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前菜已省下1.22億美元關稅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簽署,是兩岸經貿合作大事紀中,最重要的里程碑。有了ECFA之後,養殖漁業業者高喊:「現在石斑魚都不夠賣」;自行車業者說:「24小時加班營運,還得大舉徵才」;培植文心蘭與茶業的農民忙得不可開交,卻仍是供不應求…

台灣出口至大陸已省逾1.22億美元關稅

受惠ECFA早期收穫計畫的實施,2011年1月臺灣出口大陸產品有76項關稅降為零,該年台灣廠商出口至大陸已節省超過1.22億美元的關稅,今年1月1日起ECFA效益更加擴大,共有509項台灣出口至大陸產品關稅降至零,大幅提升台灣產品搶攻大陸內需市場的競爭力,並提高台灣出口大陸的規模。

經濟部國貿局2012年2月10日公佈數據顯示,依據中國大陸海關統計,2011年1~12月大陸自台灣進口總額為1,248.95億美元,較2010年同期成長8 %。陸方給予我方早期收穫清單內貨品之進口額約為198.53億美元,較2010年同期成長9.88%,其中,約有41.21億美元已適用優惠關稅,獲減免關稅約1億2,262萬美元。

首批降稅產品中,又以農產品與工業產品表現最為亮眼。尤其是農產品方面,我方出口大陸幾乎呈現驚人的翻倍成長。依據農委會資料顯示,2011年1~12月ECFA早期收穫農產品外銷中國大陸出口值12,564萬美元,較2010年同期成長率高達127%。其中,冷凍秋刀魚(737萬美元)較2010年同期成長355%、活石斑魚(10,205萬美元)成長143%、茶葉(1, 020萬美元)成長63%及文心蘭(5.4萬美元)成長709%。

在工業產品方面,國貿局資料顯示,2011年1~12月,ECFA早期收穫工業產品外銷中國大陸市場,出口成長前5名分別為:「其他類」(如人造關節;其他照相機、投影儀等用物鏡;經其他加工的玻璃)成長55.39%;「運輸工具業」成長46.11%;「機械及零組件業」成長29.17%;「石化業」成長8.16%;「紡織業」成長8.03%。

ECFA除鞏固既有市場外亦開拓新商機

值得注意的是,ECFA除了為台灣鞏固既有市場外,也為許多廠商開拓新商機。據國貿局資料顯示,在ECFA早期收穫計畫受惠廠商中,許多過去並無對大陸出口產品的經驗,包括農品、機械及零組件業、紡織業、染料業、電機業及石化業等,都有超過一半的廠商因ECFA而開啟了新的生意。

外界曾一度批評,ECFA是圖利大企業的經貿合作協議,但根據國貿局2012年2月10日公佈一份調查結果指出,在「有出口早收產品」的廠商中,超過半數認為ECFA早收計畫對廠商有利;其中,中小型的廠商肯定早收計畫的比例多於大廠。國貿局表示,由此可明顯看出ECFA不僅對台灣廠商有利,而且為中小廠商帶來更多正面效益。

成功吸引外商加碼投資台灣

另外,在促進投資的部分,ECFA簽署後,看好兩岸商機,已成功吸引外商加碼投資台灣。依據經濟部投資業務處統計, 2011年全年台灣成功吸引外資在台投資95.32億美元,遠超出我方設定的90億美元目標,目標達成率高達105.91%,也促成就業人數23,938人。

統計指出,2011年共156件外商來台投資案件,總投資金額為64.17億美元,投資來源如以件數計,以日本43件最多,美國27件居次,英屬維京群島14件居第3。投資業別方面,以金融保險業14.22億美元最多,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12.89億美元居次,電子零組件製造業5.52億美元居第3。

國貿局表示,外商來台投資案件以美商及日商之件數或金額占多數,尤其是日商在311後產生異地備援機制及看好ECFA兩岸商機,大幅增加在台投資,如日商好菇道、日商佳能等公司。另,由於早期收穫計畫降稅優惠的實施,也已成功吸引日商工具機數控箱領導品牌發那科(FANUC)來台投資,進而帶動國內工具機產業的發展。

