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島人的“三沙夢”

2012年6月21日,中國面積最大的地級市——三沙市誕生了。三沙市下轄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海域面積達200多萬平方公里,其政府駐地設在該地區最大的島嶼——永興島。

“由縣級派駐機構升級為地級市,是幾代‘西沙人’的夢想。”21年前,時任西南中沙辦事處副主任的李忠業,就曾起草報告,向海南省請示設立三沙市。如今,這一心願得以實現,李忠業倍感欣慰。

16年的苦與甜

1959年3月,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工作委員會和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辦事處(以下簡稱“西南中沙工委、辦事處”)成立,承擔南海諸島開發建設和行政管理任務。其駐地就在永興島,面積2.13平方公里。1988年海南建省,這兩個機構分別隸屬海南省委和海南省政府,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對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及其海域行使主權。

“那裏不能不去,也不能多去。”提起西沙永興島,李忠業一遍遍地說,“不能不去”只因那裏太美,“不能多去”是因為那裏太苦卻又難以割捨。

李忠業是海南萬寧縣(現為“萬寧市”)大茂鎮路古村人。高中畢業後,當過兩年鄉村代課老師。後來,被調到生產隊、人民公社工作。1977年,27歲的李忠業出任公社副書記。因一次意外調令,他與“三沙”結下了一生 “情緣”。

當時,西南中沙工委、辦事處從海南各級單位抽調年輕幹部,去守衛、建設西沙。而當時中越在西沙摩擦不斷,很多人擔心硝煙再起。原本要去駐島的一名幹部因害怕戰事拒絕了調令。於是,李忠業因符合“黨員、政治可靠、工作出色”等條件,被公社推薦去頂了缺。他不顧家人的反對,踏上了征程。

“我當時坐750號船去的永興島,船速僅每小時9海裏。一路上非常顛簸,我連膽汁都吐出來了。20多個小時後,我終於到了永興島,昏昏沉沉睡了幾天才緩過來。”李忠業回憶說。

上島後,李忠業首先面臨的就是惡劣的天氣環境和物資不足。“辦事處人員的主要工作就是後勤保障。當時,駐島部隊正在島上興建基礎設施,所以運來的物資必須先給他們。”李忠業說,物資嚴重匱乏時,他們吃過發了黴的米、喝過未經淨化的雨水,洗澡、洗衣服用的是顏色像綠茶水一樣的井水。

為了堅持下來,他們還想出了不少改善生活的妙招。“島上日照時間長、紫外線強。我們把海南島帶來的紅土和島上的鳥屎混在一起,‘培育’出永興島特有的混合土壤,種出四季豆、空心菜等,基本可以滿足生活需求。”他們也曾到附近的珊瑚礁處釣魚,來彌補食物不足,但不幸的是,有幾位同事因此遇難。

再苦可以堅持,但孤獨感卻難以排遣。當時,島上只有一部固定電話,走的是機要通道,要轉五六次才能和遠在千裏外的親人通上話。李忠業說,那時候,只要收到補給船來永興島的電報,就天天到碼頭等家書。可海上天氣變幻莫測,補給船不一定能按時出發,有時一等就是一個多月。在那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年代,人人都深切感受到“家書抵萬金”。

為了給駐島的同志解悶,補給船的工作人員曾租借了4部影片,打算在島上停留時一天放一部。沒想到,補給船剛到永興島,天氣突變,補給船隻得儘快返回海南島。“船隻臨走前,放了一夜的電影。”李忠業笑著說,那是他生平電影看得最多的一夜。

除了西沙群島,李忠業和同事們也跟隨部隊巡邏船到中沙、南沙群島宣示主權,保護海洋生物。離永興島幾十海裏的東島,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鰹鳥的棲息地。有一段時間,經常有漁民上島捕殺鰹鳥。為了保護珍稀鳥類,辦事處派了兩名工作人員長期駐守東島。有幾次,補給船被大風浪阻隔,東島斷水斷糧,最後依靠部隊空投食物才渡過難關。

最長時,李忠業曾連續駐島9個月。雖說一年有一個半月的假,但趕上惡劣天氣,要等一個月才有船回家。1980年,3年輪值期結束後,李忠業本可回到地方任職,但他還是留了下來。這次,一待就是13年。

“為什麼不走?”記者問。“可能是愛上這個有魔力的地方了,放不下。”李忠業說,面對母親的老淚縱橫和妻兒的不理解,他只能將歉意埋在心底。

搭救了上百越南人

“中國人最早發現三沙,最早管轄三沙,最早開發建設三沙。”手捧著西南中沙工委、辦事處成立50周年的紀念冊,李忠業反復強調這三個“最早”。

自秦漢以來,中國人在南海深處留下了諸多足跡。尤其是途經西沙的“海上絲綢之路”,曾繁榮千餘載。如今,靜靜沉睡在海底的珍寶就是中國人在南海活動的深刻印記。

“剛上島時,我就看見漁民打撈到南海的文物,其中大部分是唐、宋、明、清的遺物,有古錢幣、瓷器、古沉船等。只是當時大家還沒充分認識到這些珍寶的價值。”李忠業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對南海文物的認知與重視程度逐漸提高,掀起了南海水下文物考古熱。1996年至今,海南省先後7次參與南海水下文物考古調查與發掘,獲得文物約2萬件。目前,海南已確認水下文化遺存122處,其中北礁沉船遺址、甘泉島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華光礁Ⅰ號”沉船順利發掘出水。

