聲再次浮上臺面。大陸方面對於兩岸共同維護南海諸島主權秉持積極態度。但台當局始終採取一種置身事外、明哲保身的態度,對於、“兩岸協防南海”及以南

海危機為契機推動兩岸軍事互信的呼聲反應冷淡。“陸委會”公開聲稱在南海資源問題上,沒有跟大陸進行相關合作的可能性。由此可見,台灣方面不僅回絕了大陸希望與台灣聯手應對南海紛爭,而且對於兩岸合作開發南海資源也冷言拒絕。

事實上,兩岸目前在南海問題上難以合作,問題並不在於主權立場,而是受限於政治現實。從島內來看,民進黨和一些“台獨”分裂勢力對兩岸南海合作表示強烈反對,他們對此問題的炒作、抹黑和扭曲,讓馬英九當局心有餘悸。從

兩岸關系來看,雖然過去幾年兩岸經濟、社會、民間關系取得重大進展,但兩岸在政治、軍事等敏感問題上並未實現突破,兩岸政治互信還不夠深化,軍事安全互信機制也未建立。使兩岸當前就在南海問題上共同合作、一致對外有相當難度。此外,台灣當局也不得不顧忌美國的態度,美國雖然在南海問題上擺出不幹預的姿態,但一直擔心兩岸的“聯手”,不斷對台灣當局肋口壓力。台灣當局的盤算是,目前東盟國家之所以敢向中國大陸挑舋,主要是仰仗有意“重返亞洲”的美國背後支持,一旦兩岸聯手維護南海主權,或是共同開發,台灣無異於與美國對抗,這對台灣是

“不可承受之重”,因此,台灣當局對大陸釋出的諸多善意採取了冷漠拒絕的立場。

敢問路在何方?

表面看,更新裝備、恢復駐軍、兩岸聯手等應對措施,在美國的強力反對下,都不可行也不可取,台灣應對南海局朔以乎一籌莫展。其實不然,兩岸合作才是其真正出路。

更新裝備也好,恢復駐軍也罷,僅是應對南海局勢的。“台標”之舉,兩岸聯手才是“治本”良藥。在兩岸關系大幅改善、兩岸交流蓬勃發展的背景下,之前兩岸在南海問題上的。各走各道。姿態顯得越來越不合時宜。大多數同胞認為,未來兩岸在南海維權方面的合作也應跟上兩岸關系發展步伐,從多個方面實現歷史性突破。目前兩岸在南海問題上,無論是維權還是開發,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上均是一致的。之所以這些共同立場未能轉化為共同合作,是因為受到各種內外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時機和條件尚不成熟,對此不應操之過急,而應該著眼大局,早做規劃。

不論在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亞洲各國在南海、東海海域爭奪海洋資源的態勢仍會持續,美國強勢插手亞太事務只會加強不會削弱,不論大陸還是台灣都不可能置身事外。相反,兩岸雙方是休戚與共的利益共同體,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兩岸理應站在歷史的高度,從守衛海峽兩岸共同家園的角度,從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出發,攜手並肩,一致對外,發揮各自優勢,分工協作,揚長避短,有針對性地聯手合作,共同找尋南海爭端的解決之道,共同為促進亞太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做出積極的貢獻。

(史坤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