國貿局更指出,自ECFA簽署後,台灣已成為全球投資的新亮點。據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BERI)2011年第3次(12月)的「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報告」指出,由於受到歐債風暴及美國經濟衰退影響,大部分國家評分均略微下降,我國的投資環境評比(POR)總分73分,與挪威並列全球第3名;在列入評比的全球50個主要國家中,僅次於新加坡、瑞士,在亞洲地區排名第2名。

台商回台投資規模創新高

此外,台商回台投資規模也創新高。根據國貿局統計,自2007年至2011年止,台商回台投資金額連續4年成長,並超越各年度預定績效目標,2011年回台投資金額並再創新高,達新台幣469億元。其中,友嘉集團將在苗栗及台中等地,投資共計新台幣12億元,進行工具機廠之擴建。

不過,這都只是前菜而已。今(2012)年1月1日起,雙方已進入早收清單第2階段降稅,在539項列入早收的產品中,有509項的貨品關稅降至零。這是ECFA貨品貿易早期收獲實施階段(分2年3期降稅),大陸自台進口產品降稅幅度最大、涉及產品最廣的一次降稅,占早收清單產品94.5%。項目包括農產品、化工、機械、電子、汽車零組件、紡織、輕工、冶金、儀器儀錶及醫療等。台灣方面初估,一年降稅利益將超過新台幣152億元(相當於5億美元)。其餘項目也將在2013年全數降為零關稅。

除了能為台灣廠商節省龐大關稅外,部分服務業更因擁有ECFA這張門票,打通進入大陸市場的任督二脈。「翻滾吧!阿信」、「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越來越多台灣自製電影得以登陸躍上大螢幕;第一銀行、土地銀行、彰化銀行、中國信託、兆豐銀行…,越來越多台灣的銀行業者到大陸設立分行,並進一步享有中西部綠色通道優惠,部分符合資格的國銀甚至很快就可以開展人民幣業務的操作。凡此種種,均與ECFA息息相關。

更重要的是,ECFA奠定了往後兩岸經貿合作制度化的基礎。由於ECFA只是一個架構,在ECFA簽署之後,兩岸得以在此基礎上,開展多項後續經貿議題的協商,對兩岸經貿關係邁向制度化合作,影響更加深遠。

為了順利運作ECFA後續工作,雙方還為此設立了「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簡稱:經合會),經合會為海基、海協兩會架構下設立的兩岸經貿活動磋商平臺及聯繫機制,由雙方代表組成,主要在處理ECFA後續的協商及落實ECFA議定事項的執行,對兩岸關係的指標意義不言可喻。

回溯ECFA簽署過程,耗時半年籌備、半年密集協商,兩岸終在2010年6月29日於重慶簽署ECFA,並於2010年9月12日經海基、海協兩會換文確認生效,正式確立兩岸全面通商時代來臨。這是兩岸過去簽署的10多項協議中,涉及層面最廣,條文項目最多,且橫跨最多業務主管機關的協議,成果得來不易。

然而,ECFA畢竟只是一個架構協議,在早收清單為兩岸ECFA效益起了一個開端後,展望未來,雙方還有更多經貿合作項目必須充實。首先要提的就是,備受大陸台商關切的「兩岸投資保障協議」,雙方歷經1年多的協商,目前已達成初步共識,預計在今年第8次兩岸兩會會談中簽署。一旦完成,將為台商在大陸投資提供更全面的保障,並進一步促進陸資來台。

此外,我方還有高達5,826多項貨品,陸方有6,714多項貨品,必須在未來兩岸貨品貿易協議協商時,進一步區分立即降至零關稅、分階段降至零關稅與不降稅,同時,雙方還將針對上百種服務業領域,在後續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協商時,進一步商談市場開放內容,以及積極推動經貿團體互設辦事處、兩岸海關合作…等。可以說,截至目前為止,ECFA相關工作都只是「熱身」而已,真正的「好戲」還在後頭,需要兩岸更高的智慧與諒解,才能共同達成。

(劉馥瑜/文)