李忠業向記者展示了一張張記錄“西沙人”守衛家園的老照片,如數家珍般講述著三沙的開發建設史:

上世紀50、60年代,海南相繼成立鳥肥、漁業等公司,開採西沙群島的鳥糞、漁業資源。

70年代,一個全民皆兵的年代,在南海領域作業的漁民自發組成民兵連,日夜守護這裏的海洋、島礁。

1974年,“南越”(由美國扶植的越南南方政權)軍隊侵佔我國南沙、西沙的永樂群島等多個島礁,其軍艦還接連在西沙海域撞毀中國漁船。毛澤東和周恩來、葉劍英、鄧小平等老一輩領導人共同決策、指揮了我軍在西沙海域的海上自衛反擊戰,成功擊退入侵者。從此,海軍駐紮永興島、守衛南海。

1978年,周恩來總理親自批准建造的1849噸位“瓊沙1號”,正式投入使用。有了這艘船,去永興島的路途變得不再那麼艱辛。

“然而,越南、菲律賓等國一直覬覦南海,時常派船侵擾。”1979年,李忠業第一次搭乘“瓊沙1號”。行至離文昌的清瀾港40多海裏處,一艘不明身份、比“瓊沙1號”大一倍的外國船隻蠻橫地擋在航線上。這艘船不理會“瓊沙1號”的多次警告,繼續糾纏。“瓊沙1號”剛一繞開,它馬上緊追過來。最後,護航人員決定將大炮對準挑釁船隻,並用探照燈照亮炮口。看到炮口後,挑釁船隻才緩緩駛離。

不只是海上的,還有天上的。一天夜裏,一架外國飛機在永興島上空盤旋。李忠業立刻繃緊了弦,一刻不敢放鬆。好在沒過多久,這架飛機收到駐島部隊的警告,離開了。李忠業說,當危險來臨時,他甚至想過,一旦交戰,拼死沙場。

儘管不斷地受到侵擾,永興島上的人們,本著人道主義精神,曾無數次向遇險的鄰國漁民施救。李忠業說,他們曾把越南、菲律賓遇險船隻和人員救到島上,最多的一次救過上百名越南人。

宣示主權,不留幻想

三沙市的設立,讓那些將青春奉獻給南海的人們圓了一個夢。

“現在,島上可以打手機,沒有什麼是辦不到的。”李忠業說。2008年,西南中沙工委、辦事處參照市縣黨政機關,設置了組織部、宣傳部、財稅局、海洋漁業局、公安局等18個行政職能部門,社會事務服務中心等各類事業單位20個。如今,島上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建有機場、碼頭、醫院、郵局、銀行、氣象臺、海洋站等,水泥公路四通八達,已和內陸普通城鎮大體相當了。

目前,海南多個部門積極行動,正在加快推進三沙市的建設。海南省文體廳計劃在8月前,為三沙市西沙群島配裝直播衛星接收設備,讓島上的漁民長期免費觀看電視節目。此外,還將給西沙群島上的每個村委會安裝廣播,方便漁民及時掌握氣象信息,開展安全生產。

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說,三沙市的設立,將有利於保護南海漁業資源,保護漁民生命財產安全,統籌協調南海漁業資源的開發和管理。目前,瓊海市潭門鎮有600多名漁民長期駐紮在南海海域的島嶼作業。成為地級市後,三沙市能夠更迅速地調動資源,為駐島作業漁民帶來更多便利。

當然,三沙市的意義不僅於此。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研究員許利平認為,成立三沙市是中國政府對西沙、中沙、南沙群島宣示主權的重大表態。以前,中國只在永興島上設立派出機構,行政級別相當於街道辦事處,而這次直接以地級市的行政級別來行使管轄權,這是根本性的變化,表明了中國政府維護南海諸島主權的決心。許利平說,近年來,菲律賓和越南不斷做一些所謂“固化主權”的小動作,試圖挑戰中國政府在南海諸島無可爭辯的主權。此時,中國政府宣佈成立三沙市將進一步掌握主動權,同時向其他國家表明在主權問題上沒有任何餘地,其他國家不要存有任何幻想。

專家也指出,新設立的三沙市,還有不少艱苦的工作,比如一個市級政府體系的組建,人大政協部門的選舉與設置等,都需要一一解決。

(黃曉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